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零四章 国师要你三更死,无人保你到五更!
    第二百零四章 国师要你三更死,无人保你到五更!

    朝堂之中寂静无声,针落可闻!

    这是属于帝王的霸气。

    短短一句话,仅仅一个眼神。

    便压得众人大气难喘!

    那高高站在王座前的挺拔身躯,宛如一座令人不敢仰望的高山~。

    那种让人窒息的压迫充斥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铿锵有力坚定无比的声音,仿佛一-道道钟声敲响。

    每一个字都能令人震颤!

    前人不曾做过的事,为何自己就不能做?

    他要开辟一条先河!

    后人只能在他留下的长河中游荡。

    要成为一个巨人,让后代站在他的肩膀上眺望。

    他要改变!

    改变这个世界,改变顽固守旧的理念!

    这是何等的雄心和霸气。

    嬴政一步步走下台阶。

    步伐稳重坚定。

    好像就算是有座山峰在他面前,他也要将其踏平。

    “丞相,重要吗?”

    他环视众人。

    “自然重要。”

    自问自答。

    “上承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

    他从众人面前一一走过。

    高大的身躯和威严的气势压得众人一个个低下了头。

    严肃的声音震天撼地。

    “既然如此重要,那还要君王何用?”

    “没了丞相,这个国家难道就不能存在了吗?”

    “若是一个君王离不开丞相,那又要他何用?”

    众人低首垂目,不敢作答。

    “从今往后,我秦国不需要丞相。”

    “寡人既要坐朝,亦要治国!”

    看着那些不敢言语的文武百官,纱帘后的赵姬大受震撼!

    一双凤眸紧紧落在嬴政身上。

    这,才是一位君王该有的样子吧!

    谏议大夫一时竟然忘了反驳。

    被震得呆在了原地。

    许久之后,他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

    情绪激动道:“王上,不可,不可啊!”

    “有何不可?”

    嬴政猛地转过身来。

    犀利深沉的目光让人不敢直视。

    “废相推翻维持了数百的制度,是对历代先王的不敬,是对法制的不尊。”

    “王上,臣既在朝为官,便要谏言罔正。”

    “王上和太后一天不收回成命,臣便每日劝谏,劝到王上和太后同意为止。”

    纱帘后的赵姬翻了个白眼。

    嘴痒,有种想骂人的冲动。

    嬴政斜睨了他谏言大夫和他身后的几个人一眼。

    “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那几人齐声道:“请王上和太后收回成命!”

    嬴政背负双手。

    “若寡人不收呢?”

    谏议大夫慷慨激昂道:“那臣便死谏!”

    “臣也死谏!”

    “臣也是!”

    其余百官低着脑袋目光交接,脸上神色各异。

    谏议大夫位列九卿,官职和影响力可是不低的。

    现在这摆明了是想以死相要。

    就算是王上和太后,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了。

    赵姬柳眉紧皱,俏脸如霜。

    银牙咬得咯吱直响。

    嬴政冷眼看着那几人。

    大殿中的氛围格外严肃。

    谏议大夫脑门上热汗直冒。

    握着玉牌的手上已经满是汗水。

    这是一场无声的对决。

    谁胜谁负,就看谁先开口了。

    朝堂之上寂静了许久。

    终于,嬴政收回目光。

    迈开脚步,踏上台阶。

    一步步回到王座上。

    正襟危坐之后,宽厚的嘴唇动了动。

    “好。”

    一个字,打破了这份凝重的寂静。

    昌平君抬头看了一眼。

    在心中摇了摇头。

    赵姬紧紧抿着红唇。

    脸色极为难看。

    这次一旦松口,那以后要再想废除丞相制度就几乎不可能了。

    而且,不仅仅是在这件事上面。

    以后要是再有什么决断,有人不同意也来这么一出死谏,王权的威信只会越来越弱。

    谏议大夫听了嬴政的话,悬着的心终于是开始慢慢放下来。

    果然啊,秦王还太过年轻。

    自己说死谏,不过是吓唬吓唬他而已。

    秦国朝堂现在正在大洗牌。

    自己只要再进一步,便能位列三公。

    他一直在九卿之中不温不火。

    寻常手段根本没有再升的希望。

    所以,就只能兵行险着。

    保住了相位,那不论是谁当了这个丞相,都会对自己另眼相待。

    得罪了王上不要紧。

    只要有丞相的支持,他后路依旧能一片坦荡。

    三公不是任命的,而是推举出来的。

    丞相又是百官之首,如果他能推举自己,其余官员便不是问题。

    这是一场赌局。

    嬴政松口,那便代表自己是赌赢了一半。

    “既然如此,那寡人便成全你们吧。”

    嬴政目光凝重,缓缓说道。

    谏议大夫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意气风发道:“王上圣……”

    可是,不等他话说完。

    嬴政突然眸光一冷。

    冷声喝道:“来人!”

    大殿外快步跑进来十几名禁军。

    看着那些全部武装的禁军,文武百官一时间都愣住了。

    不知道嬴政这个时候叫禁军过来干嘛。

    嬴政没有让他们久等,很快便告诉了他们答案。

    冷酷无情道:“将这几个吕派乱党拉出去,斩!”

    轰隆!

    一个斩字如同一道惊雷,劈在所有人的身上。

    “王上!王上!饶命啊!”

    “王上,臣不是乱党啊!”

    “不谏了,臣不谏了,王上饶命!”

    “太后饶命啊!”

    几名刚刚还坚定不移的官员瞬间面无血色!

    双腿一软就跪下来求饶。

    领头的谏议大夫更是难以置信,呆若木鸡!

    怎么会这样?

    “王上,王上,臣不谏了,臣也不谏了!”

    他扑通一声跪下来。

    吓得老泪纵横,雨泪俱下。

    “晚了!”

    嬴政一声冷喝。

    “吕不韦为相霍乱朝纲,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摆着。”

    “寡人废相位,保我秦国山河稳固。”

    “尔等几人却极力反驳,是想再出一个吕不韦,再来祸害我秦国吗?”

    “此等歹毒用心,恶劣行径,与吕不韦何异!”

    第5章(29)

    “拉下去,按吕党同谋论处!”

    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的文官,一个个像小鸡仔似的被拖了下去。

    只有一声声哭天喊地的求饶声越来越远。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每个人脸上都充斥着浓浓的震惊。

    嬴政这一手实在是出乎他们意料。

    这种铁血手段瞬间震慑住了众人。

    他在用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告诉他们。

    王权不容侵犯!

    看着朝堂上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赵姬深感意外。

    第5章(22)

    没想到,嬴政最后的处理方式居然是这个。

    方式虽然极端,但是却极其有效立竿见影。

    难怪昨天李默在她面前说的信誓旦旦。

    恐怕他早就猜到嬴政会这么处理了。

    一时间,赵姬心中百感交集。

    自己这个母后,好像还没他了解嬴政!

    除去了那几个刺头,后面的事情便格外顺利。

    内阁也在今天正式建立。

    昌平军被任命为内阁首辅。

    下设一名次辅和两名阁员。

    傍晚时分,天色还未黑下来。

    昌平君府上便早早的聚满了人。

    过来的无一不是达官显贵,王公贵族。

    这些人,自然是来给他道贺的。

    首辅虽然没有丞相那么大的权利,但是却可以帮王上处理政务。

    有些很大的建议权。

    所以这个职位在君主面前还是有很大话语权的。

    当然,话语权归话语权。

    最终采不采纳还是得看君主的意思。

    宴会上,百官都在议论嬴政今天的做法。

    出人意料,实在是太过出人意料。

    “真是没想到啊,王上的态度居然如此坚决,幸好我当时没跳出来和他们一起反驳。”

    其实当时反对的不仅仅是那几个人。

    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先观望。

    正是这一犹豫,让他们捡回了一条性命。

    不然现在恐怕已经人头落地,哪儿还有机会坐在这里喝酒。

    “是啊,咱们这王上虽然年轻,但要我看已经是锋芒毕露,等他亲政之后恐怕会给秦国带来更多改变。”

    “依我看啊,咱们这王上可不是一般人。”

    想想嬴政白天带给他们的压迫感,有的人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哎你们说,王上他是怎么想到废除相职设立内阁的?”

    “是啊,我下朝之后左思右想,这个办法果真是精妙无比。”

    有些人已经喝的醉醺醺了。

    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聊了起来。

    有人眼珠子转了转。

    压低声音道:“我觉得吧,不见得是王上和太后想到的。”

    这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疑惑。

    “不是太后和王上,那还能有人?”

    那官员吖了口酒,眉头一挑。

    “说话能让太后和王上都认可的,在这秦国还能有谁?”

    现场突然安静了一瞬。

    接着所有人脑海中都蹦出一个答案来。

    “国师?”

    那人点了点头。

    “吕不韦都被除去这么久了,王上和太后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提?”

    有人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那人看了他一眼。

    “除掉吕不韦之后国师便去了韩国,一直到前天才回来。”

    “他不在,丞相一职便一直是空缺着的。”

    “这很明显是太后和王上在等他回来拿拿主意啊!”

    众人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对啊!”

    “国师的手段和行事风格一向令人意想不到,这废除丞相一职更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就他能想得出来了!”

    那神乎其神的批言,小巧实用的马蹄铁。

    突出奇招扳倒在朝堂上根深蒂固的吕不韦。

    · ·········求鲜花· ·········

    又在吕不韦越狱王上和太后都一筹莫展时,突然不声不响将他的头颅给带了回来。

    再到后来只身入韩,绑回来韩国公主和大将军。

    这一桩桩一件件,任何一件事都是常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

    但是现在,却都发生在了同一个人身上。

    有人突然感叹一句。

    “难怪王上和太后对国师如此信任重视!”

    这随便是哪一件事放在他们身上,都够加官进爵吹嘘一辈子的了。

    之前或许还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国师心中有着轻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做出一件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之后。

    再也没人敢说这个国师空有其表!

    “你们可知道,昌平君今天为什么没有反对王上和太后废除相职?”

    就在这时,有人突然压低声音说道。

    这话顿时引来众人的好奇。

    “为什么?”

    按理说,昌平君应该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才是。

    因为他是被推举为丞相的最热人选。

    几乎是**不离十的事情。

    这相职一废,那到手的鸭子就飞了。

    可是今天在朝会之上呢?

    他不但没有反对,反而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

    这也是很多人想不通的地方。

    你说你是不是傻?

    丞相一职被废,最亏的可就是你!

    说话那人四下里看了看,见周围人都在推杯换盏无心关注他们这边。

    才小声说道:“那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提点过他。”

    几人面面相觑了几眼。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脑海里又同时蹦出一个人来。

    . .... .......

    “你是说……国师?”

    那人重重把头一点。

    “我昨天出城公干,回来时恰好在城关入口处看到了昌平君的马车出城,那方向啊……”

    他指了指东方。

    “正是国师居住的山庄。”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难怪昌平君今天表现的这么奇怪。

    原来他昨天就知道了这件事!

    “那照这么说来,昌平君能任这个首辅,也是因为得到了国师认可?”

    旁边人笃定道:“**不离十!”

    这番话一说,众人脸色全都变得怪异起来。

    国师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首辅的任免。

    这要是和他把关系搞好了,那以后让他在王上和太后那里随口提携一下,岂不是能少奋斗好几年?

    从他在韩国时,王上和太后直接调集四十万大军跟韩王要人就不难看得出来。

    国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多重要。

    他的话,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有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自己怎么没有早点察觉呢?

    要是早想到这一点,赶在昌平君之前去国师那里拍拍马屁,说不定这个首辅就是自己了!

    首辅虽然比不上丞相权利大,但那也是属于权利中心的人物!

    几个人欲哭无泪。

    这酒喝的,真尼玛苦!

    没过多长时间,昌平君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去了自家后院。

    他这个主人公一走,宴会没维持多长时间便散了。

    后院中。

    刚才还被下人搀扶过来的昌平君正脸色红润清醒无比的坐在院子里喝茶。

    替他在前面应酬的昌文君送走众人后走了进来。

    看到他后顿时愣了一下。

    “你不是不舒服吗?怎么不去躺着休息?”

    昌平君看了自己这个族弟一眼。

    将杯子里的茶一饮而尽后说道:“他们走得越早,我就越舒服。”

    “走得越晚啊,我就越难受。”

    昌文君听得一头雾水。

    “这话怎么说?”

    昌平君放下手中的杯子,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妆容道:“他们不走,我怎么脱身去国师那里道谢?”

    没有李默的支持,他要想当这首辅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昌文君更加疑惑了。

    “你这首辅是王上和太后任命的,与他国师何干?”

    昌平君深深看了他一眼。

    意味深长道:“你觉得秦王和太后是怎么想到废相职这一出的?”

    昌文君略微一想便明白过来。

    深吸一口气道:“是国师的提议?”

    昌平君点了点头,吩咐下人去准备马车。

    今天去道谢还是明天去道谢,这是态度问题。

    要不是一下朝就被那些人拖住,他早就去了。

    吩咐完之后,他才认真对昌文君提醒道:“国师在太后和王上心目中的地位,比你我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高。”

    “你记住。”

    “今后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国师。”

    “在这秦国,太后和王上要杀的人,国师能保下来。”

    “但如果是国师想杀谁,这世上无人能保!”

    “国师要你三更死,无人保你到五更!”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

    从用不用红莲公主和韩国交换城池那件事上,就足以看出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