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5章 容易实现的目标
    彭城县外,刘备正在大营中与曹操商议军务。

    “玄德公,我等何时发起总攻?”

    曹操现在说话变得比较客气了。

    以刘备辅政大臣身份而言,被称为公也是正常的。

    但实际上,曹操这么客气,主要是因为响应招标令的人确实太多了……

    曹操甚至从中看到了他原本打算去剿灭的各路贼帅。

    虽然这些贼帅不可能服从统一指挥,但哪怕只是站在那吓唬人也是有作用的。

    主要作用不是作战,而是抬高了刘备的‘号召力’。

    只要来了这里,看到了这种旌旗招展的大场面,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把这种号召力落到刘备头上。

    这就很吓人了……

    无论是刘宏生前,还是段颎、皇甫嵩,亦或是更早的窦武,甚至桓帝刘志,谁都做不到让各路反贼自愿帮朝廷平叛……

    “不急……程仲德可是也在城内?不如请他劝劝昌豨,让昌豨突围回泰山固守?”

    刘备在舆图上比划了一下:“要打就连同泰山一起打,我要全取泰山,也好一劳永逸。”

    “为何不先取了昌豨首级,再追击其残部入泰山?”

    曹操有点不理解:“吕子恪和臧宣高都在昌豨左右,只要我等攻城,昌豨必然授首,何必舍易求难呢?”

    “让昌豨活着,外面的各路兵马才不会散啊……”

    刘备摇头笑了笑:“你该不会以为我真能指挥那些绿林山贼吧?……孟德兄是想收编昌豨余部?”

    “难道玄德公不想吗?”

    曹操低头看向舆图:“昌豨部兵甲齐整,人马颇壮,我等自当取之为用。玄德公让臧宣高行间,不也是为了此事吗?”

    “还真不是……我让宣高行间,是为了用宣高在泰山的名头一举平定泰山贼。”

    刘备摇头:“孟德兄,昌豨的部曲劫掠成性,难以改易。即便不杀,也该以其为劳工,修路挖矿严格监管,不能再做兵。”

    “……若不收编贼兵,我等岂不是越战越弱?昌豨背后的指使者大多是兖豫名门,还需大举讨伐……”

    曹操还是有些不乐意。

    “平定泰山之后,再从未曾直接附逆的青壮中选拔兵士,那才是真能约束的兵。”

    刘备对曹操还是比较耐心的:“孟德兄不要因小失大啊……此战孟德兄必是首功,我欲表孟德兄为兖州刺史,督兖豫兵马,到时随你怎么募兵。”

    “兖州刺史已授予刘岱了啊……哦……便从玄德公之意。”

    曹操犹豫了一瞬,点了点头:“只是,若要全取泰山,泰山贼必尽出琅琊,琅琊便会成为战乱之地,需得先将吾父送往别处……还望玄德公相助,将家父送往临淄。”

    曹操反应还是很快的,刘岱并不是刘备和刘协授命的兖州刺史,而是自请出外后被董太后授命的。

    彭城王刘和的名头被贼人利用,刘备当然不想让刘岱在兖州被人利用……这也是一种试探。

    “令尊在琅琊?”

    刘备倒是真不知道曹嵩的事,历史轨迹都不一样了,但曹嵩还是去了琅琊,倒是有点意外。

    “我受张邈相邀去荥阳时,家父斥责我无端取祸,便离乡去了琅琊临沂,临沂有元让家中产业……”

    曹操加入关东联军的时候,曹嵩把族人带去了当时相对平静的琅琊郡,免得曹操跟着袁绍张邈等人作乱牵连家族。

    如果刘备要全取泰山,泰山贼确实很有可能转移流窜,琅琊是出泰山的第一站,也是泰山贼最有可能大举流窜的地方,因为此时尹礼的部队就在琅琊开阳。

    这种情况下,曹操有意把老爹送往临淄确实是应该的,毕竟曹昂也在天子身边。

    “此事我立刻去办……琅琊应该不会有失,我已让糜子仲去配合孙观处置尹礼了。”

    刘备知道,曹操主动提及把曹嵩送到青州,这既是为了表态,也是为了建立一个托付家人的情分。

    欠别人人情,其实也是在建立深度关系,虽然将来要回报人情,但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收益。

    “那便有劳玄德。”

    曹操行了个揖礼,准备出营,却又回头问了一句:“操还有一事不明,为何这招标令能有如此效力?是因为讨伐阙宣建了公信吗?”

    “其实是因为我只给了众人一个很容易实现的目标。”

    刘备没有藏着掖着,但也没多加解释。

    ……

    彭城县内。

    昌豨现在有点慌,头上的冠冕被他一把扒拉到了脑后。

    他想不通,太平道张角当初声势那么大,朝廷派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平乱,也没能调动这么多路兵马啊……

    那时候朝廷声威可比如今大得多……

    昌豨自己也清楚,自己是被那些名门推在前台的,是因为自己敢称王,敢出头造反,所以才得到了那么多支持。

    但这都是各取所需,豪门世家想另行拥立改易天下,自己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虽说是条险路,但也实实在在的得到了钱粮军需——总不能一直窝在泰山做贼,无论如何总归要搏个出路的。

    眼下这大汉,各州根本就不听朝廷调度,名门世家都是‘支持’自己的……

    可为什么会有几十路兵马跑来和自己作对?

    尤其是那些豫州扬州的黑社会……

    比如淮南郑宝、梅乾,庐江雷薄、陈简(陈兰),汝南黄巾余部刘辟、黄邵……这些可都是盘踞一方的反贼啊!

    啥时候这些反贼也开始听朝廷号令了?!

    郑宝早在黄巾起义时就已经趁乱盘踞巢湖,拥兵上万,与梅乾一起吸纳流民割据江淮,常纵兵劫掠四方。虽然没有明着举旗造反,但事实上已经反了好几年了。

    雷薄和陈简本就是潜山(大别山余脉)的土帅山贼,和泰山贼是一样的……

    刘辟和黄邵是一直流窜在汝南、颍川等地的黄巾余部,别人不知道他们的底细,但昌豨知道——这是汝南袁氏暗中支持的贼兵,当初截断关东漕运的就是他们!

    黄巾起义平定后,黄河以南的黄巾余部大多都进了汝南……这可不是什么巧合。

    大家都是反贼啊,自己称王举旗站在最前面,这些反贼不是应该响应自己吗?

    可怎么都跑来攻打自己了?!

    啥时候朝廷有这样的‘威信’了?

    “那所谓的招标令……竟能调度各地逆贼?到底为何啊?”

    昌豨左想右想都想不通,便问‘左右手’。

    臧霸和吕虔其实也很难说清楚。

    他二人本来没仔细想过这事儿,只是觉得这招标令代表了公平公开公正,是把原本不确定的功赏先落在了明处,并且落到了实处。

    尤其是击破阙宣后,刘备立刻让众人一起上表,兑现了招标令上的许诺,这就显得很有信用。

    而且刘备并不在乎各部是否投效他。

    摸鱼也无所谓,摇旗呐喊也算提供了支持,照样免去前罪,只是得不到功劳而已。

    消灭阙宣得到功赏的人,袁术、陶谦、陈登、纪灵,以及免去前罪且得到嘉奖的张超、徐盛等,全都没有投效刘备。

    陶谦和陈登或许算是刘备的盟友,但袁术、纪灵、张超等人肯定不是——他们甚至算是刘备的敌人,起码也算政敌。

    同时,刘备自己的部队作为主力,没让其他人当炮灰。

    也就是说,招标令之下,不涉及站队,不涉及政治倾向,只按事先说好的功酬来办。

    那所有人就只需要考虑投入产出,以成本和收益来衡量就行了。

    ——这是臧霸和吕虔的理解。

    不过,程昱给了额外的解释:“刘备以谋逆者为标物,言而有信,表以公心,不为私计,这些都不算出奇。但他自为主力,且每次只设一个标物,诛灭上一个再设下一个……这才是厉害之处。”

    昌豨还是没懂:“为何?这不就是悬赏吗?有何奇异?”

    “若是直接悬赏天下叛逆,那朝廷便要同时悬赏数十乃至数百逆贼……这便是敌视之态,是逼着天下谋逆之人齐心反抗。”

    程昱解释道:“但他每次只设一标,这就不是与天下叛逆为敌了,而是给了其他人机会……只要其他逆贼愿意前来,那就不再是逆贼了,也不会被落到下一个招标令上……”

    “若能封候拜将免罪做官,几人愿意做贼呢?若头领一心做贼,其部下全都愿意吗?即便是为了看看下一个招标令是不是自己,这些逆乱之人也都会来的……”

    “而且,招标令之下,首级全是功劳,没机会招安的啊……大王,趁眼下刘备等人尚未发起进攻,我等最好立刻突围……”

    程昱确实看得更明白一些,刘备搞出来的招标令,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树立公信力,还是一个变种的投名状。

    分清敌人,且只把一家视为敌人,这能简化所有人的思维,把复杂的事办得简单。

    只要其它人不捣乱,只平一家叛逆就会变得很容易。

    每次只诛一家,诛灭一家再招标下一家,这本身也是一种“必死”的威胁,因为这是真的会死,不是虚头八脑的空话悬赏。

    凡是有谋逆作乱前科的人,哪怕只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标物,都会来参与投标——来摸鱼也行啊,能免去前罪,这是用最小的成本漂白自己,投入产出比很高的。

    刘备自己的部队才是主力,对于其它人而言,这是在占刘备的便宜,像是刘备在为他们打工一样。

    不过,受限于时代与思维模式,程昱还是有没看出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