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宋潜火队》正文 第300章 围城
    金兵还会来吗?

    大多数百姓,一辈子的家财积累都在汴梁。可能是一个铺子,又或是一辆水车,或者一个小摊,甚至是十几亩好地。

    无论是什么,这些都带不走啊。

    他们的根在汴梁了。

    他们不愿意相信金兵真的会打过来,更不相信汴梁会失陷。

    所以,金兵再次南下的时候,震惊了整个汴梁城。

    势如破竹,一路南下,金人又一次毫无阻碍地打到了汴梁城下。

    此时,汴梁的百姓还没反应过来,他们还以为是做梦。

    曾经,真金也有那么一瞬间,以为真的可以永远过上安居生活。

    如今,城外的号角声,惊醒了他。

    先是围城。

    金人看上去很和气,他们不攻不怒,军队虽然在城外驻扎,可是没有与守城士兵起冲突,无一人伤亡。

    从上到下,从民间到朝廷,此时都觉得还可以和谈,毕竟城外是大宋皇帝的兄弟的兵马嘛。

    兄弟之间,闹了点矛盾,没什么不可以商量的。

    朝廷几次派人协商,直到深夜的一声炮响,让全城醒悟了。

    汴梁危急。

    首先找到真金的人,是赵楷,这倒是出乎意料。

    赵楷对真金说:“如果官家派人来找你来守城,我希望你不要答应。”

    “为什么?”真金疑惑道。

    “你不要多心,我不是要有意给他使绊子。朝廷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和谈不成,会弃城而逃。我不希望你们白白牺牲。此前我做了不少错事,无数打火人因我而死。如今,我不希望打火人再受牵累。”赵楷叹道。

    “谢谢你,但是,我还是不能完全信你。”真金实话实说。

    “无妨。不必全信,我也没指望你全信。我也没有什么脸面离开了,我会留在这里,与汴梁共存亡,万一你在战争中活下来,记着我今天的话就是。”赵楷说完离开了。

    果然,第二天,太子赵桓又派人来找李真金。

    来人是李部童,浓密的胡须让真金看上去历经风霜,判若两人,李部童险些认他不出。

    李部童说,官家想要让他重回潜火军,负责防御灭火,赏他重金。

    李真金离开潜火军后,潜火军简直是一盘散沙,灭火能力弱了许多。

    李真金拒绝了,不是因为赵楷的劝说。

    他本身便心碎了,失望了。昔日那么多兄弟离世,如今他更不能带着打火的兄弟们去送死。

    没过多久,一对快马飞驰而来,到了水行。

    快马鸿雁,必有事端。

    马上的人是太子亲兵,他带来了一个包裹。打开之后,里面是潜火军最早的军旗,依然鲜艳如血,热烈如火。

    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个信物,是一支画笔。

    这支画笔真金太熟悉了,主人正是张择端。

    这支画笔是绣娘送给他的,张择端死都不会离身。

    现在,这只能说明张择端的处境很不妙,太子是有意要挟……

    “你们把张大哥怎么样了?”

    来人说:“张择端不去,我们只好来请你了,要是你们都不去,那就没办法了,这支笔便会一折两半。”

    真金叹口气,咬牙道:“好,我答应太子就是。”

    “现在没有什么太子,我想你说的应该是官家吧。对官家说话,这样可是大不敬。”

    “官家?”

    真金两耳不闻窗外事,此时有些恍惚。

    他确实想起,教主道君皇帝赵佶已经退位,禅让于太子。太子正式即位,改元靖康。

    真金又道:“臣,谨遵君命。”

    换了戎装,真金又是潜火军李都使了。

    不过真金提了一个条件,他上任后,要放了张择端,照旧让他在真金身边做副手。有张择端在身边,真金才能放心他是安全的。

    和谈不成,金人开始屡屡骚扰,隔三岔五放炮,炮火时常引燃城区的商铺或者民房。

    真金刚刚重回潜火军,立刻奔波起来。

    值此时刻,忙碌的还有张竞文。

    官家即位后,张竞文被调离皇城司,去了谁都瞧不上的厢兵。

    城防之际,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防止间谍作乱,厢兵一直在戒备严防。

    一边是城门紧闭,朝廷断断续续的交涉和谈判。一边是骚扰的炮火,百姓恐慌。

    谁也不知下一次的火炮会打到哪里去?头顶上,危险似乎随时都在。

    金人的炮火射程可达五百码,最狠毒的是武器,是用投石机发射的震天雷炮弹。

    震天雷是一种铁壳炸弹,其中填满火药,其爆炸威力能覆盖半亩以上的范围,碎片可穿透铁甲。

    屡屡骚扰之后,金人开始动用震天雷。

    雷弹飞出,城门内不远处的一条巷子被击中,巷子瞬间起火,数间民房瞬间被炸毁,百姓伤亡惨烈。

    真金忙于救火救人,忙活了一夜,才将火扑灭。

    这枚震天雷,让汴梁官民见识到了金人炮火的威力。

    有些百姓的情绪从恐惧慢慢转变成了愤怒。

    为什么还不反击?为什么还要和谈?

    这有什么好谈的?

    还有些百姓更加恐慌,开始谋划逃离,或者是希望马上和谈,先平息了事端再说。

    无论哪边,都对现在朝廷左右踟蹰的态度十分不满,一时间民怨沸腾。

    朝廷之上,亦然。

    是战是和,吵个不休。之前金兵攻破太原直逼城下时,也是如此。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