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收购恒生银行!
“何生,你可是财神,无论走到哪里都欢迎,就是去港府公署,彭司长也要亲自出面迎接你啊!”
何善衡是恒生银行创始人之一,也是香江股市“恒生指数”编导者。
他的年纪比麦理浩还大,是香江著名银行家,慈善家,金融家,多次被港府表扬。
何善衡跟秦宇寒暄一阵,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秦生,真是惭愧啊,我这个所谓的财神还要来找你帮忙,因为佳宁的债务危机,香江有不少中小型银行破产。”
“目前恒生已经挽救了一批银行,但始终力有不逮,现在想跟中宇财团拆借20亿港币的现金流,用来救市。”
何善衡张口就是借钱,还是20亿港币,秦宇听到都愣住了,银行家跟自己借钱,这算怎么回事儿?
“何生,恒生银行会被佳宁债务危机影响到吗,我记得你们并没有跟佳宁集团有太多合作吧?”
说起来也是巧了,何善衡有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那就是主要跟中小型企业主合作。
像以前的李嘉成,还有现在的郑裕彤,都是何善衡的主要客户。
恒生银行的合作对象应该没有佳宁集团这种庞然大物吧,毕竟陈松青那小子割韭菜的时候,动辄可都是十几亿港币的贷款。
何善衡一脸晦气,“秦生,你别说了,恒生银行跟佳宁集团确实没有合作,但很多中小型银行跟佳宁有合作啊。”
“自从佳宁集团暴雷后,港府的经济一蹶不振,一些小型银行撑不住率先倒闭,华英谈判后更是引起了倒闭潮。”
“恒生就是这些中小型银行的合作方,他们的资金链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恒生的资金链。”
何善衡简直郁闷极了,自己压根就没跟陈松青合作,佳宁暴雷的时候还准备吃瓜呢,结果谁知道吃瓜竟然吃到了自己身上。
小银行破产,恒生银行跟着受牵连,而且因为经济下行的原因,现在的小银行已经惨遭挤兑,恒生银行唯恐引火烧身啊。
何善衡说到这里,秦宇一下子就明白了,在80年代中期香江爆发了一场银行危机。
当时大量的中小型银行都破产了,而恒生银行在银行危机中则是扮演了救火队员地角色。
为了防止银行倒闭潮波及开来,恒生银行不断给中小型银行注资,帮助他们挺过危机。
而通过注资这种办法,恒生银行也拿到了小银行的控股权。
等到危机过去,90年代香江经济繁荣时,初恒生银行再将小银行的控股权重新售出,一进一出,狠狠地赚了一笔。
现在估计银行危机银行提前爆发了,各路银行家都等着恒生的现金流救命,所以这老爷子找到了自己。
但秦宇还是挺懵的:
“何生,恕我直言,如果恒生银行缺钱的话,第一借款对象不应该是汇丰银行吗,毕竟汇丰银行可是恒生的母公司啊。”
“何生向我借款还需要亲自跑一趟,但如果跟汇丰银行借款,恐怕只需要打一个招呼就行了吧。”
恒生银行是1933年创立的,它是香江本土注册的银行(汇丰银行是上海注册),也是由华人资本团建立的金融机构。
在战争年代,恒生曾经帮助老蒋政府换取外汇,恒生从中抽取佣金,收益颇丰。
到了60年代中期时,恒生已经成长为仅次于汇丰银行的大银行。
但就在何善衡等人雄心勃勃想一举超越汇丰银行时,香江60年代的银行危机爆发了。
因为储户挤兑的缘故,恒生只能将自己51%的控股权低价出售给汇丰银行。
从而换取汇丰银行的支持,以帮助恒生银行渡过难关。
按理说汇丰银行时恒生银行的母公司,何善衡借钱的话直接跟沈弼招呼一声,汇丰银行的资金随叫随到。
现在找秦宇借钱,怎么看都透着一股魔幻。
何善衡叹息一声,苦着脸说道:“秦生,我们也想找母公司汇丰银行贷款啊,但汇丰银行要求恒生再次抵押控股权。”
“恒生的控股权已经有51%在汇丰手里,要是再出让控股权给对方,那恒生岂非成了英资财团的附庸?”
1965年,银行危机爆发后,汇丰银行以5100万港币收购恒生51%股权,这是恒生第一次被外资控股。
当时拿到恒生银行控股权后,汇丰银行总裁桑达士嘴都笑歪了。
因为恒生银行就是汇丰最大的竞争对手,无论是零售业还是储户端,恒生都有超越汇丰银行的潜质。
在这场银行危机中,汇丰却无疑成了大赢家。
汇丰不但以低廉的价钱买入最宝贵的资产,也除去了香港银行业最具威胁的对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银行零售业的垄断优势。
在收购后,汇丰只派出了4位代表加入董事局,并继续保持原来的华人管理层,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
但何善衡心里气不过啊。
出售了控股权之后,他一个大老爷们儿连着哭了两个晚上。
现在汇丰银行又要恒生银行的控股权,何善衡没有办法,只能来找秦宇求助。
老实说,何善衡还是挺有气节的一个资本家,华资银行的控股权死都不想卖给英资财团。
但这场银行危机确实挺严重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很可能恒生银行也会被债务压垮。
秦宇记得日后汇丰持有恒生银行62.14%的股权,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增持的。
何善衡不想找汇丰银行帮忙,因为恒生的控股权会被英资财团彻底吞噬。
这时候秦宇心中一动,让自己来掌控恒生银行怎么样?
香江有汇丰、渣打、花旗三大外资银行,而本土银行中规模最大的就是恒生。
都说抢银行不如开银行,如果自己掌控了一家银行,那就相当于得了一个聚宝盆啊。
想到这里,秦宇便跟何善衡说道:
“何生,既然香江的小银行遭遇到了银行危机,那为什么不直接收购他们呢,中宇财团愿意给恒生银行注资50亿港币,让恒生收购小银行,扩大现有的规模,甚至说接着银行危机摆脱汇丰银行的控制,你觉得怎么样?”
80年代的银行危机看起来挺要命,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契机。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恒生银行可以收购其他小银行充实自己的储户资金和规模。
如果放在以前小银行肯定不愿意卖股份,但现在都已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谁还在乎自己被谁控股,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秦宇心说20亿港币太少了,既然要救济小银行,还不如来个大的,直接拿出50亿港币,将他们全给收购了!
不过何善衡听到这话后稍稍一愣神:
“50亿港币?秦生,你的意思是……”
“何生,中宇财团先控股恒生银行,这50亿港币置换恒生银行49%的控股权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在这场银行危机中,恒生银行必然不能独善其身,还不如跟中宇财团合作。不仅可以抵御危机,还能够力保恒生银行的控股权完整性。”
何善衡不想在出卖控股权给汇丰,因为汇丰是妥妥的一个英资财团。
如果再让汇丰银行进一步控股的话,那恒生银行就彻底变成了英资财团的敛财工具,再也没有了自主权一说。
秦宇给出的价码可是很丰厚的,直接拿出了50亿港币的现金流,让恒生一跃成为了现金流大行!
不过中宇财团要的是控股权,这是何善衡最看重的东西。
“秦生,你确定要控股恒生银行,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出售控股权,而是另一边股份在汇丰银行手里啊,中宇财团就算是持股49%也无济于事,因为汇丰银行才是第一股东,他们拥有绝对控股权。”
目前恒生银行的市值还不超过百亿港币。
秦宇愿意出50%亿港币收购49%股份,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价格了的。
而且恒生银行的董事局汇丰只占有4个席位,话语权十分有限,只要何善衡答应出售股份,秦宇立马就能接手。
但因为那最重要的51%股份在汇丰手里,何善衡估计秦宇拿到恒生银行恐怕也没什么用处。
秦宇心说你先甭管我有没有用,先把现在49%的股份拿来再说。
“何生,现在咱们就是合作关系,只要你们答应出售恒生49%的股份,我就有把握从汇丰银行手里拿到其余的股份!”
“汇丰是英资财团,他们的主营业务虽然在香江,但根子却是在英吉利本土,我断定不出十年,汇丰银行的大股东一定会将注册地改在伦敦。”
汇丰全名叫做“香江-上海汇丰银行”,最开始是在上海注册的,而且还曾经一度成为大清国的中央银行。
第187节
就是靠着大量的官营业务,汇丰才迅速成长为亚洲第一银行。
可以说,正是依靠华国市场业务,汇丰银行才会成长到如今的规模。
但在1991年,汇丰背后的大股东却在伦敦成立了“汇丰控股”,将会汇丰旗下所有的资产转移到了伦敦。
而恒生银行自然没能逃过这个宿命.. ........
从一个华资财团变成了英资财团的附庸,每年的利润都要上缴给伦敦的汇丰控股。
秦宇一定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汇丰背后的大股东不可能再从香江攫取利益!
“秦生,真有这样的事情,汇丰要在伦敦重新修改注册地,那以后恒生银行到底是华资还是英资?”
听到秦宇的分析后,何善衡整个人都傻了,直接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要是汇丰大股东真在伦敦修改注册地,那自己算不算是汉奸?
辛苦一辈子创立的恒生银行最后却成为了英资的敛财工具,何善衡实在是绷不住了啊。
“何生,非常有可能,因为华、英之间正在谈判,香江归属问题已经明确,我想你应该能猜到最后地结果。”
其实秦宇就是在忽悠这老头,汇丰的大股东确实是在90年代初期修改了注册地。
但彼时为了安抚恒生银行,汇丰将香江和亚洲的主要业务都给了恒生,而汇丰则是踏足北美、欧洲等地区。
可以说汇丰撤退亚洲地区后,恒生银行的业务量其实是增加了不少的,虽然是给英资财团打工,但心里也没那么反感。
现在何善衡可不知道啊,被秦宇忽悠一通后这老头急眼了,直接跟秦宇说道:
“秦生,既然如此,那我们愿意出让49%股份给中宇财团,但中宇财团要保证拿到另外51%的股份,不能让汇丰银行一直控股!”
“我们接受中宇财团的注资,一个是因为银行危机引发的挤兑潮,另外就是想拿回另外51%的控股权,恒生银行是华资,不是英资啊!”
何善衡很在乎华、英之分,他到现在都还记得1965年失去控股权的时候自己有多伤心。
明明是想做民族脊梁,在香江给予华人企业更多的帮助。
结果阴差阳错竟然被英资控股,最后恒生银行变成了英资在香江攫取利益的工具。
现在他们还想将总资产转移到伦敦去,何善衡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秦宇虽然也想要恒生银行的控股权,但对方好歹还是华资,而且秦宇给出的价格很优厚。
比起汇丰银行在1965年趁火打劫,现在现在可谓是雪中送炭了。
而且现在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还真不行,小银行要是一茶一茬倒闭,那很快就会轮到恒生倒霉。
找汇丰借钱要出让股份,找中宇财团借钱一样是出让股份,这还用选吗?
“何生,很高兴能跟恒生银行合作,50亿港币很快就到账!”
“中宇财团虽然持股,但我们保证恒生银行的管理层一概不变,你们可以保留经营权和投票权,中宇财团不会干涉恒生的内务。”
汇丰控股恒生后啥都没管理,就派了4个代表去董事局占位置5.9,现在秦宇控股后自然要给予有优待。
再说了,何善衡是大金融家,股市的恒生指数就是他编导的。
可以说恒生银行是专业人士在领航,秦宇用不着做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
给予何善衡足够的自主权,出借资金给恒生银行,让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行,这就是秦宇的控股理念。
现在的恒生银行市值不足百亿港币,盈利性还不如国泰航空,跟郑裕彤的新世界差不多。
但日后恒生银行的市值可是超过2000亿港币啊,它是香江本土注册的第一大公司!
这50亿港币花的绝对超值,有了银行这个金融工具,秦宇手里又多了一把大镰刀,割韭菜的时候更方便了!
中宇财团付出50亿港币后,恒生银行49%的控股权就到了秦宇手里。
而秦宇则是跟何善衡商议,趁着银行危机将其余的小银行收购。
虽然小银行利又很多坏账,但他们的客户群体也很多。
只要能趁着倒闭潮来一波兼并,恒生银行扩张规模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等这场银行危机过去,香江的经济又会繁荣起来,届时恒生银行手里的控股权可就值钱了啊。
等到90年代,不管是彻底兼并小银行,或是出售将控股权给其他金融机构,恒生银行都能狠狠地赚一笔!
所以换句话说,现在收购中小型银行就是在抄底!
何善衡听到他的方案后本想跟汇丰银行商量一下,毕竟是母公司。
但秦宇觉得不用商量,直接干就行,反正汇丰银行手里那51%的股份也得交出来。
至于怎么拿到汇丰银行的股份,秦宇暂时还没想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