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来,等他回到毓庆宫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简单地和石静容等人说了几句话,回到书房的沈叶,默默地打开了那被他放在袖口的《论语》。
《论语》不过一百多页,可每一页都是一个名字,每一页都是一封效忠信。
这里面,很多人的名字,沈叶还是第一次看到。
但是也有一些他熟悉的名字!
比如理藩院的郎中章金松;比如顺天府的一位同知……
把一本《论语》翻完,沈叶轻轻的皱起了眉头。
因为这本《论语》里记的,大部分都是四品以下的官员,一个四品以上的都没有。
是因为四品以上的压根儿不需要写效忠信,还是索额图根本就没有将这些人的效忠信交给自己呢?
沈叶悄悄琢磨了一下,更倾向于后者。
索额图虽然表面上一副已经看透世事的模样,但是沈叶还是觉得,他这态度转变得有点太快了。
快得让人不敢相信。
把《论语》放在桌子上,沈叶就沉吟了起来。
索额图给他的这本《论语》,说白了就是一柄双刃剑,它虽然能够震慑拿捏这些写了效忠信的官员,让他们听命于自己,为自己所用。
但,万一落入乾熙帝手里,那么这些东西就是一种铁证-——太子要谋反的铁证。
沈叶心里默默地记了一遍这上百个名字和官职,又拿着这本《论语》对照了一番,确认一字不差之后,随手就把《论语》扔进了火盆之中。
火苗一蹿,《论语》很快就化成了飞灰,消失得干干净净。
这些效忠信看似捏住了这些榜上有名之人的命脉,但是实际上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愿意写效忠信的人,本来就是看重太子的地位,所以才会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所以,自己下的命令,他们基本上都会听。
如果其中出现不听话的,自己还能拿着效忠信去找乾熙帝告状吗?
根本没用。
与其留着这种祸害,还不如烧掉。
反正这些人的名字和职务,他已经牢牢记在心中。
以后要用,随时可用。
更何况,这些人也不会知道,他们视若性命的东西,早就被太子一把火给烧了。
看着一本书化成了飞灰,沈叶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心中再次想到了索额图。
他真的会甘心去养老?
就凭这些效忠信只是四品以下的官员,沈叶就觉得这个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不过到了盛京,就算他想折腾,恐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正想着,就听周宝恭敬地禀报道:“太子爷,理藩院的靳邬善和高有臻两位大人求见。”
沈叶听到这两个人求见,就下意识地皱了一下眉头。
他理藩院观政的差事虽然还在,但是从热河行宫回来之后,他基本上没有怎么去过理藩院。
毕竟最近一段时间,理藩院那边也没有什么大事。
现在这两个人突然找过来干什么?
“请两位大人去客厅用茶,我稍后就过去。”虽然对理藩院的差事,沈叶不想多费心思,但是人已经找上门来,他还是要见一见。
等周宝退下去之后,沈叶又摆弄了一下火堆,让那《论语》书的灰尘再也看不到丝毫痕迹,这才起身来到了客厅。
作为太子,他当然有让靳邬善和高有臻等一等的资格。
“见过太子爷!”
对于沈叶这位太子,不论是靳邬善还是高有臻,都是非常钦佩的。
理藩院这段时间,可是遇到了不少难题。
而这些在他们看来,这些棘手的事情,都被这位太子爷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地给解决了。
这也让理藩院在京城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沈叶一边将两个人搀起,一边随口道:“两位大人来我这儿,有什么事情尽管说。”
“咱们都是老朋友,就别兜圈子了。”
高有臻和靳邬善飞快地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身为左侍郎的靳邬善开口道:“太子爷,微臣两人来您这里,是想向您汇报咱们理藩院京察之事的。”
沈叶听到“京察”,愣了一下。
因为京察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吏部和都察院在负责,理藩院四品以下的官员虽然要被京察,但是这好似和理藩院没有啥关系。
理藩院有什么京察的事情要汇报呢?
他心中沉吟之间,就朝着靳邬善道:“京察这件事情上,咱们有什么需要做的吗?”
靳邬善和高有臻来毓庆宫,自然是已经商量好了。
此时听到沈叶问,靳邬善就沉声的道:“殿下,按照陛下的安排,京察虽然是以吏部和都察院为主。”
“但是历次的京察,各部的主官都要和吏部有一个交流。”
“在这交流中,可以商定对各部的优劣人数!”
说到这里,靳邬善就朝着高有臻看了一眼,那意思很明确,就是我已经将这话说出来了,该你说了。
高有臻是一个聪明人,他既然已经和靳邬善来到了沈叶这里,就不可能让靳邬善孤军奋战。
虽然一些潜在的东西,不应该给沈叶这位太子说。
但是既然已经说开了,那也就没必要再藏着掖着。
“殿下,虽然按照京察的本意,那就是该罢黜的罢黜,该降职的降职,该升迁的升迁!”
“可是如果罢黜的人如果太多,而升迁的人又太少,那么作为主官的脸上就不好看。”
“所以历来在京察之中,各部都要私下里和吏部商议一下。”
高有臻的话,沈叶可谓是一听就懂。
这不就是暗箱操作吗?
不过这也很正常,如果主管的部门罢黜的人比别人多,那同等情况下,人家部门罢黜的少,那下面的人就要对主官有意见。
显示的就是主官无能,没本事护住自己的人。
这就是大佬要在劫难来临之前,给自己麾下的小弟争取利益。
如果当大佬的不帮着小弟争取,那大佬的威望就会扫地。
以后吩咐做事,底下人就算不明着抗命,也难免拖拖拉拉。
“你们准备和吏部怎么商议?”沈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笑着问道。
看沈叶神色如常,不像是生气的样子,高有臻和靳邬善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两个怕的就是太子爷在这件事情上过于较真儿。
不但不听他们两个的请求,反而觉得他们弄虚作假。
现在好了,太子不但没有训斥他们,反而问他们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太子爷,以往和吏部商议,都是由尚书大人去的。”靳邬善搓搓手,笑着道:“现在咱们理藩院没有尚书,为了显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所以我们恳请太子爷出面。”
高有臻站起来拱手道:“太子爷您是咱们理藩院主子,这件事情您要是不出面,我们怕吏部觉得不重视他们。”
沈叶心中明白,高有臻和靳邬善两个人怕是觉得他们两个分量不够,所以就想要请自己这个观政的太子出面。
目的呢,自然是想要多争取一些优秀的名额。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人事问题,向来是各方必争之地,谁都想多争取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他点了点头:“我出面自然没有问题。”
“不过咱们理藩院争取多少份额,你们有没有具体打算?”
见太子答应得爽快,高有臻和靳邬善大喜过望。
现在理藩院没有尚书,京察的压力都在他们俩身上。
如果这次的京察出了问题,那底下人的怨气肯定会落在他们两个身上。
所以才想要请太子出面扛一扛。
“太子爷,历来京察的时候,咱们理藩院的优秀不低于半成,还有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被罢黜的,也低于一成。”
“只要能维持这个标准,我觉得大家都不会有意见。”
半成优秀,一成被罢黜!
也就是说理藩院在这次京察之中,九成的人都能平安过关。
按照理藩院的官员人数,也就是罢黜三四个人。
这也不是不能接受。
沈叶轻轻点头道:“那我回头就按你们两个说的和吏部尚书谈一下,这些天我不去理藩院,可有什么棘手的事情吗?”
“太子爷,院里倒也一切顺利。”
“派去联络奥斯曼帝国等国家的使者也出发了,北方各部落和雪域现在也是太平无事,这都是太子爷您的功劳啊!”
靳邬善一上来,就赶紧给沈叶拍马屁道。
沈叶笑了笑道:“老靳,你别光报喜不报忧,更何况这些事情,都是陛下的英明!”
高有臻迟疑了一下道:“太子爷,咱们理藩院如靳大人所说,是一切顺利,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院里已经有五个月不发俸禄了。”
“我们这些人倒还能撑一撑。”
“可底下人有不少的怨言啊!”
五个月没有发俸禄?
沈叶皱了皱眉头,高有臻这些部堂大人们,冰敬炭敬收着,日子还好过。
可是那些不在重点职位上的人,可没什么额外收入。
所谓京城居大不易,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又多,再不发俸禄的话,怕是真要过不下去了。
沈叶对于这事,可不愿意接招。
毕竟发俸禄是户部的事情,他和马齐的关系又一般。
他笑了笑道:“这事儿,应该是马齐这个户部尚书操心的。”
“他不发俸禄,你们可以给陛下上书啊!”
“我不好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