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八十二章 测试,入场
    雪后归程·津途

    清晨的阳光透过宿舍窗帘缝,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带时,王红梅已经醒了。耳边传来董娜翻身的轻响,李芳正对着镜子梳理头发,嘴里还哼着昨晚新学的天津小调。“快起啦红梅!”李芳回头冲她笑,“食堂的豆浆肯定要排队,吃完还得去面试大厅集合呢!”

    王红梅赶紧爬起来,套上昨天穿的米色羽绒服,又对着镜子理了理刘海——第一次参加电子厂面试,心里总有点发慌。董娜揣着三个茶叶蛋从外面跑进来,鼻尖冻得通红:“我去食堂抢了热乎的,快吃!面试要测反应力和细致度,别空着肚子脑子转不动。”

    三个姑娘踩着宿舍楼下的薄雪往面试大厅走,空气里飘着食堂蒸笼的白汽,混着远处车间机器的轻微声响。面试大厅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多是跟她们一样的年轻姑娘,手里攥着填好的报名表,脸上带着和王红梅相似的紧张。“听说今天要测两个项目,”李芳凑在王红梅耳边小声说,“一个是用镊子夹小零件,看手稳不稳;还有一个是看电子屏找不同,测反应速度。”

    王红梅点点头,手心悄悄冒出点汗。她想起在家包饺子时,指尖捏着饺子边一圈圈捏褶子,妈妈总说她手巧;又想起给邢成义包扎伤口时,拿着棉签的手稳得没抖过,心里的慌劲儿渐渐散了点。

    很快,面试官开始叫号。王红梅是第三十号,坐在等候区时,能看到前面的姑娘们一个个走进测试间,有的出来时笑着比耶,有的则皱着眉摇头。“别紧张,你肯定行!”董娜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连那么小的饺子褶都能捏好,夹零件算什么!”

    “第三十号,王红梅。”听到叫号,王红梅深吸一口气,走进测试间。里面摆着两张桌子,第一张桌上放着一个托盘,里面装满了米粒大小的黑色零件,旁边还有一把细头镊子和一个空盒子;第二张桌上则放着一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准备就绪”的字样。

    “先进行精细度测试,”面试官是个穿蓝色工装的大姐,语气很温和,“用镊子把零件夹进盒子里,三分钟内夹满五十个就算合格,不能掉在桌上。”王红梅点点头,拿起镊子——镊子比她平时用的绣花针还细,她屏住呼吸,指尖轻轻捏住镊子,对准一个黑色零件。

    第一次夹的时候,零件滑了一下,差点掉在桌上,王红梅的心跟着揪了一下。她赶紧调整姿势,手腕微微下沉,让镊子更稳,再夹时,零件稳稳地落进了盒子里。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面越来越顺,她的眼睛盯着零件,手指配合着移动,耳边只剩下镊子轻微的“咔嗒”声和自己的心跳声。三分钟到的时候,盒子里的零件已经超过了五十个,面试官笑着点头:“不错,手很稳。”

    接下来是反应力测试。电脑屏幕上会同时出现两张几乎一样的电子元件图,需要在一分钟内找出三处不同。王红梅盯着屏幕,眼睛都不敢眨——第一张图里,右上角的电阻颜色不一样,一个是红色,一个是橙色;第二张图里,中间的电容引脚数量差了一根;第三张图里,左下角的芯片型号数字不一样。她飞快地用鼠标点击不同之处,一分钟刚到,屏幕上就弹出了“合格”的字样。

    “恭喜你,通过测试了。”面试官在她的报名表上盖了个红色的“通过”章,“你被分到贴片车间,负责电子元件的贴片操作,明天早上八点来车间报道,会有师傅带你。”王红梅接过报名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嘴角忍不住往上扬:“谢谢大姐!”

    走出测试间,董娜和李芳已经在外面等她了,两人看到她手里的报名表,都激动地围上来:“怎么样怎么样?过了吗?”“过啦!”王红梅晃了晃报名表上的红章,“我被分到贴片车间了,你们呢?”“我在组装车间!”董娜兴奋地说,“李芳跟你一样在贴片车间,以后咱们还能一起上下班!”

    三个姑娘笑着往宿舍走,阳光已经升得很高了,雪在脚下慢慢融化,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路边的宣传栏上贴着电子厂的规章制度,还有员工的优秀事迹,王红梅看着那些照片,心里满是期待——她想起邢成义在bJ的工作,想起他们约定好的饭馆,觉得自己现在多学一点,多攒一点,离那个约定就更近一点。

    回到宿舍,王红梅第一件事就是给邢成义发消息,还拍了报名表上的红章:“成义!我面试过啦,被分到贴片车间,明天就能上班了!”消息发出去没一会儿,邢成义就回复了,还发了个开心的表情:“太好了!恭喜你!上班别太累,注意保护眼睛,贴片应该要一直看屏幕吧?”

    看着邢成义的消息,王红梅心里暖暖的,回复道:“知道啦!你也注意安全,别总熬夜。”放下手机,她看着窗外的阳光,觉得天津的冬天好像也没那么冷了。董娜和李芳正在收拾明天要带的东西,嘴里讨论着下班后去小吃街买炸糕,王红梅笑着加入她们——新的生活已经开始了,她相信,只要好好努力,未来一定会像此刻的阳光一样,暖暖的,亮亮的。

    雪后归程·津途

    王红梅把邢成义的消息反复看了两遍,指尖在“注意保护眼睛”那几个字上轻轻蹭了蹭,才按灭手机。董娜正把工牌挂在胸前比划,塑料牌上的照片还是昨天刚拍的,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她自己倒笑得开心:“明天咱们就能穿工装啦!我看车间里师傅们穿的蓝色工装,还挺精神的。”

    李芳从行李箱里翻出一双黑色布鞋:“我妈特意给我做的,说比皮鞋软和,站一天也不累。红梅,你明天穿什么鞋?”王红梅指了指床底下的运动鞋:“就穿这个,去年买的,还挺舒服。”说着,她又想起邢成义在bJ的食堂,不知道他穿不穿工装,会不会也站很久——昨天他说要学处理燕窝,应该不用总站着吧?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宿舍楼道里就传来了脚步声。王红梅和李芳、董娜一起往车间走,路灯的光洒在雪地上,映出三道长长的影子。贴片车间在厂房二楼,推开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机器油味,车间里已经有师傅在调试设备,蓝色的指示灯在昏暗里一闪一闪。

    “王红梅、李芳是吧?”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大姐走过来,胸前的工牌上写着“张师傅”,“我带你们俩,先跟我来熟悉一下设备。”张师傅领着她们走到一台贴片机器前,机器上整齐排列着细小的电子元件,旁边的屏幕上显示着元件的位置图。“咱们的活儿就是把这些元件贴到电路板上,机器会自动定位,但得先把元件摆进料盘里,摆的时候要注意方向,不能放反了。”

    张师傅拿起一个料盘,演示着把元件一个个摆进去:“你们看,这个元件有颜色的一面朝上,要是放反了,贴到板上就是废品。刚开始慢没关系,一定要仔细,咱们车间讲究‘零差错’。”王红梅凑过去看,元件比指甲盖还小,颜色也浅,不仔细看根本分不清正反。她接过张师傅递来的料盘,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元件,手还是有点抖。

    “别慌,”张师傅拍了拍她的肩膀,“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一天摆错十几个,慢慢就熟练了。你看李芳,她摆得就挺稳。”王红梅抬头看李芳,果然,李芳手里的料盘已经摆了大半,元件个个方向一致,没有一个放反的。李芳冲她笑了笑:“我在家帮我妈串珠子,比这还小的珠子都串过,你慢慢来。”

    王红梅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元件。她想起在家包饺子时,妈妈教她捏褶子,说“心要静,手才稳”,现在她试着静下心来,眼睛盯着元件,手指轻轻一放,元件就稳稳地落在了料盘里。一个、两个、三个……摆到第十个的时候,张师傅点了点头:“不错,有进步,继续练。”

    上午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午饭时间。车间里的师傅们陆续往食堂走,董娜也从楼下的组装车间跑上来:“红梅、李芳,食堂今天有红烧肉,我刚才路过看到了,咱们赶紧去,晚了就没了!”三个姑娘笑着往食堂跑,食堂里飘着红烧肉的香味,排队打饭的人排起了长队。

    “我刚才问了组装车间的师傅,”董娜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说,“咱们每个月十五号发工资,还能休四天假,等休班了,咱们去五大道玩怎么样?”李芳点头:“我还想去吃天津的糖炒栗子,听说特别甜。”王红梅咬着红烧肉,心里却在想,休班的时候能不能去bJ看邢成义?天津到bJ才两个小时,应该来得及吧?

    下午继续在车间练习摆料盘,王红梅已经熟练多了,一个小时能摆完三个料盘,没再摆错过一个元件。张师傅检查的时候,笑着说:“不错,明天就能上机器实操了。”王红梅心里一阵高兴,拿出手机想给邢成义发消息,又怕影响师傅们干活,只好把手机揣回兜里。

    下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王红梅和李芳、董娜一起往宿舍走,车间的路灯亮了,照得雪地上的脚印格外清晰。董娜突然说:“红梅,你看前面,是不是有卖烤红薯的?”王红梅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果然,不远处有个小摊,红薯的香味飘了过来。

    “咱们买一个吧!”李芳拉着她们跑过去,买了一个大红薯,三个人围着红薯,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红薯的甜暖从嘴里传到心里,王红梅突然想起在鄄城车站,邢成义看着她上车的样子,想起他说“天津离bJ近,我去接你”。她掏出手机,给邢成义发了条消息:“我今天学会摆料盘了,师傅说我明天能实操,你今天学处理燕窝了吗?”

    没过多久,邢成义就回复了:“学了,今天挑了半盏燕窝,没挑坏,黄师傅还夸我了!你明天实操别紧张,注意安全,要是累了就歇会儿,别硬撑。”后面还跟着一个加油的表情。

    王红梅看着消息,咬了口红薯,甜得眼睛都弯了。李芳和董娜在旁边说着明天的计划,她听着,心里满是踏实——虽然和邢成义不在一个城市,但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生活努力,为了那个约定努力。她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星星,天津的星星和鄄城的一样亮,好像在照着她,也照着bJ的邢成义。

    回到宿舍,王红梅把今天的经历写在日记本上,最后写道:“明天要好好实操,争取早日熟练,等休班了,就去bJ看邢成义。”写完,她把日记本放进抽屉里,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实操,想着bJ的邢成义,嘴角带着笑,慢慢睡着了。车间的机器声还隐约传来,却一点也不吵,反而像一首温柔的歌,陪着她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