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妈耶!诸葛亮都快杀疯了!【跪求数据】
    第119章

    “呼……”

    诸葛亮深深的吸了口气,脸上的神色变得无比古怪,内心的情绪波动起伏,是以整张脸都冷了下来。

    唯有多年深居山林养成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之心思,还在令他不断平息内心的波动。

    是以,张昭接着冷笑道:“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皇叔,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

    “而且,阁下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这刘皇叔既得先生之后,怎么反而不如其初了呢?这就是管仲、乐毅吗?哦,我随口一说,请勿见怪啊!”

    卧槽?!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诸葛亮顿时心里苦成了苦胆水,心里都纠成了麻花,几战败绩下来,几乎是让诸葛亮面红耳赤!!

    接下来的话,是一句都说不出口。

    但是此刻,断然不能就这般坐以待毙,必须得说点什么,否则将会被江东文武看不起了。

    是以,此时的诸葛亮,只能保持一种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摇头道:“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这就像是人染疾病,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

    等到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皇叔,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而已,便是如此病症。”

    “然,此等景况,依旧紧守新野,大败曹仁,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反观尔等,坐拥江东之地,八十一县,人口百万,国富力强,却不思进取,只等曹军一下便为待宰羔羊,却有什么可说的?”

    张昭顿时语塞。

    “我主刘玄德,千人而已,却可发展为几万人之兵,借住江夏,再思抗曹,二等得雄兵十万,兵甲无数,粮草富足,五年内未出江东一步,窃以自傲,却悠然自得,专攻翰墨,青春作赋,以赋治国吗?”

    另一人本想立刻站起来与孔明说道几句,但是听了此话,又很敏捷的坐了下去,不得不说,这几句话实在是威力极大。

    江东有兵马,这些年却不能出江东而战,乃是被刘表死死的压在了江东之地,寸步难行。

    越不过荆州之地。

    刘横江之名,却也不是浪得虚名。

    诸葛亮此刻,越说越顺,看着远处一人想要站起身来,顿时继续朗声道:“正因为此,刘表在临终之前,却也想要托孤于我主,但因仁义而不可受,只带百姓渡江去江夏,若是尔等,只怕是早就弃民而去,到曹操麾下瑟瑟发抖,沦为鹰犬了。”

    “诸葛亮!”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诸葛亮回头看去,乃严酸也。

    于是笑着说道:“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诸葛亮此刻,已经杀疯了,脑子里文思泉涌,转头视其人的时候,竟然也在遣词造句,准备作答,而且已然一瞬间抓住了反攻之处。

    此刻,定睛一看,认识此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一言尽,将小儒和大儒关系说得头头是道,并且把在坐的这些儒生,全都定义为小儒。

    而隐隐中,有些将自己定为大儒之感,一时间话语出众,令人心中沉思。

    程德枢不能对,低头思索许久,却只能叹了口气,直接坐在了蒲团上,一眼不发。

    这时,江东诸多文士,都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主要是他们每问一个问题,都会无形之中被诸葛亮拿去拔高。

    要么是拔高自己,要么是拔高刘备。

    一轮舌战下来,刘备成了仁义之军,携民渡江,誓死不趁人之危,乃是君子之中的君子。

    而这孔明,成了胸有大志,谋士天榜第一的旷古谋臣,至于为何你会觉得他低劣,那是因为你看不懂他的谋略。

    由此一下子苦涩了起来。

    这还问个什么?

    再问下去,刘备怕是要成千古名君了。

    此刻,从内堂走来一老将,将军佩戴盔甲,白发苍苍,体型健硕,虽然年岁已高,但是却精神矍铄。

    走到正堂之中,对诸葛亮抱拳道:“先生,我家主公已经准备好了,请先生进内堂一叙。”

    此时,鲁肃连忙走了上来,给诸葛亮介绍道:“此乃是我江东上将,黄盖黄公覆老将军。”

    “哦,将军之威名,我早已清楚,昔年随孙坚将军讨伐董卓,立下汗马功劳,为江东元老,若非是年事已高,恐怕勇将天榜上,将军当居前二十之列,甚至可与我关张,西凉马超,曹魏夏侯等将军媲美。”

    “绝非坐于庙堂之内,侃侃而谈,却只懂得屈身侍贼,不知何为尊严之人可比!”

    此一眼,又杀!

    把张昭等人臊得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的都坐不住了,谁都听得出来,诸葛亮在夸赞黄盖的同时,顺带把他们骂成是狗。

    而且是那种隔岸叫得凶,一旦开战了就畏畏缩缩的无良犬类。

    “诸葛亮,你再骂!”

    此时,虞翻,张昭等人全都站起身来。

    诸葛亮脸色不变,但实际上他已经有点热了,主要是状态已经骂起来了,当场大笑,“哈哈哈……唉呀……”

    “子敬。”

    鲁肃一脸无奈的看着诸葛亮,“如何?”

    “我是想笑啊,我只是说了炎炎狂吠之辈,却没说是谁,为何这些大人们要生气?”

    “啊这……”

    鲁肃一时间茫然愣住,回头去扫视了张昭等人的目光,而后喃喃道:“是啊,诸位大人,为何要生气呢?”

    “哼!”

    张昭此时老脸一红,白发微微飘扬,一甩长袍衣摆,转身便走了,若是再聊下去,怕是要被这诸葛亮气死。

    他一走,其余的儒生,都没有此等地位,也不如张昭才学卓越,想了想都喷不过诸葛亮,继续强行喷下去,反倒是要被人耻笑,是以一个个的也都快速的离开了此地。

    由此,鲁肃抬头去看他们离开的背影,神态颇为有些奇妙,一时间不知如何评价,却等人走了之后,回头对诸葛亮笑了笑,“孔明,你这当真是天下一绝的口才啊!”

    “呵呵呵,”诸葛亮似乎余韵还在,盯着鲁肃看了许久,而后直接开口道:“我以为公乃是天下贤士,但是却也不够老实,居然安排了此等阵仗在此迎接我,你以为,我看不出来,此为以外客降服内儒之法?”

    “你们利用我诸葛亮,来说服江东诸公,到时候令主公再谈战和,便可轻松许多,若是你早早告知于我,我且有所准备,今日何至于此,既然两家要联合,此事也未尝不可摆在明面上说,鲁子敬,世间岂有如此戚戚小人,却自称君子者乎?!”

    诸葛亮铿锵有力的话,让鲁肃顿时懵了。

    他们的确是有这样的打算不错,但是,却也想考校一番诸葛亮的才学,看是否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谋士天榜第一。

    毕竟,你一出山,就输了两仗,而且都是输给许臻。

    许臻是何人啊?许臻乃是谋士天榜末尾之人!

    若是你是沽名钓誉,到我江东来面对诸贤半句话也说不出呢!?

    “孔明啊,你这……我是站在你这边的啊!我与你是友军啊!”

    你怎么了呀?!别喷了,我特么是友军啊!

    “友军?!此若是战场,我唯有将你厚葬罢了!!友军!?”

    诸葛亮紧紧的抓住了鲁肃的手,几乎是用尽力气要扣他的手腕。

    然后黄盖挠了挠头,一副憨厚的模样道:“卧龙先生,不必如此激动,今日你已然高谈阔论退了我江东群臣,实在是当世罕见之事了。”

    “在下极为佩服。”

    “黄老将军言重了,试问廉颇六十,尚能出征为将,将军若是年事已高,就不该令外人来行江东内事,天下雄主当有吞吐天下之心,若是连开战且不敢,亮倒是有一计,”诸葛亮越说就越是悠然自得,给人的感觉半点气性都没有,但是这一句句话,就像是针尖一样扎进心里。

    “¨.何计?”

    “筑高墙堡垒,将柴桑围住,前线将士只管被曹操去杀,至少也得三个月,三个月内,筑三十丈高墙,下防范曹操深挖掘地,依据长江天堑,可以不战!!但外不可通商,必须封境出入,等待曹军军粮殆尽,自然便去!”

    “又或者,将江东六郡之外,庐江,曲阿等地,割让给曹操,只留乡里,如此便可换得几十年安宁,等待先人故去,日后如何便无可争夺了!”

    “江东如此美景,民众安宁,每年奉送美女几十名到许都,讨得曹操欢心,说不定还能永镇江东,封为公爵!”

    鲁肃一听这话,顿时脸上满是惊愕。

    黄盖也懵逼了。

    哎哟我这……

    咋还停不下来了呢!?

    “孔明啊,我们不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还有谁,都却出来吧,别藏着了,还有何话要问,我且一一答来!”

    诸葛亮羽扇挂在了腰带上,双手背着,神情默然,眼眸之中颇为晃动,表情则是十分冷冽。

    既然要论,那就特么的论个昏天黑地,我不把你们江东众臣说死几个,我这么多年书就白看了。

    出山以来,所受的委屈,特么的在这全发出去算了!!!

    诸葛亮深吸了一口气,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

    鲁肃拉了拉他的衣摆,柔声道:“孔明,孔明……不至于吧,我们错了,不该如此算计你。”

    “嗯?!子敬有何错,两军之中,各为其主,既已如此论事,咱们尽可将天下事皆在此时论尽。”

    这时候,在内等候的孙策觉得不对劲了,怎么还不进来?!

    难道是有什么差池?

    于是快步内殿走出来,到了门边(了诺的)张望,说道:“孔明先生,进来一叙吧,内殿之中,已准备好了酒菜。”

    诸葛亮想也没想,当即朗声道:“如此厚恩,不敢居也!昔年姜公老迈,文王求之时,却也无甚功劳,甚至于家中遭糟糠欺辱,却没想到——”

    “孔明,孔明!!算了算了,别说了……”

    鲁肃连忙拉住了他,好家伙,真停不下来了。

    我们惹他干什么?

    孙策挠了挠头,这是怎么了?

    “主公,孔明舌战我江东群儒,满堂儒生无人可论,现皆以回去了,待得明日议战和,事半功倍,孔明乃是大功。”

    “当真?”

    孙策顿时眼睛一亮,几大步出来握住了诸葛亮的手,柔声道:“那就,多谢孔明先生了,且进入内殿,我有些策论,须得向先生讨教。”

    “好,如此盛情难却,在下自当不敢拒绝,请。”

    诸葛亮一直等到孙策出来,才仿佛收起了方才那等死活拉不回来,非要以三寸不烂之舌把视线所及之人都怼一遍的模样。

    跟随孙策进了内殿去,期间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情绪影响,说到兴起之处,甚至还和孙策高声大笑。

    一时间,鲁肃和黄盖不免尴尬的对视了一眼,心中颇为奇怪。

    “终于是,拉回来了?”

    黄盖目瞪口呆。

    鲁肃点了点头,“大概是吧……他口才如此之好,心性聪慧,又意气风发,如此收发自如,恐怕是在告诫我们,日后不要再以他做计了。”

    “这谋士天榜榜首,却不是庸碌之辈,一举一动,都是细节啊永。”

    黄盖叹了口气,道:“说得是啊,真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