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斐又拾起炭笔,大家对此都很期待。
只是这期待的点是不一样的。
如富弼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等人想得是——难道他真有办法?
但是那些老夫子们则是准备对张斐开炮。
之前让学生们的儒法之争,搞得他们不知该如何切入。
他们是来对付张斐的,不可能跟学生争起来,如今张斐要开始主导了,这机会就来了呀!
首先!
张斐站在木板前,酝酿了一番后,道:我们要确定一点,官家想要励精图治,想要国富民富,亦或者说国强民富,这个想法它有没有错?
说话时,他在木板上写上国富民富四字。
在封建社会,你不肯定皇帝的主张,那你还玩个蛋。
学生是齐刷刷地点头。
这肯定没错。
只要你真的能够做到。
这是正确的!
张斐又边上写上正确二字,然后写上变法,既然想要国富民富,自然就要选择变法,要改变现状,且不论儒家法家,或者其它什么家,单说这个步骤,是不是对的?
大家又齐齐点头。
好!这也是正确的。
张斐又在边上写上变法二字边上写上正确二字,然后又写上新法二字,道:现在官家决定启用王学士变法,这里是存有争议的,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对不对?
大家兀自继续点头。
而争议点不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句话有问题,而是在于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对不对?
继续点头。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国富民富,反对派的意见就是指王安石做不到。
张斐在木板上写上这句话,然后在下面画上两条斜线,支持的一方,就是认为王学士他做得到,那我们先看看反对一方的意见。上官均。
学生在。
你方才是非常反对,你来说说,你反对的理由。
是!
上官均都感觉受宠若惊,老师没有骂我,还主动询问我,不禁站起身来,思索片刻,才道:就以均输法为例,若依此法,天下货物并无任何增加,王学士不过巧用商术将那些奸商所得之利,变成国家所得。
蔡卞顿时蠢蠢欲动。
上官均也感觉到了,于是又道:虽然奸商可恶,但朝廷也不应动用国家政令,去夺商人之利,因为今日可夺商人之利,明日就可以夺你我之利,这不就是老师所言的法家之术吗?
张斐点点头,又道:但是方才蔡卞所言,也甚有道理,此法可节省国家损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这八个字总没错吧?
上官均摇摇头:这办法到底是否可以节省,亦或者是否可以打压奸商,都非关键,因为王学士是说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欲富国家,则资之天地。但均输法之下,天下财富并无增多,只不过是将商人之利夺走,充实国库。
说到这里,他神情激动,双手一摊,又何苦如此。朝廷可以以低价命令商人将货物运送至京城,然后向再那些商人征收重税,这岂不是更加节省,同时还能够充实国库。
司马光偷偷瞄了眼王安石,见其头发都开始竖起来,不禁暗自一笑。
王安石气得是够呛,关键对方是个学生,自傲的他,自不会下场与之争辩,除非是张斐说得,跟这小子也不是没有争过,公堂上争得还少。
哇如今的学生都这么生猛一个吗。张斐暗自捏了一把汗,嘴上却是笑道:你这办法也不错。
上官均哼道:抢劫谁不会。
那些老夫子抚须微笑。
好讽刺。
张斐笑着点点头:还有其它的吗?
上官均道:其它的都无关紧要,关键就在于此举是与民争利,而非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与民争利。
张斐在右边那条斜杆边上写上反对,再在下面写上与民争利,笑着点点头,你坐吧!
上官均坐下之后,张斐又道:蔡卞。
学生在。
张斐道:针对上官均的看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蔡卞笑道:与民争利,只是纸上谈兵罢了,邻里之间,哪怕就是开个窗,也都能影响到对方休息,国家与百姓,那更是息息相关,若按照他们的理论,官家多喝一杯酒,也可以说成是与民争利。
已经中了无数枪的赵顼,对此也是微微一笑。
王安石则是拼命地点头。
与民争利就是他们的借口,他们是怕与他们争利。
蔡卞道:而关于均输法,王学士在报刊上已经写得非常详细,将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又将解决之法一一列出,每一条都是对症下药,是有理有据,并非是信口胡说。
再说那奸商问题,倘若朝廷下令惩治那些商人,只怕更会被人说是法家之学,正如老师所言,用最少的消耗来解决问题,但王学士此法,并非如此。
故此光凭与民争利一词,着实难以服众,若是让别人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怕也是这些办法。
叶祖恰点头赞成道:言之有理,这问题本就与百姓息息相关,解决问题之法,自然也与百姓有关,而且不能光看均输法夺商人之利,还得看均属法减轻多少百姓的负担,减轻多少徭役。打击奸商,维护百姓,何错之有?
王安石感动的都快要哭了,这些孩子真是懂我啊!
赵顼都情不自禁地点点头。
此法肯定是打压了那些投机倒把的商人,你要说夺商人之利,也是没错的,但同时也能够减轻许多百姓的负担。
因为均输法可以减少很多很多不必要得运输,这些运输多半都是要百姓服役,等于就是减轻百姓的差役。
许芷倩为什么支持王安石,在她看来,这就是扬善惩恶,还能充实国库,一举三得。
妙不可言。
她至今都不明白,为何范纯仁苏轼要反对。
上官均激动道:你们与我说得就不是一回事,我说得是权力,而你们说得是手段,此法涉及全国各地,朝廷是难以监督,你们怎么知道,均输法只会打击商人?万一到时发运使干着跟商人一样的勾当,如何是好?
蔡卞道:那只是你个人的臆想。
上官均激动道:我并非是肯定他们一定会这么干,但是我朝祖宗之法,是要杜绝他有权这么干,恁地简单的问题,你们怎么就想不明白。
叶祖恰道:你说那还是要考虑的问题,而贡奉制度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若总是瞻前顾后,可什么也干不成。
蔡卞还欲再争,蔡京突然抢先道:你们莫要争了,你们要是明白,还用得着坐在这里上课么。
其余学生也出声纷纷劝诫。
争什么争。
听老师说。
后面一群大臣,哪个是你们得罪的起的。
别害了咱们啊!
张斐瞧了眼蔡京,这小子是块奸臣的料子。笑道:无妨,这是我让他们说得,毕竟朝政之事,我还不如你们。
蔡京憨憨笑道:老师过谦了。
说着,他还白了眼弟弟,你看看老师,多么圆滑,这话全让你们说了,到时秋后算账,想找他算,都没有证据,你们这些傻子。
呵呵!
张斐笑着点点头,我算是听明白了,反对的一方,认为这是在与民争利,哪怕得一时之善,也恐成永恒之恶。
而支持的一方,认为朝廷得有所作为,解决问题,改善百姓的生活,充实国库,而不是瞻前顾后,最终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对不对?
大家同时点点头。
张斐得到大家的肯定之后,然后将两种观点分别写在斜线边上,凝视片刻,然后转过身来,向上官均问道:均输法所针对的问题是不是存在?
上官均点点头。
张斐又问道:是不是得想办法解决?
上官均又点点头。
张斐又向蔡卞问道:均输法又能否暗中掠夺百姓之利?
蔡卞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点点头。
张斐笑道:这问题已经渐渐清晰,问题确实存在,也必须要解决,而新法可减轻百姓的负担,但是又担心权力过大,善法变成恶法,与民争利。
虽然你们的观点是截然相反,但是你们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
王安石和司马光突然默契地对视一眼,然后马上甩过脸去。
他们的政治理想其实完全一致的,只是方法是完全不一样。
矛盾非常清楚,那么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要确保既能够解决国家现有的问题,又能够确保无法与民争利。对不对?
是的。
大家一致点头。
你们有什么办法?张斐问道。
大家面面相觑。
张斐苦笑道:刚刚才讲过的,你们又给忘了?
刚刚讲过这个问题吗?
不仅仅是学生,就连那些老夫子都愣住了。
赵顼也是左右看,王安石富弼等人都是凝眉沉思,回忆方才所言,未有提及啊!
张斐等了好一会儿,急得拿起炭笔在木板上写了两个大字。
讼学?
众人更是迷惑了。
张斐道:方才我们不是有谈到讼学吗?当时是怎么说来着,如何将祖宗之法用于民间。
法制之法!
几个学生异口同声道。
张斐道:法制之法的含义是什么?
捍卫个人正当权益。
你们怕得是什么?
与民争利。
对啊!
张斐点点头道:方才我们说得很清楚,为什么学讼学,因为讼学是给百姓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一种手段。
上官均说他担心均输法与民争利,我还担心他说这话的目的是要与民争利,也许他家就是奸商家庭。
上官均忙道:老师,我家。
你是官宦世家,我知道,你家现在可能也没有做买卖,我也没说现在,也许你家明天要做,或者后天要做,你怎么证明你家以后就不干这奸商买卖。
!
上官均是无言以对,但很不服气。
你证明给我看看。
张斐见他还不服,哼道:你可以质疑王学士,我不可以质疑你?
上官均郁闷道:当然可以。
张斐道:正如你们质疑王学士一样,王学士也可以质疑你们,这人心隔肚皮,漂亮话谁都会说。其中就只有一个人是绝对会捍卫百姓权益的,谁?
百姓。
蔡京立刻答道。
张斐又问道:如何捍卫?
法制之法。蔡京答道。
这不就是刚才说到的问题吗?
张斐道:一桩冤案跟上级是毫无关系,跟受害者息息相关,落在此事上面,只有民才会真心去防止新法与民争利,而你们说得,全都是屁话。
刚刚才说过的,你们就给忘得一干二净,这回真不是我故意羞辱你们,你们的学习能力确实是有待提高。
哪怕就是逻辑推理,肯定也是法制之法,这是律学馆,又不是儒学馆,闭着眼也打答得出啊!
个个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似得。
张斐又道:上堂课不是遗留了几个问题吗?首先,法家之法儒家之法和法制之法,就不是一个东西,从这事上面也可以说明。其次,就常理而言二者是不会发生冲突得。
何解?
就是你们方才所言,法家之法和儒家之法,同属政令,甭管发令之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要形成政令,他一定是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
既然是为国为民,又怎么可能跟会法制之法产生冲突?二者不都是为百姓着想吗?那么二者一旦发生冲突,该以谁为先?
法制之法。
蔡卞回答道。
张斐很不耐烦地问道:为什么?
蔡卞道:肯定是政令侵占百姓的正当权益。
这不就结了吗?
张斐道:行政问题,百姓解决不了,这本就是朝廷的责任,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有权力,可是给了权力,你们又怕与民争利,如果有法制之法在,朝廷不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干,你们是不是也不需要太担心。
大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上堂课所涉及的问题,他是豁然开朗,而这堂课出现的问题,也全都迎刃而解。
富弼仰面喃喃自语道:原来如此。
啪!
张斐突然打了个响指,笑道:醒醒!
大家又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张斐呵呵道:是不是觉得豁然开朗?
大家羞涩不语。
张斐又呵呵笑道:是不是觉得我上我也行?
众人更是羞愧不语。
张斐呵呵笑道:我告诉你们,你们若按照我说得去做,并且官家也支持你们,你们也是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
众人一怔,又呆呆看着张斐。
张斐道:道理谁都会讲,我比你讲得更好,但是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要是治国有这么容易的话,我早特么去当宰相去了,还有功夫在这里教你们读书。
你们看看那公检法,处处为国为民,是举步维艰,你们又看看王学士的新政,处处为国为民,也是举步维艰。坐在这里上堂课,就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你们在想屁吃。
赵顼富弼等人,听完之后,不禁想,他是在说我们吧。
叶祖恰好奇道:既然不能解决,那老师说来作甚?
张斐道:我是在教你们一个道理,国富民富不是做不到,不要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要想摆脱法家,就必须要用更多的智慧,学习更多的知识,比法家再多想一步,这就是解决之道。下课!
下下课?这还没敲锣。
他不敲,我就不会自己下课,我还能被一个锣累死。笑话!
张斐鄙视了司马光一眼,拿着课本就出得门去,门口堵着的老者,是无一人敢拦,真是气势逼人。
可是刚出门,他又折回来,哭丧着脸向赵顼拱手道:官家恕罪,臣方才讲得太投入了,一时忘了!
惹得大家是忍俊不禁。
真是帅不过三秒。
赵顼呵呵笑道:行了,你下课吧。
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