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七十五章 敬献祥瑞重宝!
    第三百七十四章登基称帝,国号为梁!

    包拯和公孙策说临离开土城之前,张京曾单独偷偷找过他们,隐晦的询问,如果他投奔萧宸,萧宸会不会因为当初的事而厌恶他,故意打压他。

    包拯当场就把萧宸的性格告诉了张京,说萧宸或许会看不上张京,但萧宸最看重政绩,可能张京来了以后开始会低一些,但只要做出政绩,立下功劳,萧宸也不会随便打压他。

    又结合了当初在京城赶考的时候,张京对萧宸的了解,最终张京决定,回京复命后,他就带家小和一批文人士子北上投奔萧宸。

    包拯和公孙策以及耶律文才闻言,自然非常高兴,替萧宸表示,辽国这边会帮助他们北上,到了以后,会帮助他们安排家人和住处以及官职。

    随后,他们又对张京说了萧宸在辽国的一些政策和军制。

    张京最后告诉他们,赵祯非常看重阮文浩,认为阮文浩虽然人品不佳但他的才华不在萧宸他们三人之下,这次虽然没有得到天芒,但找到天芒的埋藏地点,也有阮文浩很大一部分功劳。

    张京认为,赵祯很快就会重用阮文浩。

    包拯说完经过后,对萧宸问道:“萧大哥,你学的是不是法家学说?”

    萧宸摇头道;“不是法家,以后大梁的律法方面会根据人情和如今的辽国律法,宋国律法以及历朝以来百家学派的观点来定

    。

    “比如杀人,咱们之前破过的案子中,很多的凶手都是受害者,可他们最终却要么自杀,要么被判斩首。”

    “大梁日后的律法会根据凶手的作案动机,是否有其它更加温和的处理办法,以及受害者的情况等等来决定刑罚。”

    “比如凶手是无意中杀人,那就是误杀,可判监禁二十年到终身监禁视情况而定。”

    “可是,军中和朝廷官员如何立功,立功得到何种赏赐,如何防备他们祸害百姓,这都是有规矩的,朝廷对百官的政绩设定

    是看各级官员的能力和政绩来决定赏赐或者处罚。”

    “绝非某个官员强迫百姓写了个什么万民血书,瞒骗住了下访的检察官就可以的,万民血书日后对大梁来说就是一张废纸,一点用都没有。”

    “因为官员三年一调动,这个官员或许买通了检察官,甚至买通了巡查的巡检司,到了其它地方,一旦受贿的巡检司和检察官同样有受贿的情况被隐秘的监察部门监察到,祸及全族,而且全部都得受酷刑。”

    “还有当地的百姓,这一任官员走后,下一任官员不会是上一任官员的同乡或者同学甚至同科或者好友之类的,只会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或者彼此有些政见不和的,反复调查过后,才能最终论功。”

    “至于军中,我曾对耶律休哥三人说过‘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目的就是为了严整军纪,让军队方便管理,更极大的增加将士们的士气和战斗力,避免士兵扰民的情况发生。”

    萧宸这些不单单是根据后世的情况来制定的,毕竟后世属于火器高科技时代,无论各个方面跟现在都不能完全照搬,参考也得择情况参考,主要还是之前的历史中的各种国情。

    诸子百家,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以前各家各派彼此批判彼此看不上,萧宸认为如果用好了诸子百家学说,在这冷兵器时代带来的威力不必后世差多少。

    差的无非是民智和科技方面而已。

    比如说,兵家人才担任军中各级将领和统帅,或者军师,废除其它对大梁不利的地方,而且严格规范。

    比如说,法家,根据各种情况和人情加强律法的完整性,尽量做到有人情味一些,同样利用法家来加强君主的权利。

    比如说,小说家,萧宸认为小说家可以写一些对萧宸和大梁朝廷有利的宣传小说,或者增加民间的娱乐生活。

    比如墨家和公输家,萧宸可以用他们来制造各种器械,帮助民间发展,还有军中的器械,将来未必比宋朝的前景差。

    还有墨家的侠客,也可以训练军队和宫中的侍卫战斗力等等。

    还有农家也可以帮助民间研究粮食,提高产量。

    总之,萧宸认为,如果要让/>

    秦朝是灭亡于六国余孽和世家之手,这个不能用来作为假设。

    可是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从汉朝以后没有一个国家超过四百年的。

    即便号称四百年国运的汉朝也经历了西汉和东汉,算两个朝代,不过皇帝都是刘邦的后代罢了。

    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的国运其实都是比较短暂的。

    东汉之后,到清末大多都是三百年国运,为什么?

    土地不够,朝政**,百姓吃不饱肚子,不造反难道还支持你继续压迫百姓?

    言归正传!

    真天芒药方被萧宸带走了,假天芒又被百年前的鼠患给吃光了,没有了联盟的最基本的条件,宋、高丽和东瀛三国的联盟很

    快也就土崩瓦解。

    萧宸得到消息之后,认为时间差不多了。

    萧宸跟萧阵和韩德让等众臣商议过后,认为是时候了。

    萧宸召集突剌律部、拔里部、乙室部、迭剌部、述律部等等契丹各部的萨满。

    还有辖嘎斯和女真以及西部草原的各部落所有萨满数百人。

    还有大辽朝中的钦天监等官职,总计近千人,一起来到萧宸的梁王府推算最合适的登基的日子。

    最终决定,在这一年过完年后,明年的正月初一那天是最好的日子,适合登基开元。

    现在距离过年也不过几天了,确定正月初一开元之后,萧宸下令满朝文武官员,全部在这天到上京城参加他的登基大典。

    匆匆数天时间过去了,接到萧宸要登基的文武官员以及来投奔萧宸的文人士子等等全部在除夕这天汇集到上京城。

    这一年过年,从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无疑是过的最为严肃的一个年了。

    在登基前一天,萧阵就下旨封北上投奔萧宸的大儒孔道辅和薛奎为太傅,住持大梁开国的登基大典。

    大宋、西夏、高丽、大理、东瀛、吐蕃、黄头回纥、草头回鹘、于虞、黑汗、东西部草原各部还有斡朗改都派了使者或者部落首领前来观礼。

    正月初一这天,文武百官全部换上了大梁朝的官服,以红和黑两色为主。

    历史上宋朝是火德,可是这个世界里的宋朝是水德尚黑。

    而无论是萧宸建立的大梁朝还是南朝梁都是火德,以红色为主。

    所以,文臣穿红色汉服正装官服,武将因为军中尚武,黑色严肃,所以武将穿黑色汉服正装的官服,各级官员的官服前有不同的纹饰。

    大朝会的时候,耶律隆绪自然发现了文武百官早就换好了大梁官服,甚至他在龙袍里都换上了大梁的亲王蟒袍。

    一阵简单的大朝会后,耶律隆绪以自己德行不足为由,把大辽江山传位给梁王萧宸,又命迭剌括禄宣读了他的退位诏书。

    随后,在一阵登基的礼乐之下,萧宸头戴十二旅皇冕,身上穿着红黑两色的古式龙袍,龙袍是十二章纹冕服,下摆是朱红色蔽膝,鞋子也是皮革和木板制作的多层较高的龙靴。

    龙袍是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绣着山、河、日、月、湖泊、华虫、还有狼头和苍鹰、白鹿、青牛等等。

    龙袍上身的前胸和背后各有一条贯穿整个龙袍,俯瞰其它纹饰的五爪金龙!

    下摆则是各式火、稻谷、米粉、宗彝,等物,前摆的蔽膝上有一条巨大的浴火重生的火凤凰,代表大梁朝浴火重生于大梁嫡系后裔之意!

    另外各种各式的皇冠和细节不一一细表。

    萧宸出来后,耶律隆绪当场从龙椅上站起来,走到台下,在两名小太监的帮助下退下大辽龙袍。

    耶律隆绪对萧宸先是按照辽国的礼仪单膝跪地,(钱好好)叩拜一次,随后按照大梁拜见新君的礼仪,准备行三跪九叩大礼。

    文武百官跟在耶律隆绪身后一起对萧宸行三跪九叩大礼。

    最后,萧宸坐在龙椅上,让迭剌括禄宣读大梁开国后第一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册封萧阵为大梁太上长公主,按照太后礼仪仍然居住于后宫的慈云宫。

    太上长公主日后只此一列,在宫中一切按照太后礼仪。

    另外,太上长公主可以帮助天子处理朝政,调动文武,可称‘万岁’号。

    下发诏书可用‘旨意‘而不用‘诏书‘替代苦。

    封,萧沫为永安长公主,因其年幼,暂无俸禄,一切花费所需从萧宸的内务府中调取,居住宫中,与萧宸和萧阵作伴。

    因萧贺在大梁开国一事上多有功劳,封遵化郡王。

    封萧挞凛为襄阳郡王。

    封韩德让、韩德枢、室昉、耶律楚雄、耶律海里为一品定国公。

    耶律休哥等人为二品镇国公等等不一一细表。

    封赏完群臣后,西部各路文武官员身穿大梁官服表示希望加入大梁朝同时也把宋使,三廉王给气得不轻.

    ,萧宸自然乐意的封赏了来‘归降’的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