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0章 修路设想!当大力支持!
    一行人来到升龙城的府衙后院,黄福让人奉上当地的特色茶饮,随后神色郑重地说道“殿下,臣有一个设想,正想向二位禀报。如今交趾虽已融入大明,但与京师相隔遥远,交通不便,消息传递、物资运输都十分困难,这也是阻碍交趾进一步发展、彻底消除隔阂的关键。臣打算召集交趾百姓,修建一条直通京师的宽阔驿道。”

    “这条驿道从升龙城出发,经广西、湖南,最终抵达金陵,全程设置驿站,配备快马与驿卒,既能加快政令传递、方便官员往来,也能促进交趾与中原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

    他顿了顿,眼中满是坚定“只要这条驿道修成,交趾与中原的联系便会从松散转为紧密,彻底打破地理阻隔带来的壁垒。”

    “驿道贯通后,官府政令可朝发夕至,不再受山川险阻延误,能及时响应地方诉求、处置突发状况;商贸往来也将迎来飞跃,中原的丝绸、瓷器、农具与交趾的香料、矿产、特产可通过驿道双向流通,既繁荣地方经济,又让百姓在互通有无中增进依存。”

    “更重要的是,百姓之间的往来会愈发频繁——中原的工匠、教师、医者可沿驿道南下,带来先进技艺与文化,交趾百姓也能北上中原求学、经商、游历,亲身感受大明的盛世气象。语言的隔阂会在日常交流中逐渐消融,习俗的差异会在相互尊重中慢慢融合,民心的认同会在长久往来中深深扎根。”

    “届时,交趾不再是游离于中原核心之外的边疆,而是与大明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一部分,文化同源、经济共生、民心同向,交趾就永远是大明的交趾,再也不会有分离之虞,这份稳固的归属,将历经岁月而不可动摇。”

    朱高炽闻言,心中大为触动,一股强烈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他久涉军政与拓殖事务,比谁都清楚交通对于边疆稳固的核心意义——这条从交趾通往金陵帝都的驿道,看似只是一条贯穿南北的道路,实则是连接人心、巩固统治的坚实纽带,更是大明经略南疆、辐射南洋的战略基石。

    在朱高炽看来,修建这条驿道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现如今的交趾,对大明而言绝非普通的边疆行省,而是经略南洋的核心枢纽与战略屏障。

    这些年大明在南洋开拓商路、设立据点、宣扬国威,所有经营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那就是交趾的安定与便利支持。

    交趾地处南海要冲,是中原通往南洋的必经之地,物资转运、兵力调遣、消息传递,皆需依托此地。

    此前因交通阻隔,南洋的货物要辗转多日才能抵达中原,朝廷对南洋据点的指令也常因路途遥远而延误,甚至遇到突发状况时难以快速响应。

    而驿道修成后,南北交通将彻底畅通,政令可朝发夕至,军需物资能快速转运,交趾作为南洋经略中转站的作用将被发挥到极致,大明在南洋的各项经营也能更加顺畅、稳固。

    再者,这条道路修建成功后,将彻底打破中原与南疆、南洋之间的地理壁垒,为大明士绅商贾涌入南洋打开便捷之门。

    此前因路途艰险、耗时长久,不少商人虽觊觎南洋的商机,却望而却步;士绅阶层也因交通不便,不愿前往南疆任职或发展。

    驿道贯通后,往返中原与南洋的时间将大幅缩短,旅途安全性也会显著提升,必然会吸引大批士绅商贾南下——商人带来资金与中原的手工业技术,在交趾及南洋开设商铺、兴办作坊,既繁荣了当地经济,又能将南洋的香料、矿产、热带作物等特产更高效地运回中原,形成双向繁荣的商贸格局;士绅与文人则会带来儒家文化与中原的治理经验,或入职地方官府助力治理,或开办书院传播汉学,进一步推动汉化进程与民族大融合。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人员的频繁往来与文化的深度交融,将让交趾与中原、南洋与大明的联系愈发紧密。

    中原百姓南下谋生,南洋各族群北上求学经商,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日常相处中消除隔阂、增进认同,儒家文化、中原习俗与当地文化相互借鉴、共生共荣,最终形成“文化同源、经济共生、民心同向”的稳固局面。

    这不仅能让交趾彻底融入大明版图,再也无分离之虞,更能以交趾为跳板,将大明的影响力深度辐射至南洋各地,让南洋诸国与族群更直观地感受大明的强盛与文明,为后续进一步开拓南洋、构建以大明为核心的贸易与文化圈奠定坚实基础。

    这条驿道,既是商贸路,也是文化路,更是安稳路、发展路。

    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更是统治的稳固、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交融与疆域的拓展,可谓好处多多,对大明承天年间的盛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朱高炽越想越觉得黄福的提议高瞻远瞩,心中已然下定决心,要向朱标禀报,调拨人力物力,务必支持这条战略驿道早日动工、顺利完工。

    一念至此,朱高炽当即点头赞许“黄大人这个设想,实在是高瞻远瞩!修建直通京师的驿道,不仅能促进交趾的发展,更能彻底将交趾纳入大明的统治核心,消除一切潜在的隔阂与隐患。此事意义重大,朝廷定然全力支持!”

    朱雄英也说道“是啊,这条驿道修成后,交趾的特产可以更便捷地运往中原,中原的文化、技艺也能更快地传到交趾,双向交流,互利共赢。所需的人力、物力,我们可以向父皇禀报,从朝廷调拨一部分,再加上交趾当地的人力,想必用不了几年便能完工。”

    黄福与暴昭闻言,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有二位殿下的支持,臣等便更有信心了!臣已初步拟定了驿道的路线图,待殿下回京后禀报陛下,得到批准后便可以动工了。”

    朱高炽看着眼前的景象,听着黄福与暴昭的规划,心中对交趾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如今的交趾,百姓安居乐业、汉风盛行,再加上即将修建的直通京师的驿道,这片南疆土地必将彻底融入大明,成为大明疆域中一片繁荣富庶的乐土。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升龙城的屋顶上,为这座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朱高炽与朱雄英站在府衙的高台上,俯瞰着脚下的城池与远方的田野,心中满是欣慰与感慨。

    交趾的成功治理,不仅是承天新政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大明开拓疆土、巩固统治的典范。

    次日,朱高炽与朱雄英在黄福、暴昭的陪同下,视察了当地的儒学教室、军营与农田,亲切接见了交趾的百姓代表与儒学教师。

    百姓们纷纷向二位殿下献上当地的特产,用流利的汉话表达着对大明的感激与认同。

    看着百姓们脸上真挚的笑容,朱高炽与朱雄英更加坚信,只要坚持恩威并施、教化先行,大明的疆域必将更加稳固,盛世的光芒必将照亮每一片土地。

    停留数日之后,朱高炽与朱雄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黄福、暴昭等人,再次登上宝船,向着暹罗国的方向进发。

    升龙城的百姓自发来到港口送行,挥舞着手臂,高声呼喊着“殿下一路顺风”,声音久久回荡在港口上空。

    宝船缓缓驶离交趾,朱高炽与朱雄英站在甲板上,回望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交趾的承平景象,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南洋之行更有信心。

    他们知道,只要秉持着大明的仁政与威严,用心对待每一片土地、每一位百姓,大明的旗帜必将插遍更广阔的天地,承天盛世的篇章,也必将在他们的开拓进取中,书写得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