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创伤在平衡界域生机之力的滋养下缓慢愈合,屏障上最后的“冻伤”痕迹也终于在天光草甸柔和的光辉中彻底消弭。但这场防御战带来的影响远未结束,它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扩散至基地的每一个角落。
雷栋和韩屿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动态频率调整系统】的研发中。指挥中心的光幕上,复杂的算法模型与能量回路图层层叠叠,不断被构建、模拟、推翻再重构。源点之种提供的“规则共振”原理与古老导管中的结构数据成了关键拼图,而孙小胖那愈发精进的规则感知,则成了不可或缺的实时校准器。
“频率匹配度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九!”雷栋盯着一次模拟测试的结果,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韩屿,将小胖反馈的瞬时规则应力数据导入修正模块,再试一次!”
模拟环境中,代表“静滞猎犬”的虚影再次扑向屏障。这一次,高频震荡波的频率在接触前瞬间发生了极其细微的调整,完美契合了虚影核心的规则波动。虚影在无声的震荡中剧烈扭曲,比之前任何一次模拟都更快地溃散成数据流。
“成功!”孙小胖在一旁欢呼,虽然只是模拟,但他精准的感知是这次成功的关键。
“动态系统原型机理论验证通过。”韩屿的声音平稳地宣布,“下一步,需要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小规模测试。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目标’。”
这个“目标”显然不能是真正的静滞猎犬。众人将目光投向了界域之外那片死寂的世界,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威胁性较低的规则现象或惰性实体。
就在他们寻找测试目标时,平衡界域自身,却给了他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林浩照例在实践区边缘维护那些由他亲手编织的预警节点。当他将手放在一个位于晶簇丛生的岩壁下方的节点时,指尖传来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温润触感。他低头仔细看去,发现节点基座与岩壁接触的缝隙处,不知何时凝结出了一层薄薄的、闪烁着微光的透明晶尘。
这些晶尘极其细微,若非在界域特有的能量光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泽,几乎难以察觉。更奇特的是,林浩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些晶尘与他编织节点时注入的“结构信念”产生了某种微弱的共鸣。
“蒲凝!雷哥!你们快来看!”林浩立刻呼唤。
众人围拢过来。蒲凝俯身,指尖轻轻掠过晶尘表面,闭目感应。
“好奇特……”她睁开眼,眸中带着惊奇,“这些晶尘……并非外来物,而是界域内的规则能量,在受到持续、稳定的‘结构信念’影响后,自然析出的凝结物。它们本身几乎不含能量,但……结构极其稳定,并且对‘秩序’和‘结构’类的规则力量有着天然的亲和与放大作用。”
雷栋立刻来了兴趣,取了一小撮晶尘放在检测仪下。“物理结构未知……规则传导性……优异!能量衰减率几乎为零!这简直是天然的规则导体和放大器!”
韩屿也迅速扫描了晶尘:“确认其形成与林浩的节点及深层地脉能量有关。将其命名为【结构共鸣晶尘】。初步模拟显示,若将其融入预警节点或能量矩阵的特定结构,可提升至少百分之十五的能量效率和结构稳定性。若用于‘动态频率调整系统’的发射单元,可显着提升震荡波的纯净度和聚焦性。”
这意外的发现让所有人都振奋不已。平衡界域不仅提供了庇护,更在他们付出努力、与之共鸣后,给予了慷慨的回馈!
“采集这些晶尘,优先用于动态系统的测试单元升级!”雷栋当即立断。
采集工作由林浩主导,他发现自己那“结构信念”的共鸣不仅能吸引晶尘凝结,还能更温和、高效地将它们从岩壁上剥离,而不损坏其微妙的结构。
就在他们忙于采集和研究晶尘时,界域之外,那个神秘的“记录者”曾经徘徊的远点,韩屿再次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的规则波动。这一次,波动并非指向基地,而是向着更遥远的、静滞世界的深处发送了一段简短的信息。信息内容经过韩屿艰难破译,只有寥寥几字:
【观察目标:‘变量聚合体’展现出环境适应性进化及资源创造潜力。威胁等级维持‘观察级’。建议:提升长期观测优先级。】
信息发送完毕后,那丝波动便彻底消失,记录者似乎真的暂时离开了。
“它向谁汇报?”赵猛皱眉。
“未知。但至少它确认了我们‘潜力’,并且短期内应该不会与我们为敌。”蒲凝分析道,这算是个不错的消息。
拥有了【结构共鸣晶尘】这一意外收获,前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动态频率调整系统的实体测试单元开始加班加点地制造,融入晶尘的预警节点也开始了试点更换,效果显着。
平衡界域,这片由牺牲换来的新生之地,正在与居住于此的人们形成一种良性的、共同成长的循环。他们守护它,建设它,而它,则以自身独特的规则,回馈给他们意想不到的助力与奇迹。
重构之路,在实战的淬炼与自然的馈赠中,愈发坚实。而远方静滞的黑暗,似乎也因为这颗愈发璀璨的“变量”之火,投来了更多意味不明的注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