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零八章 辽主耶律隆绪!
    第三百零八章辽主耶律隆绪!

    他身边的人,狄青、萧忠梁和萧庆之等人都是稳重之人,荆嗣和萧破虏虽然是勇将,但却并不鲁莽,知道事情轻重。

    萧宸点点头,便放心的和韩德让一起骑马进了营门。

    这座大营设置的非常讲究,不但防御上近乎完美,就连内部都井井有条。

    进入大营后,便是一大片空旷的草地,而这片草地附近有很多的通道,可以通往各个营帐区域。

    萧宸和韩德让就是从右侧,也就是南边的一处通道纵马直接往御账方向而去。

    这座大营是按照契丹习俗坐东朝西的,萧宸他们进去的右侧实际上就是大营的左侧。

    受汉人影响,契丹以左为尊,以东为尊,以北为尊。

    前往御账的路上,萧宸他们路过一个个的营帐区域,这些营帐区都被小营墙阻隔开,每个营帐区都有独立的马厩和厨房以及茅厕等等。

    穿过一11个个的营帐区,萧宸对韩德让笑道:“没想到,这座大营竟然设置的这么讲究,看起来杂乱,实则各自区域之间井井有条,不知是何人创建的这座大营?”

    韩德让对萧宸解释道:“冬捺钵,实际上就是大辽皇帝和大臣们过冬的地方,这座大营积生活、游玩、马场和防御为一体,是辽太祖和述律皇后以及当时的满朝文武大臣一起创建的。”

    “后来每年都会修缮这座大营,让这里更加的坚固,先帝在位时期,对这座大营进行了扩建,并且在文武大臣的群策群力下,对大营增加了许多的防御措施。”

    “辽主登基之初,为了从各部落首领,削弱宗室诸王的兵权,防止宗室诸王反扑,太后又亲自对四大捺钵行在大营进行了加固,又加了许多规划,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萧宸赞道:“姑母文韬武略,不看历史,只从这座大营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正聊着,萧宸和韩德让很快就来到了皇帝御账附近。

    到了御账的营墙外面后,萧宸和韩德让把战马的缰绳递给值守的宫帐军士兵,让他们暂时看管。

    随后,便往御账而去。

    这个小营墙内只有御账和附近的几座华美的帐篷,刚进入小营门,便见到一名手持拂尘的老宦官跑了过来,对萧宸问道:“可是萧宸公子?”

    萧宸用契丹语回道:“正是萧宸!”

    老宦官闻言换回契丹语对萧宸着急的说道:“公子和韩大人快进去吧,陛下已经等候多时了。”

    萧宸和韩德让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整理了一番衣衫,跟在老宦官后面往御账走去。

    “启禀陛下,韩德让韩大人和萧宸公子带到!”

    老宦官做了个手势,让萧宸他们等在账外自己进去禀报道。

    “快让韩大人和表兄进来!”

    一道略显稚嫩的略显着急的男子声音立刻从御帐内传了出来。

    “韩大人,萧公子,请进!”

    老宦官闻言,招过两名小太监,一起掀开帐帘让萧宸和韩德让走了进去

    “萧宸,拜见陛下!”

    “微臣韩德让,拜见陛下!”

    萧宸和韩德让进入御帐后,便立刻上前几步,拜倒在地,高呼道!

    “表兄快快请起!”

    很快,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急匆匆的从龙椅方向,传了过来,随即,萧宸便感觉有人扶住了他的胳膊,亲热的声音在萧宸的耳边响起。

    “韩大人也平身吧!”

    “谢陛下!”

    萧宸和韩德让谢恩后,便一起站了起来。

    萧宸这才第一次见到他的这位表弟耶律隆绪。

    和萧宸想象中不同的是,耶律隆绪并非留着契丹人的髡发,而是和汉人一般的长发。

    耶律隆绪算不上英俊,但他毕竟是萧阵的亲生儿子,所以长得也算是过得去。

    年轻,挺拔的身子,这几年逐步接手朝政大权,加上一身精美的龙袍常服穿在耶律隆绪的身上,倒也显得他英姿勃勃。

    萧宸打量耶律隆绪的时候,耶律隆绪也在打量萧宸。

    耶律隆绪赞叹道:“近来常听母后说起表兄,表兄在宋国的事迹朕即便在大辽都常有耳闻,今日见到表兄,才知道表兄的不凡。”

    花花轿子人人抬!

    萧宸也笑着对耶律隆绪说道:“萧宸在中原之时,也经常听说陛下的一些朝政举措,陛下虽然年轻,但已经显露出明君之资,若假以时日,陛下必然会成为一代仁慈之君,令大辽国力在上一层楼!”

    韩德让这时,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双手递给耶律隆绪,说道:“陛下,这是太后昨日托臣递给陛下的书信,陛下嘱咐,此信只能陛下自己过目。”

    “母后的书信?”

    耶律隆绪拆开书信,当着萧宸和韩德让的面,看过后,便把看完的书信扔进了一旁的火盆里,顷刻间一缕火苗冒起,书信化

    为灰烬。

    耶律隆绪对韩德让不温不火的说道:“韩爱卿一路护送表兄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一会儿朕会让人给表兄安排大帐的。”

    “臣告退!”

    790韩德让对耶律隆绪微微弯腰,拱手之后,便离开了御帐。

    “你们也出去吧!朕要和表兄好好说说话!”

    耶律隆绪对老宦官和几名太监吩咐道。

    “这……!”

    老宦官闻言,顿时有些犹豫。

    耶律隆绪见状,不悦的说道:“母后说起表兄武艺不凡,而且你们看他手中的宝剑,他既然敢拿出来就不怕被人抢去,有表

    兄在,还有人能来刺杀朕不成?”

    这名老宦官是当年辽景宗派到耶律隆绪身边,保护他的,武艺不凡,他正是看到萧宸手里一直拿着剑,才不敢立刻离开。

    辽国民风尚武,即便是进入御帐,也经常有武将带剑而入,所以,萧宸来的时候,并没有人特意收走他的盘龙剑。

    萧宸见状,微微一笑,把手中盘龙剑递给老宦官,笑道:“公公,这柄剑,就暂时麻烦您帮我保管了,一会儿我出来的时候再还给我就是。”

    “世人都知道我萧宸是来塞外寻亲的,既然已经和姑母认了亲,那论亲情而言,陛下就是我的表弟,萧宸虽然是宋臣,但却不在朝中为官,而是领虚职,隐居乡野,如何会冒着宋辽开战,百姓生灵涂炭,以及失去亲人的大不魅,而伤害我的表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