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见孔又认自己为主后。
    便没有疑问。
    不对!
    明远还有一个问题。
    在秦朝,姓孔的人明远并不怎么记得。
    但春秋战国时期,有个人可能和他们有关联,而那人非比寻常。
    明远顿了片刻:“孔又。”
    “你姓孔,我想知道,你们和孔子有关吗?就是鲁国的那个子丘。”
    明远一开始并没有怀疑。
    因为孔子并不是姓孔。
    只是一种称呼而已。
    其名子丘。
    但搞不好,这孔又也可能是姓子,在春秋战国以及秦朝时期,称呼还是有点多的。
    孔又想了想,最终摇头:“没什么关联!”
    “我们家族原籍乃是梁国,国灭后,迁徙多地。”
    “百年前就定居秦国,吾父辈多耕劳与军功,统一六国中,追随王翦将军,到我这一辈,升任副将之衔。”
    明远点零头。
    他倒不是怕和孔子什么的扯上关系。
    只是儒家思想,有利有弊,利也不少,其中可借取之道许多。
    若是现在就和孔子的家族扯上关系,免不了一些利益纠纷,让人知道自己站在儒家思想之后,必然又是独尊儒术一门。
    思想上,明远还是觉得百花齐放的好。
    让所有人多思考想法,而不是单一的为了巴结自己而去学习儒家思想。
    明远问完,便准备送客。
    孔又心中却有些思虑:“大人!”
    “你要炼铁是吧。”
    明远点头,当然,铁才是后世的王道。
    并且炼铁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炼钢,青铜器的性能到了大秦,基本已经开发完全了,没多少价值。
    孔又却道:“大人,您可能有所不知,我孔氏家族,其实炼铁起家的!”
    明远瞪大眼睛,惊讶道:“炼铁起家?”
    孔又缓缓而谈:“梁国国灭之前,我们孔家便可私营铁业。”
    “并且世代有人在朝为官,梁国国君乃与陛下同源,虽国灭,可有一丝半缕关系,得而保全不少士族,我父辈一脉,随士族迁徙大秦。”
    “可有许多脉系,迁往各地,营造铁器乃是我孔家世代传承之学。”
    “本来其他脉系也不差,只是大秦崛起,逐灭六国,陛下有不喜商贩,营造之业暂停,好在我这一脉,加官进爵至我于此,得以保全一方。”
    “铁器遂转为官造,孔家内现在也有不少人,在为大秦制作兵甲,只是铁器不得以重视,勉够伙食。”
    “但若是大人您需要,我可让孔家各系之人,来帮助大人您制练铁器。”
    “他们虽然不一定比大人您懂得多,可胜在熟练,熟悉铁性。”
    明远深吸一口气。
    他本以为收孔又,只是试验自己的一个想法。
    没想到孔又身后的孔家,居然世代炼铁!
    在秦朝,懂炼铁的人可不多。
    甚至铁匠之类,都只有县城里面才有,且还得是大城才可见。
    那些铁匠还不叫铁匠,有多个名称,甚至许多铁匠还同时接一些青铜器制造的业务。
    最主要的,大秦限制商人,所以发展的很慢。
    不过这都没关系,他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懂炼铁的工人!
    本以为自己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够招募足够的铁匠。
    现在孔又上门,完全可以收集一大批!
    怪不得明远提起炼铁的时候,孔又如此熟悉铁性。
    原来不是因为他身为副将的缘故。
    燕缭都不太懂的铁器,而孔又却能很多。
    都是因其家族本身就是炼铁起家的!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远赶忙道:“你们孔氏家族都在哪里?”
    “如果我需要,你能帮我拉来多少懂炼铁的工人?”
    孔又见明远如此感兴趣,这炼铁恐怕是其下一步的目标,随即道:“我孔家分布各地,不太好召集,若现在出发陆续召来,应是要一两个月时间。”
    明远皱眉,一两个月,他等不起啊。
    但也好过没樱
    “人数呢?”明远又问道。
    “在咸阳之地,应有数百人,懂炼铁的,达百人以上。”
    “咸阳之外,分布于齐楚之地偏多,有数千人,懂铁器制造的应该有上千人。”
    明远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太好了!”
    本因为孔氏家族就算世代炼铁,懂的人也不会太多。
    毕竟大秦限制商贩。
    失传手艺很正常。
    整个大秦的铁匠可能都不超过万人。
    而其中孔家就有千人以上!
    仅仅在咸阳就有上百!
    还有一些人虽不懂,肯定也学习过,毕竟是家族产业。
    这么一来,短时间内,他就可以得到数百熟练制铁的工人!
    再告诉他们一些炼铁上的东西,政策倾斜一下,绝对能发展起来!
    从进门起,孔又还是第一次见到明远如此兴奋。
    之前自己送礼的时候,明远都只是浅笑。
    没想到炼铁在明远心中,有这么高的地位!
    看来自己找错门路了,直接报上家门,恐怕能得到更多好处。
    但孔又不贪心,他明白明远心中有许多想法,不急于一时。
    “那我现在就回去找家族内的人来为大人您制作铁器?”
    明远点头:“立马去。”
    “对了,孔又,你们孔家肯定有工坊吧,给我提供一个,我调拨三千徭役,即可开始炼铁!”
    “有,咸阳内就有,不过规模不大,只是为了传承家族祖业而已,不过其中也有许多学徒,总会有人觉得炼铁还是不错的,便有人来学。”孔又回答道。
    明远更加高兴:“所有学徒我都要,并且昭告出去,之前学过炼铁的,也都收入来,月钱报酬,定在一日粮半斗!并且熟练的,翻倍招募。”
    孔又得令,迅速去办。
    至于太医令,也跟着告辞了。
    明远今心情挺不错。
    造纸术得一朱化,弄出了基本不亚于唐宋时期的纸张,可能还有改进,但也够用。
    炼铁这方面,还有孔家的人。
    只等过几日朝会,自己就该该制了。
    明远眯起眼睛,远望偏厅之外。
    他心中有不少良策,但不知道该如何提起。
    发明上面改进很简单,找人来做就校
    制度上改进,就要难多了。
    “李斯吗?是时候过过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