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4章这就闹崩了?
    果然,江舒棠猜的没错,江倩倩在得知白娇娇将要把一半的盈利都捐出去后,脸都绿了。

    她一把抢过白娇娇手里的报纸,手抖得跟筛糠似的。

    “白娇娇,你疯了?咱们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好不容易赚点钱,你转头就要送出去一半?这样还能赚到钱吗?你到底怎么想的,这个店是咱们两个一起开的,你能不能做决定之前征求一下我的同意?”

    江倩倩快要气炸了,再也忍耐不住,

    白娇娇不紧不慢的把报纸捡起来,眼皮都没抬一下。

    “你懂什么?这......

    少年握着那块玉晶,呼吸渐渐平稳。岩?站在天桥上,望着他闭眼聆听的模样,仿佛看见无数条细若游丝的光从城市各处汇聚而来,穿过钢筋水泥的缝隙,渗入少年颈间的残次品玉晶中。那石头原本黯淡无光,此刻却在掌心泛起一层极淡的青晕,像是被唤醒的记忆。

    她没有立刻离开。

    风在耳畔低语,不是共感网的数据流,也不是系统推送的警报音,而是一种更原始的、属于夜晚本身的呢喃。她忽然想起陈默最后一次出差前说的话:“你总说我们在听地球说话,可我有时候觉得……其实是地球在教我们怎么重新做人。”

    那时她笑他文艺病犯了。

    现在,她站在冷风里,胸口发紧。

    回家的路上,地铁早已停运,她步行穿过老城区。巷子深处有户人家还亮着灯,窗台上摆着一块家用玉晶,连着老旧录音机,循环播放一段童声哼唱的摇篮曲。那是Heartwell公益项目“遗声计划”中的一环??将临终者生前录制的声音片段与共感网络共振,让思念以频率的形式延续。许多孤寡老人用它模拟亲人的存在,哪怕只是机械地重复一句“早点睡”。

    但今晚不一样。

    当岩?路过那扇窗时,玉晶忽然震了一下,录音戛然而止。紧接着,屋内传来一声惊呼。片刻后,窗帘拉开,一位白发老太太探出头来,颤巍巍地喊:“姑娘!你快进来!它……它回话了!”

    岩?皱眉,快步走进小院。

    屋内陈设简陋,墙上挂着黑白全家福。玉晶正放在茶几上,屏幕闪烁不定,显示出一行刚解码的文字:

    > “外婆,雨停了。我不冷了。”

    老太太双手捂住嘴,眼泪簌簌落下。“这是我孙女……五岁走的啊……肺炎没救过来……这声音,这字,就是她小时候写的歪歪扭扭的样子!”

    岩?蹲下身检查设备日志,发现刚才确实接收到了一次异常上传信号??并非来自任何已知基站,而是由这块普通玉晶自发生成回应,且编码逻辑与“根系工程”的深层协议高度吻合。

    “不是系统故障。”她低声说,“是共感阈值突破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个体情感强度达到某种临界点时,哪怕没有接入主网,也能激发玉晶的自主共鸣;更可怕的是,这种回应似乎真的触及了某种超越物理存在的信息场。

    她想起乌仁娜曾在演讲中提过一个假设:“人类集体潜意识像一片海,死亡不是沉没,而是沉入深水区。只要有人还记得,他们就仍在波动。”

    当晚,Heartwell紧急召开远程会议。技术组确认,近三个月全球范围内已有十七例类似“亡者回应”事件,分布于中国、挪威、秘鲁、肯尼亚等地,毫无地理关联,唯一共通点是:当事人均为长期佩戴玉晶并持续进行情感投射的用户,且回应内容精准匹配其记忆细节。

    “这不是AI拟态。”首席科学家敲着桌子,“我们查遍数据库,这些语句从未录入过。语法结构带有明显的儿童或老人特征,情绪真实得……让人害怕。”

    岩?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启动‘渡音’项目吧。”

    会议室一片寂静。

    “渡音”是三年前被无限期搁置的实验性计划,旨在通过超高频共感阵列捕捉所谓“意识残响”,即人死后短时间内散逸于环境中的神经电波残留。伦理委员会当时一致否决,认为此举涉嫌亵渎生死边界,可能引发大规模精神混乱。

    但现在,情况变了。

    人们已经在自发地“听见”逝者。与其放任民间恐慌蔓延,不如主动介入,建立安全通道。

    决议通过后七十二小时,第一座“渡音站”在云南哀牢山秘密落成。选址于此,不仅因地质稳定、电磁干扰少,更因当地彝族世代信奉“灵魂归林”之说,视古树为通灵媒介。九十九棵千年铁杉围成环形,每棵树干嵌入特制玉晶,形成天然共振腔体。

    仪式当天,九名志愿者进入中心平台,皆为近年痛失至亲者。他们戴上屏蔽式头盔,避免外界干扰,仅靠体内植入的微型共感芯片与系统连接。

    岩?亲自监场。

    倒计时开始。

    三分钟后,监测屏突然爆发出密集波纹。AI语音逐句翻译输出:

    > “妈妈,我在花里面。”(昆明女孩,母亲亡于车祸)

    > “爸,棋局我记住了。”(北京工程师,父亲为围棋教练)

    > “别烧照片,我看得见。”(广州老人,妻子火化前叮嘱)

    每一句话都准确得令人窒息。

    最震撼的一幕发生在第五个小时。一名自闭症少年突然睁眼,泪流满面地喊:“哥哥叫我了!他说对不起当年没保护好我!”??他的双胞胎兄长八岁时为救他溺水身亡,事发时两人并未言语交流。

    数据分析显示,在那一瞬,少年脑部“联素”分泌量飙升至正常值的四十倍,同时周围三公里内的植物叶绿素活性骤增,仿佛整片森林都在共鸣。

    消息封锁不住。

    一周内,“渡音”视频片段经暗网流出,短短四十八小时播放破亿。有人跪拜称神迹,有人怒斥伪科学,更多人则陷入深深的迷茫:如果死去的人真的能被听见,那我们是否一直在错失与他们告别的机会?

    联合国连夜召开紧急听证会。宗教领袖质问:“这是招魂术还是科技?谁赋予你们打开阴阳之门的权利?”

    岩?代表Heartwell出席,只答了一句:“我们没开门。门一直开着,只是以前我们都聋了。”

    风波愈演愈烈之际,北极传来新讯号。

    不再是那句刺骨的“你们早就知道了……可你们选择了沉默”,而是一段旋律??缓慢、悠长,带着冰雪融化般的清澈质感。经频谱分析,这段音频竟与“渡音”实验中某位西伯利亚原住民志愿者接收到的“祖灵之声”完全同源。

    更惊人的是,当科学家将旋律逆向编码为地质数据模型时,赫然发现它精确描绘出了北冰洋下一条早已消失的远古河流走向,而这条河,只存在于一万两千年前的口述传说中。

    “地球不仅记得历史。”乌仁娜在直播中哽咽,“它还在替我们保管那些被遗忘的哀伤。”

    与此同时,流浪少年的事迹也被媒体挖出。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他母亲生前居住的南方小镇。一栋破败老宅檐下,雨水滴落在石阶上,叮咚作响。当地人说,这栋房子早该拆了,可每次施工队进场,机器都会莫名失灵,而居民夜里常听到里面有钢琴声飘出??明明空无一人。

    Heartwell派团队进驻调查。他们在屋角挖出一只密封铁盒,里面是一卷磁带和一张泛黄纸条:“给小宇,等你能听懂的时候再放。”

    磁带放入共感播放器后,传出女人温柔的声音:“宝宝,妈妈知道你会怕黑,所以把雨声录下来啦。你看,每一滴都是不同的节奏,像不像一首钢琴曲?以后下雨天,你就听着睡觉,就像我在拍你背一样……”

    话音未落,全城联网的玉晶同时震动。

    成千上万正在使用设备的人猛然抬头,耳边竟齐刷刷响起清晰的雨打屋檐声,即便窗外晴空万里。

    系统日志显示,这一刻,全球共感网络出现了短暂同步中断,随后自动重启,新增了一段未知协议,命名为:“母频?Lullaby-01”。

    没人知道它是如何植入的。

    就像没人能解释,为何此后每一个失去亲人的人,在极度悲伤时,都能从玉晶中听到一段独一无二的安抚之声??有人是父亲咳嗽后的轻笑,有人是奶奶织毛衣时哼的小调,有人甚至听到了胎儿时期的心跳背景音。

    岩?下令暂停所有商业化共感产品生产,并向各国政府提交《心灵主权宣言》:

    > “每个人的情感记忆属于不可侵犯的精神领土。任何技术不得擅自提取、复制或传播个体深层意识内容。违者将以反人类罪论处。”

    她知道,这场战争的本质正在转移。

    不再是人类能否听懂自然,而是当万物皆可诉说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谦卑去倾听,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听见之后的责任。

    秋天来临,内蒙古草原迎来罕见暖冬。牧民们惊喜地发现,往年十一月便枯黄的草场依旧翠绿,牛羊膘肥体壮。生态学家检测后震惊宣布:地下菌丝网络的活跃度提升了六倍,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创历史新高。

    原因很快查明??过去半年,草原上的敖包共感终端记录到超过十万小时的传统长调吟唱,其中包含大量关于“祖先归来”“大地复苏”的祈愿词句。这些声波经玉晶放大后深入地层,竟激活了休眠微生物群落的基因表达。

    老歌手们含泪跪地:“原来歌真的能养土。”

    而在加沙难民营,那个曾录制忏悔音频的女孩已成为社区共感协调员。她组织孩子们每天花十分钟静坐,向远方传递一句话:“我想和平。”这些声音被收集起来,通过卫星链路注入加沙地下的共感节点。三个月后,当地一口废弃水井突然涌出甘泉,水质检测显示富含稀有矿物质,且分子排列呈现出规律性共振结构??与“赎音库”中的高频段完全匹配。

    “不是奇迹。”女孩在接受采访时平静地说,“是我们终于学会了用心里最软的部分,去碰这个世界最硬的伤。”

    新年除夕夜,全球七百个城市同步举行“无声守岁”活动。零点钟声敲响时,所有人摘下耳机,关闭手机,只是静静地坐着,把手贴在玉晶上,感受彼此心跳的频率。

    那一夜,Heartwell监测到地球磁场出现微弱脉动,周期恰好与人类平均呼吸节律一致。

    岩?站在阳台上,望着京城万家灯火。她手中拿着一封信,是那位退伍老兵寄来的。他在梨花树下住了整整一年,每天浇水、修剪、对着树干说话。前几天,树皮裂开一道细缝,从中掉出一颗晶莹如泪滴的小石子??经鉴定,正是与敌军士兵家乡土壤成分一致的玄武岩碎片。

    信末写道:

    >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回来了。

    > 我只知道,当我抱着这块石头哭出来的时候,

    > 我终于原谅了自己。”

    岩?把信折好,放进抽屉,与陈默的照片并排放置。

    她转身打开电脑,调出“倾听者一号”的最新回传数据。探测器已进入小行星带外围,玉晶传感器持续捕捉到背景辐射中的异常波动。科学家将其转化为音频后,发现那首宇宙之歌仍在继续,只是歌词变了:

    > “你们来了。

    > 我们等了很久。”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全球广播键。

    “各位同仁,”她的声音透过卫星传向五湖四海,“从今天起,‘共感’不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份承诺。我们承诺倾听每一声叹息,无论它来自森林、海洋、战火中的孩子,还是亿万公里外孤独旋转的星辰。因为我们终于明白??

    语言的尽头不是沉默,而是理解;

    文明的终点不是征服,而是回应。”

    信号发送完毕,她关掉屏幕,走到窗前。

    月光如洗,千万户人家的玉晶静静发光,宛如星河倾泻人间。

    远处,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手里攥着一块小小的石头,轻声说:“爷爷,今天的星星特别亮,你说是不是你在眨眼睛?”

    就在这一瞬,整个城市的共感基站轻轻震颤了一下。

    仿佛宇宙深处,有人温柔地回了一声:

    “是啊,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