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甲乙丙丁,京城四少!
木兰走后,展昭对萧宸问道:“萧大哥,我有一件事不明白。”
萧宸对展昭笑着问道:“你是问那两千两贡金在哪里?”
展昭闻言点点头。
萧宸看向包拯和公孙策,问道:“你们认为呢?”
公孙策说道:“两千两黄金非常沉重,也非常多,当年是直接从驿馆的仓库里不翼而飞,可是这么多黄金,不可能在不惊动别人的情况下被人搬走,唯一的可能是,黄金还在驿馆附近的某个地方。”
包拯接着说道:“不可能是在驿馆里,当年驿馆的衙役和官员吧驿馆都搜遍了也没有找到黄金的下落,而驿馆就在风月楼的前面,相距不远。”
“这几年,风月楼里的井水非常浑浊,经常混着淤泥被捞上来,驿馆的井水也是如此,我想,贡金应该是被人挖通了驿馆和风月楼的井,然后转移到了风月楼里。”
“只是,到底是萧军大人他们当中的一位还是木兰,现在已经不得而知,萧大哥刚一来,就直接住进了彩蝶别院,还包下了这里,似乎提前知道萧军大人会来找萧大哥,所以,我认为,贡金就在彩蝶别院里。”
“而彩蝶别院中,只有彩蝶的房间因为传闻闹鬼,除了偶尔打扫之后,已经三年都没有人进去住过了,而彩蝶房中,我们大家都进去过,里面的摆设和11条件都一目了然。”
“根本不可能有藏东西的地方,况且还是这么多黄金,唯一有可能的,要么是墙壁,要么是在地板地下,可是地板是一整条一整条的木板连着的,也不太可能。”
“我认为贡金是在墙壁里面,可是彩蝶房间的墙壁,一面有门,两面有窗户,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挂画的那面墙壁里面,萧大哥,我说的对吗?”
萧宸对包拯赞赏的笑道;“说的不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说完,萧宸看向一旁的展昭。
展昭点点头,大步走上前推开彩蝶也就是萧军居住的房门,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猛地掷向挂着字画的墙壁。
“叮!”
跟过来的众人只见匕出一道清脆的金属声响,匕首便掉落在地。
很快那面墙壁上的墙漆开始缓缓裂开一道道密密麻麻的裂纹,随着裂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众人便见到很多金晃晃的金砖从墙壁中滚落在地。
一众风月楼的女子和黄乐见状,就要扑上去,但被守门的辽军给拦住了。
“萧大哥,这些黄金怎么办?是应该带回朝廷处置,还是送还辽国?”
小蛮站在门外,看着黄金,很快清醒过来,对萧宸问道。
萧宸看向公孙策和包拯等人,说道:“这些是贡金,只能作为贡金送往辽国,此事,公孙策回头写个奏折禀明朝廷,至于黄金,叔父派人送回辽国,并对姑母皇太后禀明前因后果,后面的事情让两国高层去处理吧,这些不在我们的职责之内。”
萧军闻言,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我立刻派人回上京城和冬捺钵大营分别禀奏陛下和太后,让他们派人来清点,然后跟大宋交涉此事。”
说完,萧军看向萧宸,问道:“三年前的案子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了,萧宸啊,你看我们什么时候签订合议书呢?”
萧宸对萧军说道:“叔父,大宋此次的合议使节是公孙策,而且我们今天中午刚喝过酒,现在还未醒酒,合议乃是大事,等双方都清醒再签订就好。”
萧军闻言应道:“也好,既然如此,那就再说吧。”
众人都散了以后,公孙策和包拯、狄青、展昭等人像以往一样来到萧宸的房间。
展昭坐在门口附近,防止有人偷听。
狄青坐在窗户边上,时刻注意窗外和屋顶的动静。
包拯换了身萧宸特意给他带来的包拯的衣服,坐下后,对萧宸问道:“萧大哥,我看你今天似乎有些不太像尽快签订合议书,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萧宸看了包拯一眼,点点头,然后对公孙策说道:“湘湘一家虽然离开了京城,但要把财产和人都全部撤到成都府附近,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要尽量的给陆家拖延足够的时间。”
“还有,我那位还未曾蒙面的兄长庞统,手握重兵,他的兵马就驻扎在宋辽边境一线,宋辽合议,对我们来说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庞统来说,却是影响很大。”
包拯闻言,恍然道:“如果合议成功,那么他手中的兵权将会被减少,增加到防备西夏的西军中,而西军已经被我们掌控,如果他不来,对我们有好处,但也说明,庞统这个人没有太多的心思,只是想简简单单的当个将军。”
“可是,如果他如果有其它的心思,不想手中的兵权减少,就会前来破坏宋辽合议,如此一来,他有可能会杀戮一些辽军,增加宋辽两军仇恨,这样,他的兵权非但不会减少,下次开战很有可能是大战,所以他的兵权会加重。”
“如果他在战争中屡屡击败辽军进攻,他的名望在大宋将会无人能挡,甚至可以和当年的杨业老将军并肩,朝廷只能给他增加更多的兵力,以防备辽国的反扑。”
公孙策接着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庞统这么着急兵权,而且还不是掌握庞太师手中的兵权,可以看得出来,庞统和庞太师虽然是父子,但绝对不是一路人。”
“庞太师虽然把持军权,甚至和辽主勾结,但他从来没有反心,但庞统不同,兵权足够之后,庞统只要让出一条路让辽军杀入宋境,他就可以放弃边关一线,领兵南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谋朝篡位,更大的可能是他会割据一方。”
“坐视辽军灭掉大宋,然后他自立为王,再领兵剿灭辽军的入侵,无论是怎样,他没想到的是,他每次和辽军对阵的时候,辽军中真正能统帅数十万大军的萧挞凛、耶律休哥和耶律斜珍以及耶律楚雄等人甚至萧宸带出来的小将中的帅才。”
“甚至狄青、萧忠梁他们都不是庞统可以应对的了的,而且日后灭宋的不会是辽军,而是我们梁军,这这就相当于给我们作嫁衣裳!”
萧宸点点头,说道:“这只是其一,另外,庞太师对我不薄,视我跟自家子弟一般,离京前,我曾问过崔明冲,他说如果不
伤及庞统性命,庞太师会帮我。”
“但若伤及到庞统性命的话,他会帮庞太师,我这个人你们知道,不到万一,我不想跟太师为敌,所以我想先见见庞统,看看他对我是个什么态度。”
萧宸说完,看向公孙策,对他说道:“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道州巡抚刘义吗?”
公孙策想了想,对萧宸说道:“我记得你跟我说刘义是你们抛弃的弃子,因为他纠结了一帮人正在收集西部官员投靠萧家,密谋的证据,所以你在他身边安排了人手,会在关键时刻除掉他。”
萧宸对公孙策笑道;“当时在街上,我才这么说,实际上此事我们大势已成,就差最后一步了,被人听到也不怕,小皇帝没有证据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付我们,可是刘义不行。”
“刘义幼年家贫,827是寒门出身,他上学和生活都是南方萧家资助的,科举考中进士之后,他认为朝堂中,庞太师把握军权,逐渐架空皇权,所以纠集了如今道州玄铁山驻防军将军高甲,道州盐道使丁函,还有道州大盐商钱并四人。”
“这四人当年正当少年锐气旺盛之时,他们组成甲乙丙丁,京城四少,共同反对庞太师,他们原本想要投入八贤王麾下,但不久后他们发现八贤王的政见有问题。”
“偏偏无论是先帝还是如今的赵祯对极为相信八贤王,他们觉得大宋前景堪忧,于是请命带着一群有才干有理想的年轻士子去了西部六路做官,那时候西部六路大多都是从五代乱世时期遗留的世袭官职。”
“对朝廷的旨意一向阳奉阴违,听调不听宣,甚至就当不知道,朝廷见他们想去西部,加强朝廷对西部的掌控力,便同意了他们,分别给他们在西部各路安排高位。”
“这些人的确非常有才华,他们到了西部各路不久,就逐渐的依附一些民间声望较好的官员,帮助他们打压为官差的官员,如此,竟被他们慢慢打下了一片局面。”
“他们四人逐渐在西部各路掌握了更大的权势,可他们也发现朝廷国运越来越差,他们逐渐对朝廷失望了,而且他们四人手握重权,丁函等三人逐渐开始生出了野心。”
“高甲虽然也有野心,但他对大宋是真的忠诚,他发现萧家跟刘义在西部逐渐掌控后,准备搜集证据,最后告发萧家和刘义
不过幸好被刘义知道了。”
“我说的把刘义当做弃子,就是说让他成为贪腐或者反对萧家势力的一员,把这些人都揪出来,或者直接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