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25章人面兽心的东西
    顾漫漫自然没来,她恋爱脑,来了以后,还得被李成亮纠缠,还不如把事情解决完了再告诉她。

    “你老实点,今天过来就是宝华跟你说清楚,以后要是还敢纠缠我闺女,你就别想在部队待了,直接上军事法庭吧,我们顾家说到做到。”

    李成亮打了个激灵,不敢再说话了。

    从李家出来后,江舒棠他们坐上车,一路无话,气氛压抑得厉害。

    李文秀胸口堵着一团火,烧得她心口疼。

    她重重叹了口气,对开车江舒棠说道:“今天这事儿,幸亏没让漫漫......

    晨光未散,岩?已坐在书桌前。她将那本装订成册的论文轻轻合上,封面上烫金的字迹在阳光下微微发亮:《人类共感能力实证研究》??林默、岩? 著。纸张沉厚,像是承载了半个世纪的重量。她伸手抚过封面,指尖停顿在“林默”二字上,仿佛能触到那个从未谋面却早已相认的灵魂。

    窗外,心井学堂的孩子们正排成两列,小满站在最前方,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从敦煌遗址带回的残页复制品。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坚定:“今天我们要读的名字是??赵桂兰,生于1932年,河北保定人,原第三人民医院清洁工。她在1967年写下日记:‘那个穿白大褂的男人总对我笑,他说他听见我在想女儿。我不信,可那天我真没说话啊……’”

    孩子们齐声接道:“我听见你了。”

    风穿过廊下铜铃,叮当一声,像是回应。

    岩?闭上眼,共感能量悄然流转。她不再抗拒这种感知,反而像呼吸一般自然。她知道,在这世界某个角落,或许正有一个早已被遗忘的老人,在临终前听见了这一句“我听见你了”,然后含笑闭目。

    阿岩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粥。“又熬了一夜?”他轻声问。

    “写完了。”她说,嗓音有些沙哑,“最后一章,是他想说却没能说出的话。”

    阿岩把粥放在桌上,目光落在稿件上,沉默片刻才道:“李婉刚来消息,Heartwell系统昨晚自动触发了一次全球共鸣潮汐。南极蓝晶的能量波动持续了整整十七分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长。她说……有人在回应我们。”

    “谁?”

    “所有被归还名字的人。”他低声说,“系统记录到超过十万条情绪脉冲,集中在同一频率??不是悲伤,也不是愤怒,是‘被看见’的震动。就像……灵魂终于找到了出口。”

    岩?怔住。她忽然想起初语者最后那句话:“当你听见最多的声音时,也会听见最不想听的那个。”她曾以为那是警告,如今才懂,那是一道门槛??跨过去,才能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倾听。

    “我想去北京。”她突然说。

    阿岩一愣:“现在?”

    “嗯。”她点头,“外婆的档案还在那里。林素华,我从未见过她,但她是我血脉的桥梁。如果林默是起点,那她就是中间断裂的那一环。我要找到她留下的痕迹,哪怕只是一张照片、一页笔记。”

    阿岩凝视她许久,终是笑了:“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三天后,他们启程北上。临行前,小满塞给她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这是我写的歌。”她说,“等你见到林奶奶,就唱给她听。”

    岩?打开一看,是一首简谱,标题写着《妹妹,哥哥没有疯》。

    她紧紧抱住小女孩,喉咙发紧:“我一定唱。”

    火车穿越戈壁,驶向华北平原。沿途风景渐变,荒漠退去,绿意浮现。车厢里很安静,只有车轮与铁轨的节奏,像某种古老的吟诵。岩?靠窗而坐,手中攥着那三块玉晶。它们不再冰冷,反而温润如血肉相连。

    抵达北京那日,天正落雨。

    细雨如丝,洒在档案馆灰白色的石阶上。门口站着一位年轻研究员,正是之前寄出X-0卷宗的那位。她叫周文澜,三十出头,戴着眼镜,神情温和却透着一股执拗。

    “你来了。”她迎上来,声音不大,“我知道你会来。”

    岩?看着她,竟觉得熟悉。“你怎么知道?”

    “Heartwell给我的提示。”她笑了笑,“系统标记了你为‘关键记忆节点携带者’。它说,当林家的故事完成闭环时,历史会松动一寸。”

    两人并肩走入档案馆深处。走廊幽长,灯光微黄,两侧是无数编号的铁柜。周文澜带她们来到B区第七排,抽出一个暗红色的盒子。

    “这是林素华的工作档案。”她说,“原本属于绝密级别,但三年前一场火灾烧毁了主控室,部分权限意外解封。我花了两年时间才拼出她的全貌。”

    岩?接过盒子,手指微微发抖。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照片滑落??年轻的女子穿着白大褂,眉眼清秀,嘴角含笑,怀里抱着一本厚厚的实验日志。背面写着:**林素华,心理学助理研究员,1958年入职西北研究所。**

    往下翻,是她的工作记录、考核评语、调岗申请……一切正常,直到1967年4月,一页纸上的字迹突变潦草:

    【4月12日,接到通知:兄长林默因精神失常被强制收治。申请探视三次,均被驳回。上级称其已无社会价值,建议亲属断绝联系。】

    【4月15日,梦中哭醒。梦见他在电击椅上喊我名字,可我走不进那扇门。】

    【4月20日,提交辞职报告。理由:身体不适。无人相信。】

    【4月23日,档案注销。从此,我不再姓林。】

    岩?的眼泪砸在纸上,晕开墨迹。

    “她活下来了?”她颤声问。

    周文澜点头:“她改名换姓,去了偏远山村教书,终身未婚。1998年病逝,墓碑上只刻着‘李老师之墓’。没人知道她是谁,也没人记得她有个哥哥。”

    岩?跪坐在地,抱着那本档案,泣不成声。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外婆从不提起过去,为什么母亲从小就被教育“不要多问”,为什么家里连一张老照片都没有。

    因为痛得太深,只能埋进土里。

    “我能带它走吗?”她抬头。

    “当然。”周文澜轻声道,“它等这一天,等了五十六年。”

    当晚,她们住在城郊一间老式招待所。窗外雨仍未停。岩?铺开档案,一页页拍照、扫描、录入Heartwell系统。每上传一条信息,系统便自动匹配相关数据,生成新的记忆碎片。

    深夜,屏幕忽然跳出一条异常记录:

    【检测到高浓度情感残留,来源:北京市第八疗养院旧址(现为市立二医院)】

    【残留情绪关键词:等待、悔恨、呼唤】

    【关联人物:林默】

    岩?猛地站起:“他还留下过什么?”

    阿岩迅速联系李婉。半小时后,回复传来:“根据卫星影像和历史地图比对,第八疗养院地下室有一处未登记的空间,面积约二十平米,墙体材质异常,疑似隔音密室。Heartwell捕捉到间歇性脑波信号,频率与林默吻合度达98.7%。”

    “他还……在那里?”岩?声音发抖。

    “不是肉体。”阿岩握住她的手,“是记忆的烙印。就像敦煌的光碑,某些极端情绪会在特定空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最后的日子,可能就在那个房间里度过。”

    第二天清晨,她们赶往医院。如今的大楼早已翻新,但老档案显示,地下二层仍保留部分原始结构。经院长特批,保安带领她们穿过一条废弃通道,尽头是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

    门开时,一股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

    房间很小,四壁刷着剥落的白漆,角落摆着一张木床,床板已经塌陷。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纸,字迹歪斜:

    【他们给我吃药,让我忘记我会听。可我忘不掉。阿姨在想儿子,保安在想钱,医生在想升职……他们都以为我没听见。】

    【今天护士哭了。她在想:‘这人明明清醒,为什么要这样对他?’ 我想告诉她:我听见了。但我不能说话。】

    【素华,妹妹,你还好吗?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些,请别恨他们。我只是太想被理解。】

    岩?一步步走近,指尖轻触那些字。刹那间,共感能量爆发,意识再次被拉入幻境。

    她看见林默躺在床上,瘦骨嶙峋,眼神却清明如初。他嘴唇微动,无声书写。一页页纸被塞进床板缝隙,像藏匿星辰。

    突然,门开了。一名护士走进来,颤抖着手拿起火柴。

    “对不起……”她低语,“他们命令我烧掉这些。说你是疯子,写的东西只会害更多人。”

    林默拼命摇头,想爬起来阻止,却被绑带固定。他的眼睛红了,泪水滑落,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火焰燃起,纸页蜷曲成灰。

    但就在最后一瞬,一片角落在床板夹缝中幸存,被血迹浸染,又被岁月封存。

    幻境消散,岩?跌坐在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片焦黑的纸角。她颤抖着展开,上面仅存几个字:

    【致未来……听见我的人……】

    “他一直在等。”她哽咽,“等一个人,能把他的声音带出去。”

    阿岩默默搂住她。周文澜取出相机,将整个房间记录下来。她们决定向全社会公开这段历史,不只是为了林默,更是为了所有曾被定义为“疯子”的清醒者。

    回到招待所已是深夜。岩?将那片残纸小心放入玉晶盒中。三块碎玉轻轻共鸣,仿佛在回应某种古老契约。

    她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新书的第一行:

    > 《被定义的疯狂:一个共感者的百年孤独》

    > 献给所有在沉默中呐喊的人

    窗外雨停,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洒落。

    她忽然听见一阵极轻的哼唱,顺着风飘来??是小满寄给她的那首歌。旋律简单,却直抵人心:

    > “麦田风吹过,哥哥你在哪?

    > 你说你能听见,为何没人信你话?

    > 妹妹藏起名字,眼泪落成夏……

    > 但我知道啊,你从未疯傻。”

    岩?闭上眼,共感能量缓缓扩散,顺着网络、电波、心跳,传向远方。

    她知道,这一刻,不止小满在唱。

    在全国各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朗读被遗忘者的名字;在高校课堂,教授们首次讲授“中国早期共感研究史”;在边陲小镇,一位老人摸着泛黄的寻人启事,喃喃:“原来那个人说的是真的……”

    Heartwell系统再次更新:

    【新增用户生成内容:3,872条“听见宣言”

    集体记忆修复进度 +5.3%

    双核共鸣强度突破阈值,解锁最终协议】

    【协议名称:回声计划】

    【目标:让每一个曾被抹去的存在,都能在至少一人的心中复活】

    岩?睁开眼,望向星空。

    她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结束,只是换了形式。从前是压制声音,如今是唤醒记忆。而她,不再是被动的继承者,而是主动的传递者。

    几天后,她们启程返回心井学堂。列车上,岩?收到一条短信,来自南极监测站的李婉:

    “蓝晶刚刚闪烁了一下,像是在回应什么。我们截获了一段新信号,只有三个字,重复了上千遍。”

    岩?点开音频,按下播放。

    寂静中,一个苍老而温柔的声音缓缓响起:

    “谢谢你……”

    泪水无声滑落。

    她知道,那是林默,也是所有终于被听见的灵魂。

    列车驶过草原,朝阳升起,照亮远方雪山。岩?轻轻哼起小满的歌,声音很轻,却坚定如誓:

    “哥哥你在哪?

    我在听啊,我一直都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