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4章 跪下认错
    “皇上哥哥!你评评理!那只狗可是我最忠心的伙伴,陪我围猎、陪我练武,甚至曾替我挡过刺客的暗器!如今却被他一句话就打伤,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玩伴啊!”

    话还没说完,坐在主位上的太后便厉声打断。

    “够了,荣瑶!你平日任性也就罢了,今日在百官面前如此胡闹,成何体统!卢大将军一片仁心,救下幼狐,何错之有?你非但不省,反倒咄咄逼人,简直丢尽皇家颜面!还不赶紧向卢大将军赔个不是,跪下认错!”

    荣瑶气得脸颊鼓鼓的,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她跺着脚,大声哭喊。

    “我不!凭什么要我道歉!他是外臣,凭什么干涉我的事!我才是公主!我……我不管,我要狗!我要他赔我的狗!”

    这时,卢渊已缓步走到铁笼旁,弯下腰,动作轻柔地将三只毛茸茸、瑟瑟发抖的小狐狸一只只抱起。

    他将它们小心地拢在怀里,用袖子轻轻擦去它们身上的尘土与血迹。

    随后,他轻轻将三只小狐狸放回铁笼中。

    转头对身旁一位穿着宫人服饰的太监说道:“找个偏僻幽静的山林,远离人烟,赶紧把它们放了。记得喂些温水和肉糜,莫让它们饿着。”

    那宫人面露难色,额角渗出细汗,双手紧握。

    他偷偷抬眼看了看盛怒中的荣瑶公主,又看了看高坐龙椅的皇帝,脸上满是犹豫。

    他知道,放走这些狐狸,无疑是彻底得罪了荣瑶,日后恐怕再无好日子过。

    卢渊一眼便看穿了他的顾虑,于是转身面向皇帝,单膝跪地。

    “皇上,天地有情,万物有灵。一株草、一只兽,也都是一条命。这母狐若死于非命,三只小狐无人哺育,不出三日,必冻饿而亡。它们尚未睁眼,何罪之有?求您开恩,念及苍生之仁,给它们一条活路。臣愿以自身官爵担保,此事绝不外传,亦不令公主蒙羞。”

    皇上还没开口,许承宣冷笑一声,嘴角微微上扬,毫不客气地插嘴道:“卢大将军上阵杀敌,一刀一个,干净利落,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威风凛凛,令人敬畏。怎么今儿反倒在这儿,为几只山野间的狐狸动起恻隐之心来了?莫不是堂堂大将军,竟也成了慈悲心肠的善人?”

    他语气拖得极长,话里藏刺,故意提高声音。

    卢渊冷冷扫他一眼。

    许承宣原本挺直的背脊微微一僵,喉头滚动了一下,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脖子。

    卢渊声音不高。

    “打仗杀人,从来不是为了逞凶斗狠,也不是为了博一个‘勇猛’之名。是为了护国护民,是为了让千万百姓免遭战火荼毒,家园不毁,亲人不离散。每斩一名敌将,每破一阵敌军,都可能换来一方安宁,让百户人家免于流离失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杀一个恶人,若能震慑百人,平息祸乱,那这一刀,便是仁义之刀。可能就救了一百个、一千个无辜百姓。”

    “许侯爷的父亲当年拼死护驾,身中三刀仍死死护在皇上身前,替皇上挡下致命一刀,亲手诛杀数名刺客,血染宫阶,死不瞑目。他懂这个道理,杀人,是为了止杀,是为了以一人之死,换天下太平。”

    卢渊盯着许承宣,声音渐冷。

    “可你怎么连你父亲用性命换来的道理都不明白了?莫非你只记得侯府的荣华,忘了先辈的牺牲?”

    许承宣被说得满脸涨紫,额头青筋跳动,嘴唇微微颤抖。

    他想反驳,却一时语塞,竟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皇上眉头一皱,眸光微冷,淡淡看了许承宣一眼。

    “许爱卿,你得多向卢将军学学。有些道理,不是靠家世就能明白的,得靠心去体悟。”

    许承宣只得低头应是,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臣……知错。”

    他不敢再抬头,灰溜溜地退到一边。

    皇上转头看向卢渊,语气温和了几分,眼中掠过一丝赞许。

    “好,就依你所言,放了那母狐和幼崽吧。既已捉住,也不必再杀,放归山林,也算积一份善缘。”

    卢渊拱手。

    “臣谢皇上圣明仁德。”

    言罢,他缓缓落座,神色从容。

    荣瑶公主眼看自己的乐子被搅了,心中恼怒,小脸涨得通红,噘着嘴,坐在太后身旁,时不时瞪卢渊一眼。

    太后瞥了一眼站在亭子下的许承宣,见他神色尴尬,衣冠不整,眉心一皱。

    她不动声色,低声问身边贴身女官:“那许承宣怎的也在这儿?何时进的宫?”

    女官俯身低语几句,太后这才知道,一大早荣瑶就瞒着她,偷偷与许承宣出城打猎去了。

    她眼神一沉,指尖微微发凉,心里有些不快。

    荣瑶身份尊贵,岂能与一介侯爷私下出游,更何况还是清晨无人知晓之时?

    传出去岂不惹非议?

    她越想越觉不安,不再多留,便找个由头,轻声说道:“天色渐暗,凉气重了,公主该回去添衣了。”

    说罢,便拉着荣瑶的手起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凝辉宫。

    此时宴席接近尾声,丝竹声歇,杯盘渐空。

    众人也都吃得差不多了。

    皇上也有些疲惫,揉了揉太阳穴,便带着皇后先行退场。

    其他人见皇上已走,也陆陆续续起身,在凝辉宫各处走动消食。

    有的踱步花园,有的倚栏赏月,有的三五成群低声谈笑。

    气氛渐渐松散下来。

    在康国,贵族之间的宴会常常从早到晚,热闹非凡。

    特别隆重的,甚至通宵达旦。

    彻夜不息,灯火如昼,歌舞不歇。

    这场茶会虽不算大宴,规模有限。

    但该有的礼数一丝不苟,茶点精致,果品丰盛。

    还有琴师抚琴、舞姬献舞,乃至投壶、猜谜等娱乐,一样不缺。

    几位年长的老王妃、诰命夫人坐得久了,腿脚酸软,各自找清静地方歇息去了。

    有的在偏殿饮参茶,有的在暖阁里闭目养神,只等时辰一到便告辞离宫。

    一帮年轻的小姐们则聚在花园里,围着一池秋水说笑打闹。

    有人折花插鬓,有人掩嘴轻笑,还有人偷看不远处的公子们。

    太妃松了口气,望着远去的太后背影,又看了看安然无恙的姜菀菀,终于觉得心头一块大石落地。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