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沅引出了临淄的内鬼,将其全部肃清后,又全郡大索,追查数日。
王脩辩称自己对王服作乱之事并不知情,只是因为王服与自己沾亲带故,所以留他住了几天。
以王脩表现出的配合来看,这确实是实情,左沅也没怎么为难他,只是暂时扣留在临淄馆舍,不让其离开。
直到确定整个临淄不再有威胁,左沅这才让简雍重新送回了刘协。
当然,左沅并没有胡乱攀扯,只是把有可能产生的隐患都排除或监管起来。
临淄城内已经再度被打扫干净,但依稀还有一丝血腥气。
“……王服乃董承门下,此事实乃董承所为,但董承在雒阳……陛下,请下诏传至雒阳,诛灭董承,以儆效尤。”
刘协刚回了东阁,简雍便请刘协下诏让雒阳朝廷抓人。
“董侍郎乃我亲族……能恕其性命吗?”
刘协犹豫着问道。
“此乃国事,且事涉谋逆,不可因亲而恕……”
简雍缓缓摇头。
刘协眼里有了些悲痛之色,看向身旁的貂蝉。
貂蝉在旁边叹了口气,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她知道自己不应该表现出任何政治态度。
刘协又转头看向了相对熟悉的杨修和伏德等人。
杨修、伏德、关平、曹昂都是刘协的伴读,一起读书的。
杨修犹豫了一下,但最终忍住了,什么也没说。
关平和曹昂则站到了简雍身后躬身行礼——他们还没资格在朝堂发表意见,但可以表现态度。
唯有伏德低声说了一句:“此事当由陛下自决,何必逼迫?”
简雍转头冷冷的看了伏德一眼。
伏德闭上了嘴,退到了一旁。
刘协低着头犹豫了一阵,看向简雍:“可否待少师回来再做决断?”
“右将军出兵平叛,未知何时归来……此等诛逆之事可不能等。”
简雍摇头,面对刘协的态度还算温和,毕竟他也是刘协的师兄。
“那便下诏……捕董承至临淄……朕总要看其认罪才能诛杀……”
刘协咬了咬嘴唇。
“臣领诏。”
简雍也不强求,有这个结果就够了。
……
另一边,左沅正在发愁。
就在刘协刚被送回东阁之后的第二天,临淄城内的杀戮之气都还没完全消散的时候,阳安长公主刘华出现在了东阁门前。
这是桓帝刘志的长女,伏完的妻子。
虽然桓帝与刘宏没有血缘关系,但至少名义上,刘华是刘协的姑姑。
她自称是来给刘协做媒的,打算让伏寿入宫侍奉天子。
其实刘备没给刘协新建宫殿,刘协是住在东阁的,但确实有单独的院子。
可是,可是。
在这种时候跑来向天子献女儿,这是怎么看都不对劲啊……
刘协生于三月(农历),下个月才满九岁。
伏寿也才十一岁,还是虚岁……
而且几天前临淄刚杀了好几千人,现在王服的脑袋还在临淄城门上挂着呢。
这时候来给天子进献女儿?
左沅不太确定刘华的来意,但天子的姑姑总是要接待的,而且人家等于是来“进贡”的,总不能拦着。
但眼下青州可没有掖庭,刘协暂时也没这个需求,还没到青春期呢……
名义上内廷事务是貂蝉在处理,基本的宫人团队倒也有,但貂蝉也不知道怎么办。
左沅只好先把本就住在东阁的伏寿送到刘协院子里。
刘华是长公主,当然也安排住进了东阁。
第二天,琅琊伏氏就来了不少人,说是要在临淄开办产业。
刘华又带着伏寿去见了刘协:“听闻右将军要广发典籍于天下,正在大举造纸印书……此举乃兴文传教之善事,正是伏氏该尽力之时。”
“蔡昭姬以万卷藏书为嫁妆,右将军以广赠书籍为纳仪,此天下美谈也,我等亦欲效仿此道。”
“眼下右将军领军在外,此文教之事或有耽搁,伏氏族内亦有诸多造纸工坊,可为陛下拓印书籍,以尽绵薄之力……若能拓印百万文章,亦可算是小女的嫁妆。”
伏家确实有很多造纸作坊,琅琊伏氏可不是什么普通豪族,这是天下名门,不仅是《今文尚书》的始祖,也是《诗经》的解读者。
伏家的祖籍原本就在临淄,武帝时伏无忌到琅琊东武(此时还没有城阳郡)做官,伏家直系迁到了琅琊,但临淄依然有伏家的族人和产业。
伏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齐国名门,是字面意义上的千年世家,秦汉两朝,伏氏子弟皆为帝师。
伏家有位先祖叫伏生(胜),字子贱,据说活了一百岁。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禁止民间私藏各国古文经书,伏生将齐文《尚书》偷偷私藏在墙内。
到了汉代,文帝时期重新征召天下书典,伏生将《尚书》取出,但已残缺不全,且齐鲁古字无人认得——都是蝌蚪文。
伏生重新解读后,将其传授给晁错,也就是《今文尚书》。
伏生传经时九十多岁了,秦统一文字后,当时大概真就只有他一人懂齐国古文了。
于是文帝时期,伏家的今文尚书就被认为是尚书正溯——当时伏家甚至是盖了孔家一头的。
后来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余受封鲁王,在曲阜扩建王府,在孔家老宅的墙壁中发现了一整套古蝌蚪文的六经。
而鲁王发现的古文《尚书》,却比伏生的《今文尚书》多了十六篇。
此时天下已经没人认得蝌蚪文了,从孔家墙壁发掘的古文尚书没有今文佐证,无人能读,也无人能解,被称为“逸书”。
同为古文尚书,孔家保存下来的,却与伏生传下来的无法对照,而且还特么多出了十六篇,这不就穿帮了么?
虽然人们已经看不懂蝌蚪文了,但数数肯定是会的啊……
两部《尚书》完全不一样,要么有一家在忽悠,要么两家都在忽悠……
咋办?
于是伏家找了孔家,妥协了一下,称“秦始皇焚书后尚书残缺,各有逸散,如今终于合二为一得窥全貌”,把自家的古文《尚书》与孔家的合并到了一起,两家联合重新解读,算是把《今文尚书》版权送给了孔家一半。
合并后的古文尚书足足有五十八篇。
伏家和孔家重新解读后的《今文尚书》只有二十八篇,但无所谓了,反正都是他们两家说了算,别人也看不懂。
其实秦代统一文字为秦小篆后,这么多年下来,孔、伏两家自己也未必看得懂古文尚书的蝌蚪文……
而这种妥协更多的还是孔家占了便宜,因为伏家原本已经垄断释经权了,如果当时伏家非要说孔家那部是假货,其实人们也只能认了。
毕竟没人能看懂……
只是伏家要避免争议,一起合作才是有利的,把孔家拉到一条船上,伏家才会更稳。
为了加深合作,孔家便把《诗》的解读权也分给了伏家,算是做了笔公平交易,也就是两家共同解读《诗》和《书》。
于是,伏家从光武时期的伏湛那辈起,又有了《诗经》的解读权。
自此之后,孔、伏两家代代皆是帝师,两家也一直都是坚定的盟友,也都是坚定的古文派。
当然,古文派并不是要维护经书的原始意义,而是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进行“灵活解读”。
文化人的事儿嘛,就是这样的。
而现在,刘备要印制典籍广发天下……最担心的肯定就是孔家、伏家这种古文经学的解读者了。
这是一场新的古今之争。
因为刘备印书肯定是印今文的——蝌蚪文根本看不懂,印出去谁看啊?
眼下刘华带着伏德想接印书的活儿,而且是趁着刘备不在直接请求刘协……
还好,刘协眼下还小,还不明白经书之争的实际意义,对这事确实不懂:“姑母有心文教,当是好事。但右将军要赠书于青州学子,那是右将军的私事,用的也都是右将军的钱粮……朕不懂此事,也没过问此事。”
左沅和简雍在旁边同时松了口气——刘协这孩子还是淳朴的,不懂就是不懂,只知道花的是刘备的钱……
“陛下,我等本就是为给小女筹办嫁妆,当然无需右将军出钱粮。我家中颇有资财,足可拓印百万典籍,只需借右将军府上印书之技罢了。”
刘华看起来不是那么好打发的:“皆是为天下文教,想来左夫人应该不会吝啬区区小技吧?”
听得此言,左沅心里警钟大作。
刘华要站在“为了天子”的道德高地,来索要印刷技术,并且试图接管印书之事……
这年头的技术可没有专利保护,刘华是长公主,寻的理由又是为天子出力,这还真就难办。
“沅出身卑微,一直也不过只是乡野村妇罢了,不懂什么书啊技的……外子要做什么事沅也不明白。”
左沅开始装傻充愣:“但沅知道,外子向来不喜旁人插手他的安排……沅怕外子发怒,此事该也不急,不如等外子回来再议吧?”
“唉……本只想为陛下尽些薄力……”
刘华叹了口气,满脸关切的对刘协说着:“若大小事皆只以右将军一言而决,那陛下又为何在此呢……”
刘协眼里渐渐有了些阴霾。
貂蝉看着刘华,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
琅琊。
刘备的部队已在开阳汇合。
刚到开阳,刘备就得到了有人传来的求援消息:“右将军,广陵太守张超正在攻打海西,糜都尉在海西的屯田部急需救援!”
看这样子,张超确实是回了广陵,而且短短时间就又拉起了兵马。
糜竺是屯田都尉,在海西建了几个屯田营,但海西其实不属于东海——属于广陵,在汉时是沿海县。
按这个形势看来,昌豨取彭城,阙宣取下邳,张超取广陵,这确实是把整个南方都堵死的节奏。
“陶使君在何处?”
刘备向求援信使问道:“臧霸、孙观又在何处?”
“陶使君已出兵下邳,泰山贼昌豨又大举南下,臧骑督和孙都尉去彭城阻截,但谁都没想到广陵会突生变故……”
这信使回答得相当清楚:“若海西有失,恐张超会挥军直入东海,陶使君便将腹背受敌了。”
刘备点了点头:“你叫何名?”
“在下张纮,忝为陶使君从事。”
使者答道。
刘备又点了点头,招呼身旁的赵云:“子龙,拿下他……”
“啊?!”
张纮大惊失色:“右将军为何如此?!”
“因为你不是陶恭祖的人……故意来引我去海西,倒是颇有胆色。”
刘备看着张纮笑了笑:“我给你个机会,和我说点实话,或许我能饶你一命。”
“……我若不义,出卖同乡故友,右将军真会饶我性命吗?”
张纮见刘备笃定,倒是不慌了:“右将军是怎么看出来的?”
而此言一出,赵云便出手将其扣下,用绳子绑了起来。
“我根本就没看出来啊……你没发现吗,子龙直到现在才绑你。”
刘备看着张纮摇头:“真是不经诈……”
“啊?”
张纮转头看着赵云。
赵云朝他耸了耸肩,拉紧了绳结。
遇见不认识的人来传消息,当然要诈一下……
“现在能不能说点实话了?我保证饶你一命。”
刘备看着张纮笑道。
“……右将军狡诈如此,看来府君所言果然是真。张某死则死矣,但绝不会出卖……”
张纮摇头,看起来颇为刚勇。
刘备打断了他的话:“行了行了,不说算了,杀了就是……”
说罢挥了挥手,示意赵云赶紧把张纮处理了。
张纮这下是真的怕了:“右将军竟如此残暴?无罪亦诛士子吗?!”
“你不是说死则死矣吗?我还以为你一心求死呢……再说,你附逆为贼,难道我不该杀你吗?”
刘备凑近了他的脸反问:“你想引我去海西,是有人在中途设伏吧?从此处到海西……是要在朐县设伏?难道张超已经取了朐县?”
张纮脸上出现了一丝畏惧:“右将军多疑善谋,又何须问我呢?”
“云长,带糜子方一同急行救援朐县,看样子朐县确实被攻破了……但子仲竟然无力求援,或许有奸细,云长小心些。”
刘备转头吩咐关羽:“把张纮也带上,若他能助我等,便饶他性命,若他不愿,到了朐县便杀他为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