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4章 小花泪(7)
    秋老虎把黄土坡烤得冒了烟,白日里毒辣的日头刚沉进山坳,晚风就裹着寒气往骨缝里钻。李惠娥把最后一把玉米秸码上柴堆,拍了拍手上的灰,天边的晚霞正一点点褪成酱紫色,像块被揉皱的旧布。

    “小花,回家了。”她朝院里喊了一声,喉咙里发紧——这几日队里抢收秋粮,她跟着男人们在地里割了三天玉米,嗓子早就喊哑了。

    院里没动静。惠娥心里咯噔一下,快步掀帘进窑,只见小花趴在炕沿上,小脸烧得通红,睫毛上挂着汗珠,嘴里哼哼唧唧的,小手滚烫得像揣了个炭团。

    “小花!小花!”惠娥扑过去抱起女儿,手刚碰到娃的额头就吓得缩回手——那热度烫得吓人,像是要把皮肉都烧化了。她慌忙解开小花的衣襟,想让娃凉快些,却见娃嘴唇干裂,呼吸粗得像拉风箱,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细微的呜咽。

    “咋了这是?”环宇娘端着刚缝好的鞋底走进来,看见小花的样子,手里的针线“啪嗒”掉在地上,“晌午还好好的,咋说烧就烧了?”

    “下午还跟丫蛋在院里追蝴蝶呢,”惠娥的声音发颤,手指抖得系不上娃的衣襟,“许是贪凉,趴在井台边玩水了?”她抱着小花往灶房跑,想舀点凉水给娃擦身子,刚跑到门口就被老人拉住。

    “傻闺女!烧得这么厉害,哪能沾凉水?”环宇娘的声音也带了哭腔,却比惠娥镇定些,“快!去叫曹医生!”

    惠娥这才回过神,转身就往外冲。院门口的老梨树下,她白天晒的玉米还摊在席子上,金黄的玉米粒被风吹得滚来滚去,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可她哪还有心思管这些?脚下的布鞋被玉米秸绊了一下,差点摔在地上,她踉跄着站稳,赤着脚就往村东头跑。

    秋夜的露水已经打湿了土路,踩上去凉冰冰的,石子硌得脚心生疼,可惠娥感觉不到。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找曹医生,救小花。村东头的曹二蛋家亮着灯,窗纸上映着个低头忙碌的影子,是曹医生在捣药。

    “曹医生!曹医生!”惠娥拍着柴门,声音嘶哑得像破锣,“快!救救我家小花!”

    门“吱呀”一声开了,曹二蛋披着件洗得发白的褂子,手里还攥着个药杵。他三十出头,眉眼清秀,鼻梁上架着副用线缠着的旧眼镜,是村里唯一读过医校的人。“别急,慢慢说。”他扶着惠娥的胳膊,指尖带着草药的清苦味。

    “小花烧得厉害,”惠娥喘着粗气,眼泪混着汗往下淌,“嘴唇都紫了,您快去看看!”

    曹二蛋没再多问,转身从屋里拎出药箱,锁了门就跟着惠娥往村西头跑。他的布鞋在土路上踩出急促的声响,眼镜片被夜雾蒙上了层水汽,他时不时停下来用袖口擦一擦,脚步却没慢半分。“娃白天吃啥了?有没有咳嗽?”他边跑边问,声音平稳得让人安心。

    “就喝了点玉米糊糊,”惠娥的声音还在发颤,“没咳嗽,就是傍晚开始蔫了,刚才突然就烧起来了……”

    跑到王家窑门口,就听见环宇娘在里面急得直哭。曹二蛋大步跨进窑,放下药箱就往炕边凑。小花已经烧得迷迷糊糊,小脑袋歪在枕头上,嘴里胡乱念叨着“娘……糖……”,滚烫的小手在空中抓着,像是在捞水里的月亮。

    曹二蛋摘下眼镜,用干净的布擦了擦,然后轻轻托起小花的下巴,借着煤油灯的光看她的舌苔。“舌头绛红,”他眉头微蹙,又摸了摸娃的额头,指尖的温度让他脸色沉了沉,“再量个体温。”

    他从药箱里拿出个体温计,甩了甩,小心地夹在小花的咯吱窝下。等待的那几分钟,窑里静得能听见煤油灯芯爆花的声音。惠娥攥着拳头,指节发白,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曹二蛋,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环宇娘在一旁抹眼泪,嘴里不停地念叨:“老天爷保佑,保佑我家小花……”

    “拿出来吧。”曹二蛋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惠娥慌忙去取体温计,手一抖差点掉在地上。曹二蛋接过来看了一眼,眉头皱得更紧了:“四十度二,得赶紧去县医院。”

    “县医院?”惠娥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那得二十多里地,这黑天半夜的……”

    “不能等天亮!”曹二蛋的语气斩钉截铁,他快速打开药箱,拿出支退烧针,“先打一针退烧,能撑一会儿。但这烧来得蹊跷,怕是急性肺炎,村里治不了,去晚了有危险。”

    针头扎进小花胳膊的瞬间,娃哼唧了一声,却没醒。惠娥看着药水一点点推进去,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衣襟上。“曹医生,这可咋去啊?”环宇娘哭着问,“走路得走四个钟头,娃哪能等得起?”

    曹二蛋往灶房看了一眼,灶台上的煤油灯忽明忽暗。“有两个法子,”他快速盘算着,“要么用我的自行车,我驮着娃,惠娥你跟着跑;要么去队里套马车,马车快,还能让娃躺着。”

    “马车!用马车!”惠娥立刻说,“娃烧得这样,坐自行车颠得慌!”

    “我去叫队长!”环宇娘抹了把泪就往外冲,被曹二蛋拦住了。

    “您老在家看着家,我去。”他把用过的针管放进消毒盒,“惠娥,你赶紧找床厚被子,把娃裹好,我去队部套车,最多一刻钟就回来。”

    他抓起药箱就往外跑,褂子的后襟被风掀起,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白衬衫。惠娥看着他消失在夜色里的背影,忽然想起去年曹医生给环宇爹看咳嗽,也是这样,深更半夜背着药箱跑了三里地,看完病还留下草药,分文没收。村里人都说曹二蛋是菩萨心肠,他爹临死前嘱咐他“行医先行善,别赚亏心钱”,他记了一辈子。

    惠娥手忙脚乱地找被子,把环宇娘给小花做的新棉被翻出来,又铺上件旧棉袄当褥子。小花在她怀里哼了一声,小手抓住了她的衣襟,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小花乖,咱去医院,看完就不烧了。”惠娥哽咽着说,嘴唇吻着娃滚烫的额头,那温度烫得她心尖发疼。

    没等够一刻钟,院外就传来了马蹄声和车轴转动的“咯吱”声。惠娥抱着小花冲出去,只见曹二蛋赶着辆马车停在门口,车辕上挂着盏马灯,昏黄的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队长站在车旁,手里攥着根鞭子:“惠娥,快上车!曹医生说娃急着看病,我把队里最好的那匹黑马套上了!”

    “谢谢队长!谢谢队长!”惠娥语无伦次地道谢,曹二蛋已经跳下车,伸手接过小花,小心翼翼地放进铺好被子的车厢里。“你也上来,”他对惠娥说,“坐稳了,咱得快点赶。”

    马车在土路上颠簸着前进,黑马跑得飞快,马蹄踏在结了薄霜的地上,发出“嗒嗒”的脆响。马灯挂在车辕上,光影在车厢板上晃来晃去,像跳着不安的舞。惠娥坐在车厢里,把小花搂在怀里,娃的头靠在她胸口,呼吸还是粗重,却比刚才匀了些。

    曹二蛋坐在车头赶车,时不时回头问一句:“娃咋样了?”

    “还烧着。”惠娥的声音带着哭腔。

    “别担心,”他的声音透过风声传过来,很稳,“到了医院就好了。县医院的王医生是我老师,对付小儿肺炎有经验。”

    夜风吹得车厢板“哐当”响,惠娥裹紧了身上的棉袄,还是觉得冷。她望着车窗外,黑沉沉的田野像块巨大的墨布,只有远处偶尔闪过几点灯火,是零星的村庄。她想起环宇在时,小花发过一次低烧,环宇背着娃走了八里地去公社卫生院,回来时脚底板磨出了血泡,却咧着嘴笑:“咱闺女没事了。”

    眼泪又涌了上来,她赶紧别过脸,怕曹二蛋看见。车厢里,小花忽然咳嗽了两声,声音沙哑得像破锣。惠娥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手忙脚乱地给娃顺气:“小花不怕,娘在呢……”

    “让娃侧躺着,”曹二蛋的声音从车头传来,“别呛着。”

    惠娥赶紧照做,把小花的头偏向一边。娃咳了几声,又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小眉头却始终皱着,像是在做什么可怕的梦。惠娥轻轻抚平女儿的眉头,指尖触到的皮肤依旧滚烫,她的心像被一只手紧紧攥着,疼得喘不过气。

    马车翻过一道梁时,忽然下起了小雨,细密的雨丝被风卷着打在车厢上,发出“沙沙”的响。曹二蛋把自己的褂子脱下来,从车帘缝里塞进来:“给娃盖上,别再着凉。”

    “那你咋办?”惠娥问。

    “我没事,年轻火力壮。”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可惠娥听着,却觉得鼻子发酸。她把褂子盖在小花身上,布面上还留着淡淡的草药味,像曹医生身上的味道,让人莫名地踏实。

    雨越下越大,黑马跑得更急了,马灯的光晕在雨幕里晃来晃去,照亮了前方泥泞的路。曹二蛋时不时甩一鞭,吆喝一声,声音在空旷的夜里传得很远。惠娥看着他的背影,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贴在额头上,可他的腰杆挺得笔直,像棵在风雨里不肯弯腰的白杨树。

    “快到了!”曹二蛋忽然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兴奋,“看见县医院的灯了!”

    惠娥扒着车帘往外看,果然,远处的黑暗里透出一片橘黄色的光,像黑夜里的灯塔。她的心一下子松了,眼泪却忍不住掉下来,这一路的煎熬、恐惧、担忧,在看见那片光的瞬间,全都化作了滚烫的泪。

    马车冲进县城时,雨已经小了。县医院的大门敞开着,传达室的老头听见马蹄声,披着衣服跑出来:“是曹二蛋不?”

    “李大爷!快叫王医生!”曹二蛋跳下车,声音都带着急,“有个娃急性肺炎,烧到四十度二!”

    他转身掀开车厢帘,小心翼翼地抱起小花。惠娥跟着跳下来,腿一软差点摔倒,被他伸手扶了一把。“别急,有王医生在。”他的手很稳,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急诊室的灯亮得刺眼,王医生已经带着护士等在门口。他头发花白,戴着副金丝眼镜,看见曹二蛋怀里的小花,立刻招手:“快放床上!测体温,准备输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护士们忙碌起来,体温计、听诊器、输液瓶在灯光下闪着光。曹二蛋站在一旁,跟王医生快速说着病情:“下午还好好的,傍晚开始发热,刚才量四十度二,打了退烧针没见效,呼吸急促,有啰音……”

    王医生听完,用听诊器在小花胸口听了听,眉头紧锁:“是急性肺炎,再晚点就危险了。准备青霉素,做皮试。”

    惠娥站在墙角,看着护士把针头扎进小花的手背,娃疼得哼了一声,却没醒。她的腿还在抖,刚才一路紧绷的神经突然松弛下来,反倒觉得浑身无力。曹二蛋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水:“喝口水,没事了。”

    “曹医生,谢谢你……”惠娥的声音哽咽着,说不出更多的话。

    “谢啥,应该的。”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雨珠,“我在这守着,你去那边长椅上歇歇,等天亮了再说。”

    惠娥没动,只是望着病床上的小花,输液管里的药水一滴一滴往下落,像串晶莹的泪。窗外的雨停了,天边泛起淡淡的白,县医院的院子里,那匹黑马正在吃草,曹二蛋的褂子搭在马背上,还在往下滴水。

    曹二蛋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拿出随身携带的药书翻看着,眼镜片在晨光里闪着光。惠娥看着他,忽然想起村里人说的,曹二蛋原本有机会去城里大医院工作,可他爹走时嘱咐他“村里不能没有医生”,他就留了下来,守着这个小村子,守着药箱,守着那句“行医先行善”。

    天亮时,小花的体温终于降了些,呼吸也平稳了。王医生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没事了,再输两天液就能出院。二蛋,你把娃照顾得及时,再晚一个钟头,就麻烦了。”

    曹二蛋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还是老师您医术高。”

    惠娥走到他面前,深深鞠了一躬:“曹医生,大恩不言谢,我……”

    “快别这样,”他赶紧扶住她,“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这些见外了。等娃好了,我再给她开几副调理的草药,保证比以前还结实。”

    太阳升起来时,金色的光透过急诊室的窗户照进来,落在小花的脸上,娃的睫毛动了动,慢慢睁开了眼睛,乌溜溜的,像雨后洗过的黑葡萄。“娘……”她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

    “哎!娘在!”惠娥扑过去,紧紧握住女儿的小手,眼泪又掉了下来,这一次,却是甜的。

    曹二蛋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悄悄转身往外走。他要去赶马车回村了,队里的活还等着他,村里的病人还等着他,他的药箱,永远都在需要的地方。阳光照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通往远方的路,踏实而温暖。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