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李秀才点头
“老爷,学堂啥时候开?”</br>“你自己安排吧,反正都是你来教。”</br>“可不仅仅有我,还有老刘呢。”</br>刘通福来家第一天,顾凌轩就找到了杜真,安排让他来学堂教学。</br>在管事记账这方面,老刘才是专业的。</br>“可以,你看着安排就好。”</br>“那蒙学的事情?”</br>“除了王童生,你还想要谁啊?”</br>“李秀才!”</br>“你还真是一点不客气,李秀才可没放弃科举,他大部分精力会放在科举上。”</br>“老爷,坚持科举的人多了去呢,李秀才来咱们学院教书,跟他科举这件事情并不冲突。”</br>顾凌轩口才不错,应该是受到了自己这个当老爷之人的影响。</br>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r>自从他来了,家里面涌现不少人才。</br>按照顾凌轩的说法,把李秀才的学堂兼并掉,有了王童生分担,李秀才的教学任务会轻松许多,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科考。</br>一举两得,合作双赢的事情,李秀才不可能不答应。</br>而且,他们学院又不仅仅是招收李秀才一个秀才。有机会,还要招收其他夫子进来。</br>“就两千两银子,能经得起你祸祸多久啊?”</br>顾凌轩连忙满脸堆笑,“老爷,如今您在民间可是有小神农美誉,咱们且不说在世圣人,至少也是跟圣人沾边了不是?学院一旦建成,福泽一方,传授圣人学问,对您的名声有好处。”</br>赵清虎白眼连翻,你还是读书人,为了点银钱至于这么谄媚吗?</br>“得了,一年最多给你一千两,你自己看着办吧。”</br>晚上,等五郎回来后,赵清虎找到他问了问学习情况。</br>“你说话啊!”</br>不曾想,自家好端端一个儿子,读书读成了哑巴。</br>一问三不回,几个意思?读成自闭症了,读书还有这功能?</br>“爹---”</br>五郎欲言又止。</br>“我是你爹,啥事不能跟爹说啊?”</br>“李夫子说让我去县学!”</br>五郎没办法,最后还是把话说了出来。</br>赵清虎眼珠子一瞪,几个意思,去村上私塾半年时间不到,王童生让你去李秀才学堂。</br>如今,也才半年多时间,李秀才又让你去县学?</br>你是半年学光一老师的全部本事?</br>“这是好事啊,扭扭捏捏干啥?”</br>“爹,我不想去县学,跟着李夫子我还能继续进学。”</br>“那李夫子怎么说?”</br>“夫子说我们互相进步。”</br>去县学,有县中教俞,还有拥有举人功名的夫子在,的确比李秀才的学堂好。</br>但是,五郎不愿意离家,强行送去,万一把孩子的叛逆期给刺激出来了怎么办?</br>身份地位不一样,赵清虎的想法自然也会不一样。</br>若他还是绿竹村的老农,他一定会建议五郎去县学。</br>县学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是家里面比不了的。</br>可如今,他是六品司农令,特别是家里面的香皂作坊,赚钱很多。</br>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请一个真正的西席先生来家里。</br>进士就不想了,举人总是可以的。</br>大渊朝对读书人的优待,举人也就是免税一百亩而已。</br>老曹秀才,身上不也有免税、免徭役?还不是读书几十年,混的凄惨落魄。</br>举人能比秀才好多少?大渊朝建国五十多年,科举三年一届,现如今举人当官几乎是不可能。</br>让这些举人老爷,去当典吏、胥吏,他们怕是也拉不下脸面。</br>念及此处,脑中电光一闪,赵清虎道:“老五,爹送你去京城读书如何?就威宁侯府的族学,王老爷的儿子,小王秀才就在京城读书。他们家请的先生,可是一位大儒。”</br>“大儒?”</br>五郎震惊,“爹,可我连一个秀才功名都没有,大儒愿意教我吗?”</br>五郎是立志要科举的,他并非不愿意去县学,只是感觉时间还没到。</br>等他拿到了秀才功名,再去县学也不迟。</br>可是,若是有机会进京,得到一位大儒教导,他自然是愿意的。</br>“瞎担心,又不是让大儒收你为徒,就在课堂听从教导而已。放心吧,明日我就去镇上跟王员外说这件事情。”</br>送五郎去京中读书,算是赵清虎临时起意。</br>不过,这件事情只要他开口,十有**没问题。</br>翌日一早,父子两个一起出门,五郎坐马车去李家村,赵清虎则是去了清水镇,两人都是带着任务的。</br>五郎要尝试着说服李秀才,来绿竹村学堂教学。</br>这件事情,赵清虎还真不好出面。</br>他亲自过去,岂不是有以势压人的嫌疑,到时候面对面,李秀才是点头还是摇头啊?</br>至于赵清虎,自然是去镇上跟王员外谈一谈五郎去京城王家族学上学的事情。</br>“赵老弟,不是说你天气热不愿意出门吗,怎么今日有空来我这?”</br>见到赵清虎,王员外十分意外。</br>他早就打听过了,赵清虎天气热就不愿意出门,十分怕暑。</br>“没办法,我家五郎的事情。”</br>王员外闻言有些意外,“五郎不是在读书吗,他有啥事?”</br>“李秀才建议把五郎送去县学,我想着要换一个学堂干脆就换一个最好的。”</br>惊喜来的太突然,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啊。</br>上次王员外跟三郎一起,押送香皂去京城。</br>老母亲私下里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观察赵清虎家的五郎,看是否能缔结两家秦晋之好。</br>正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呢。</br>这就送上门来了,与其让自己观察,不如把五郎送去自家的族学。</br>到时候,小年轻天天在一起读书学习,处着处着,感情不就出来了吗?这可比盲婚哑嫁好多了。</br>“老弟放心,我这就修书一封,送五郎去我们威宁侯府的族学。”</br>“那我就多谢老哥了。”</br>“难得老弟来一趟,中午我们喝一杯,等下午过了午热你再回去!”</br>“好!”</br>王员外家,冰块不少,中午的吃食,也是精心烹饪的,是京城带回来的厨子。</br>不得不说,威宁侯虽然把他打发来祖地,待遇是一点不差。</br>“老弟,这一次五郎上京城,顺路把香皂带过去一批吧?”</br>“这么快又催货了?”</br>“你来的巧,上午我才收到三弟飞鸽传书。”</br>飞鸽传书啊,不愧是永宁侯府,搭建了从清水镇到京城的传讯通道。</br>这可不容易,几乎每两三百里地就要建立一个基地,维护这样一个快速通讯的渠道,花销不小。</br>除了朝廷,也就是类似威宁侯府这样的勋贵世家,才有财力维持。</br>晚上,五郎也带回了李秀才的答复。</br>他愿意来绿竹村教学。</br>科举之路虽然重要,但是,赵清虎给他提供的这条路稳定,而且长久,李秀才没理由不答应。</br>关键是,顾凌轩给出的条件,太诱人了。</br>不仅每个月五两银子的月俸,学院内,所有的书籍都对李秀才开放。</br>除此之外,李家村每年有十个免费入学名额,一个名额可以维持蒙学三年。</br>赵清虎扶额,好小子,这是打算认真把学院干起来啊。</br>几个免费入学名额,赵清虎不在乎。</br>甚至在绿竹村,蒙学三年他都不打算收取束脩。</br>而且,三年蒙学后,专门进修账房、管事的,继续免费。</br>唯有冲刺科举的,继续求学的,才会收取束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