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二章 游记和仙诀
    护国大真人是最后一个赶到京城的。

    别人不知道其中缘由,陈玉书却是知道,不是大人物要最后登场,也不是迁就还不会飞的陈玉书。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护国大真人这一路是杀过来的。

    没有半点夸张,就是字面意思。

    收元教的高手,龙虎军的高手,外加黑石城的天魔裔,三路人马绞杀,收元教掌劫法主徐若虚,龙虎军大将军吕镇,外加黑石城的一个六境天魔裔,先后出手。

    仍旧没能拦住带着一个陈玉书的护国大真人赵尊胜,只是拖延了他的脚步而已。

    这也让陈玉书不得不感叹,这位护国大真人的修为之精深,比道门的八境高人还要厉害几分。

    是这个世界限制了赵尊胜,如果在人间主世界,他早就跨过那道门槛,踏足九境。如果没有末法限制,甚至有望长生。

    其实有末法限制也能长生,不过需要动用一些资源。

    道门绝不止两位仙人——道理很简单,当今大掌教不是做了大掌教才成为仙人,而是成为大掌教之前就已经是仙人,甚至不是大掌教第一候选人,后来上位之仓促,就连他本人都很意外。

    陈玉书深知内幕,比如说她的祖父陈剑生,干了这么多年的平章大真人,号称南洋皇帝,家底之丰厚可想而知,就连陈玉书都能混一件半仙物在手。陈大真人积攒的资源已经足够突破境界,之所以迟迟不曾突破成仙,关键在于他感染了天魔气息,天魔气息一日不除,一日不愿长生。

    也正是因为长生有望,陈大真人才不愿意沦为天魔裔,一个仙人境界的天魔裔,那就是天魔之子,必然引来域外天魔的注视,也太容易直面域外天魔的本尊了。

    陈大真人到底不是齐大真人,没有这样的底气,哪怕成了仙也不行。

    于是陈大真人与体内的天魔气息就僵持不下,无法成仙,也不愿成魔,苦苦等待齐大真人的良药。

    齐万妙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终于能腾出手来处理这些亲密战友的问题,包括且不限于龙大真人、陈大真人等等。

    相较于这些老牌大真人,赵尊胜还很年轻,不到八十岁,如果他能顺利成为参知真人,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

    这也是道门近些年来面对人才青黄不接而实行的归化政策,主要目标就是赵尊胜这种道门旁支,同宗同源,既有认同感,也迟早会有归属感。

    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反对是因为位置就那么多,上去一个,就要挤走一个,竞争激烈。

    道门真正统治阶层的态度是无所谓,这些道门旁支缺少根基,注定无法染指大位,尤其是对于三大家族来说,他们真正的潜在竞争对手其实是众多次等家族,以及阎浮提洲的灵宝道三大家族。

    说白了,道门旁支就是高等打工人,做不了老板。

    既如此,陈玉书便收下了赵尊胜所赠送的“大品天仙诀”,并回赠了一本关于人间主世界的游记——这是陈玉书在收集有关天外异客的资料时无意中得来,作者是南洋四友中的老二。

    南洋四友顾名思义都是曾在南洋任职多年的老道友,个个不俗。

    老大林元妙历任昆仑道府掌府真人、婆罗洲掌府大真人、紫霄宫掌宫大真人等要职,是陈剑仇的前辈,也是齐大掌教的亲信心腹。

    老三裴小楼是七代大掌教的兄弟、齐万妙之前的全真道大真人姚裴的舅舅、齐大掌教的师叔。

    老四齐万妙就更不必说了,真正的风云人物,也是四友中走得最高最远之人,至今还活跃于道门大舞台。

    老二季教真相较于另外三友,稍显名气不足,只干到了掌府真人就辞职归隐,寄情于山水之间,是南洋四友中最淡泊名利之人。

    季教真归隐之后,足迹遍布天下各处,不限于海外各洲,甚至远赴西洋等地,最终写下了这本游记,不仅记载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包括他遇到的各种怪事异闻,由此成为陈玉书探寻天外异客的线索。

    赵尊胜得到这本季教真游记之后,如获至宝,一路上除了斩杀拦路强敌,就是读这本游记。

    虽然游记中并没有过多涉及道门的上层建筑,但是提到了许多公序良俗。

    所谓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律法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又称结构秩序。

    公序良俗既是“伦理”,又称行为秩序。

    两者合起来便是道门给人间主世界定的规矩。

    赵尊胜不由对地仙界的认识更深一层。

    比如游记中曾有季教真的感慨:“妇人多幸,生逢今世,举朝既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上犹自一心,已下何敢二意。”

    这就是说女子幸运,生在道门时代,没了纳妾之举,都是一夫一妻,上面的人做表率,中下层纷纷效仿,形成了风气。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还是有人养小的,只是要付出代价,比如这句:“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离索,身事迍邅,内外亲知,共相嗤怪。”

    谁敢纳妾养小,就会成为被谴责的对象,家庭和事业都会受到严重打击。

    若是丈夫执意如此,有些要依靠丈夫才能生活的妻子只能容忍,还有些不能容忍的,就选择和离,分割财产。

    不过凡事兴一利必生一弊,又比如:“凡今之人,通无准节。父母嫁女,则教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劝以忌。以制夫为妇德,以能妒为女工。自云不受人欺,畏他笑我。”

    道门女子以能够拿捏丈夫为妇德,以嫉妒为女工,最好是一声河东狮吼,男人就瑟瑟发抖跪下,如乌龟一般,同样形成了风气,许多男人沾沾自喜,以被女人欺辱为荣。

    道门上层部分人不仅放任这种风气,而且还推波助澜。

    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种风气并非起源于道门,而是更早的北朝,并一直延续到了大齐年间,于是有了太宗年间宰相夫人吃醋饮鸩的典故,这位宰相的父亲就是北朝官员。

    后来还有女帝上位,一直到南晋初年,就连忠义鄂王都因前妻之控告不得不上书自辩。

    不过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到了南晋年间理学横空出世,开始压制女子,礼教兴起,这才算是结束。

    待到道门上位,开启一个新的轮回,又是如北朝那般以制夫为妇德,以能妒为女工,并无新意。

    季教真写这本游记的时候,齐大真人还没上位,待到齐大真人上位,不讲体面,开始讲实用,于是道门迎来转向。

    在赵尊胜研究这本游记的时候,陈玉书便翻看赵尊胜所赠的“大品天仙诀”,她本不当回事,可一看之下,发现其中大有玄机。

    这是一件放在人间主世界都称得上珍贵的物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