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三一章 朱靖坤的生活和北苑新宫
    朱靖坤如果是个普通的基层锦衣卫派出所副所长,那他的工作范围倒是简单。

    所长和两个副所长,三个人各自带一批锦衣卫,轮流在所里执勤,处理各种突发性质的小问题。

    但朱靖坤是来基层学习的,副所长只是初始职务,在干活这份工作的时候,还要去了解镇长、副镇长的活儿。

    按照老爹的吩咐,朱靖坤要在这里停留两年,两年内把一个镇各个机构的工作都熟悉一遍。

    不求有什么突出贡献,关键是弄明白这种地方基层机构是怎么运转的。

    所以逆流闸镇派出所本来就有两个副所长,朱靖坤的副所长是一个额外的单独编制,额外带着几个锦衣卫活动。

    定期跟着所长和副所长之一熟悉他们的工作。

    朱靖坤的任务内容,也同时下发给了本地的基层官员,要求他们按照这种要求安排好。

    朱靖坤认识了本地的主要官员,相互确认了身份和接下来的工作。

    然后仆人和本地基层官员都建议,让朱靖坤在驻地先休息适应三五天,渡过可能会出现的水土不服的情况。

    朱靖坤倒也理解这种安排,自己身份对于他们而言太过特殊。

    如果适应不了气候,出现了水土不服,那就继续歇着,缓过劲来之后再工作。

    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才会在三五天之后开始上班。

    朱靖坤在逆流闸的卫所驻地安顿下来,每天不定时的出门活动一段时间,适应气候环境变化。

    所长安排了两个锦衣卫,跟着朱靖坤一起活动,跟他介绍本地的情况。

    朱靖坤每次出门的时候,都裹上了厚实的皮裘大衣和帽子,但是只要活动的稍微露出一点皮肤,都会感觉刺骨的冷。

    朱靖坤脸上很快就有了冻疮,也对这里的气候有了新的切身认识。

    按照中原的节气来说,现在都已经过了惊蛰了,再过八天就是春分了,但是周围的河流都还没有化冻。

    每天就是刚过了中午的时候,有那么一小会儿,气温能够勉强升到零度以上。

    其他时候基本都在零度以下,最低不到零下十度。

    现在镇上的居民和卫所的士兵,仍然处于猫冬状态,平日根本就不出门。

    大部分时间都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牌喝酒。

    镇上的公房、军营的大房子都通了暖气,普通居民的家里全都生着炉子,都砌了火炕。

    无论官民家庭都用煤炭烧着火,整个镇子上空雾气都是朦胧的烟尘。

    现在整个镇上最重要的设施就是卫所的煤场。

    派出所的锦衣卫在旁边介绍说

    “殿下,其实咱们这里,现在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了,下个月应该就开始化冻了。

    “最冷的时候是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那时候天天零下二十多度啊,开水往屋外面泼出去就直接成冰了。

    “如果没有朝廷用火车直接送来的免费煤炭,还有跟老林子里面的野人和蒙古人换来的皮毛,这里的冬天真的没法过。

    “一年有半年会结冰,土地都冻的绷硬,好几个月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在家里炕上烧火猫冬。

    “每年只能夏天种上一季粮食,剩下的所有时间全都要去打柴来烧。

    “夏天如果不囤够柴火,冬天真的能冻死人。

    “如果夏天遇到水旱灾害,粮食没有收够全年的吃食,冬天就要饿死人。

    “不过现在有了煤炭和化肥,还有了机动拖拉机和水库,那这里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人能种以前几十个人的田,旱了能从水库浇水,涝了也能直接排出去,真的能够旱涝保收了。

    “除此之外,冬天要少出门而已,在家里喝酒、打牌、造孩子就行了。”

    跟在朱靖坤身边的徐老三也马上说

    “咱们圣上搞出的火车、机动车,带着朝廷到处挖煤,真的让更多的人有了活路啊。”

    朱靖坤听着锦衣卫和徐老三的念叨,也忍不住颇为感慨的说

    “所以崇祯朝以前的时候,咱们汉人始终难以在这里扎根,最多只能稳定的控制更南端的辽河流域。

    “父皇的这些发明创造……真的扩大了咱们能够生存的范围……”

    周围几个人都是本能的跟着连声赞叹。

    朱简烜在官方、民间、工人、农民中的光辉形象是无可置疑的圣君。

    未来几十年,只要朱简烜还在,大明就不会出乱子。

    关键的还是下一代人会如何。

    朱靖坤作为皇子,自小都不会缺乏影响,还按照父亲的安排做军事训练,实际上就是在锻炼身体,体格本来就健壮。

    在逆流闸每天出门两到三次,每次在镇上活动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

    就这样过了三天之后,朱靖坤除了脸上多了点冻疮之外,没有出现什么特别不舒服的情况。

    然后又继续观察了两天,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到第六天才到正式区派出所报到,开始跟着所长和另外两个副所长学习。

    接下来的日子,朱靖坤每天早上出门,去派出所和镇衙门里面,跟所长和镇长以及继承的官员们聊天。

    他们工作的地方要么有暖气,要么就烧着煤炉子,大部分时间不需要去室外受冻。

    不过这种平静安逸的冬季生活没有办法一直持续下去。

    这天上午,朱靖坤跟一个副所长聊天的时候,有百姓急急忙忙的跑进来报案,说在镇口边上遇到了一只熊瞎子。

    副所长听到半截就已经跳了起来了,招呼周围的锦衣卫赶紧带上猎枪去处理

    “快点,快点,去晚了可能就让民兵给打了!”

    副所长激动不是因为熊瞎子的破坏力,而是镇上的百姓手里的家伙太多了。

    镇子本来就是军屯卫所,百姓大部分都是民兵编制,家里本来就有枪支弹药,还要按时接受军事训练。

    农闲时间没有事情干,带枪上山打猎的也大有人在。

    熊瞎子靠近镇子,已经被人发现了,派出所的人要是去晚了,那就真的就不赶趟了,

    朱靖坤也是好奇,带着自己管辖的几个锦衣卫一起出发。

    副所长在路上跟朱靖坤解释

    “现在冬天快结束了,这些林子里面的东西也快熬不住了。

    “每年春季来临的时候,都可能有饿的皮包骨的猛兽下山活动。

    “特别是熊瞎子,可能是睡了一整个冬天,春天快到的时候饿醒了。

    “现在山林中没有什么东西,他们跑到了人气聚集的镇子周围来觅食了。”

    副所长带着报案的百姓和朱靖坤一路小跑,但还是去晚了。

    一群人赶到地方的时候,熊瞎子已经被周围的民兵给毙了,锦衣卫还能做的事情就是记录一下。

    然后一群人借附近人家的院子剥熊皮炖肉吃。

    熊瞎子这时候瘦的厉害,身上根本没有什么肉,不过可以当个底料和花样,或者说是搞点事情的由头。

    镇上的生活物资充足,冬天百姓没事干,打牌喝酒造孩子也不能一直干。

    正好可以借着这件事情聚到一起聚个餐。

    于是几个民兵和锦衣卫各自出去,从家里拿来冬天囤的猪肉、腊肠,加上辣白菜和粉条子,用大铁锅炖一大锅。

    每个人用大瓷碗整了一大碗,就着烙饼馒头趁热吃着闲聊。

    普通民兵不知道朱靖坤的身份,只知道他是新上任的一个副所长,派出所的人大部分本来也是民兵。

    现在锦衣卫和民兵在一起的时候,也都没有太多的顾虑。

    朱靖坤守在炉子旁边,捧着热腾腾的大碗,看着现场热闹的人群,心态莫名的放松。

    朱靖坤心中莫名的有种感觉,这样的生活比在顺天府皇宫里面舒服多了。

    吃了这顿饭,朱靖坤跟着锦衣卫回去继续上班。

    这样的生活过了小半个月之后,逆流闸的天气真的开始转暖,大部分时候气温不会降到零下了。

    镇上的百姓也开始出门活动,开始准备夏季耕田、工作用的物资。

    这个北境的小镇开始慢慢的苏醒了。

    当镇子真正醒来之后,朱靖坤的工作也变得忙碌起来了。

    按照要求,朱靖坤要熟悉基层的各种事情,而现在镇上的锦衣卫的活儿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

    朱靖坤跟本地的居民接触的多了,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朱靖坤出身皇家,父母甚至祖宗的形象都不错,自己的形象也没有跑偏。

    按照民间的标准,属于是十里八乡都会出名的俊后生。

    朱靖坤的身体也是高大健壮。

    关键是,各种常规技术都多少懂一点,不但会打枪、会开车,甚至会简单的机械维修。

    在偏远的小镇上,会开各种车辆是很了不起也非常有用的能力。

    文化知识水平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级别。

    来到逆流闸镇这种地方,就相当于名牌大学生去了山沟沟里工作。

    朱靖坤也愿意跟百姓接触,半被动半主动的给自己加了个新活儿,去大田里开拖拉机耕地。

    或者是在镇上和农田之间,短距离运送物资和人员。

    本来安排的司机如果耽搁了,比如头疼脑热生病了,朱靖坤就会上去顶一下。

    朱靖坤在逆流闸镇忙忙碌碌的生活,暂时脱离了高层的权力中心,脑子也暂时脱离了复杂深奥的知识。

    在这种简单的劳动之中,朱靖坤虽然身体上稍微有点累,但心情上却颇为舒畅。

    等过了春耕时节,就开始有人向派出所的人打听,朱靖坤家在哪里,还有什么人,关键是结婚了没有。

    朱靖坤的身份特殊,直接打探他的身份本身颇为敏感,锦衣卫安排了人去调查情况。

    他们稍微询问之后就反应过来,这是有百姓想跟朱靖坤结亲了。

    锦衣卫的戒备解除了,但是这事儿显然是办不成的,朱靖坤是不可能随便结婚的。

    朱靖坤的妻妾的标准都是是朱简烜拟定的,是宗人府直接负责的。

    另一边,在顺天府的皇宫,大明皇帝朱简烜送走了参加基层历练的儿子们,正式开始操盘顺国的事情。

    在天工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朱简烜单独招来鸿胪寺卿,让他开始准备明年的庆典活动。

    天工十七年正月十七,西历1810年2月20日,是朱简烜四十岁的生日。

    要求大明所有藩国君主,在今年年底之前进京朝拜,在顺天府过天工十七年的新年,而后参加朱简烜的四十岁生日。

    特别要求所有藩国君主必须来,包括大明顺王李策凌,波兰国王拿破仑,奥地利国王约瑟夫。

    与此同时,所有非大明藩国的君主,不需要前来参加,也不得参加。

    除非他们这次过来就是为了向自己效忠,为了让他们的国家成为大明正式的藩属国。

    否则如果他们的代表团自己来到了大明,海关也不得放行,鸿胪寺也不得接待,让海军直接赶回去。

    这件事情本身只是仪式性的,但是仪式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和宣告。

    在此之前,约瑟夫和拿破仑对大明的臣服,都有很多的不情愿和不得已,肯定也不想在他们国内宣传这种关系。

    但是他们这次过来给朱简烜拜寿,就是对外公开宣称接受这种事实了。

    按照朱简烜的判断,约瑟夫和拿破仑大概率会来,朱简烜也不会把他们本人怎么样。

    而李策凌大概率不敢来,多半要称病,安排一个儿子代他来,朱简烜就有了正式开始制裁顺国的理由。

    万一李策凌真的来了,那他就需要对自己行臣子礼,正好将顺国的藩属地位进一步做实。

    同时要求对方配合,开始修建贯穿整个中亚草原,从哈密到乌拉尔的铁路。

    如果对方继续配合,那中亚地区就会事实上落入大明的掌控。

    如果对方不配合,朱简烜也不会马上动武,而是会先从经济制裁开始,这也是大明的传统技能了。

    到时候在朝廷层面停止与顺国的一切贸易往来。

    再让海军封锁印度海岸线,禁止任何商船靠近印度海岸线。

    这些事情折腾出效果,怎么也得两三年的时间。

    到时候欧洲和美洲也基本安顿下来了,本土的新一轮战争准备也该做好了。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朱简烜又叫了皇家工程公司的掌柜过来,再次确认北苑新宫的建设进度。

    顺天府原有的皇城和紫禁城,虽然经过了基本的现代化改造,布设了暖气、自来水、下水道、电话等设施。

    但毕竟本质上只是一种传统旧式宫殿,居住使用起来并不是非常的方便。

    关键是,朱简烜本来就想要把原有建筑完整的保存下来,每次添加新设施都要破坏一部分原有的结构。

    而且木质建筑的防火能力始终是个问题。

    新时代的电线和电器在这些建筑中长期运行,真的没有办法确保不会出现意外的火灾。

    所以在十年前的时候,朱简烜就已经决定不要继续折腾旧皇城和紫禁城了。

    另外换个地方,用新时代的工程建设技术,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单独建设一座新的宫殿园林。

    新宫殿的位置,在旧皇城区域以北,旧皇城的围墙与顺天府内城城墙之间。

    东部边界为崇文门里街,西部边界为宣武门里街。

    将整个什刹海囊括在内,总面积约六平方公里,比原来的整个皇城都大。

    以中间的钟鼓楼为界,西部区域有积水潭和什刹海,将其改造为现代化的公园,在周围建设居住和生活娱乐设施。

    东部区域是地势平坦的完整地块,建设朱简烜自己日常办公、举行各种朝会、接见朝臣的设施。

    因为新宫殿在旧皇城和紫禁城的正北方,所以现在临时称之为北苑新宫。

    新宫殿的围墙和建筑的外观,都仍然与旧紫禁城高度类似,但内部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大明的传统艺术风格只是用作宫殿内外的装饰。

    类似于欧洲近代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将罗马柱之类的设计用在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上。

    不过新宫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直接铲除当地原有建筑,而是尽可能的保留下来。

    对于普通的民间院落,实现保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再加上比较有自己特色的,拆掉高度类似的普通民居。

    至于本身就比较著名的建筑和设施,历史上成为博物馆和公园的那些,则全部保留下来。

    包括中心区域的钟鼓楼,东侧的国子监、文庙,顺天府的府衙。

    北部的千佛寺,西侧的大垄善护国寺,以及历史上当过和珅住宅和恭王府的园子。

    这些设施作为新宫内的独立院落,继续以传统方式维护保养。

    朱简烜和后宫的人员,随时可以到这些园子中去参观,但是尽量不在这种地方留宿。

    平时都在新建设的宫殿建筑中生活和工作。

    皇家工程公司的掌柜向朱简烜报告,整个宫殿的建设和装饰在去年年底已经全面完工,现在只剩下最后的扫尾工作了。

    拆除建设过程中使用器具,全面打扫环境卫生,恢复地面和水面的整洁就行了。

    最迟在今年夏季结束之前就能投入使用了。

    朱简烜颇为满意,准备在四十岁生日之前搬进去,在新宫里接受所有藩国的君主的拜贺。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