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05、□□油
    夜深了,城市像一块被温水浸泡的毛巾,缓缓褪去白日的燥热。在来来没有睡。她坐在厨房的小木凳上,面前是那台“家庭版方舟”,屏幕幽幽地亮着,映出她略显疲惫却依旧专注的脸。数据流安静流淌,像一条不会干涸的记忆河。

    她刚做完一次系统巡检,“归音计划”运行稳定,今日新增回音留言三百七十二条,其中八条触发情感缓冲机制,均已自动推送心理援助链接。一切如常,可她心里总觉得空了一块。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袁长风发来的消息:【你还在实验室?】

    她回:【嗯。刚听完一段新上传的语音,有点走神。】

    【哪一段?】

    她没立刻回答,而是点开后台一条标记为“优先聆听”的私密留言??这是个特殊通道,只对特定用户开放权限。上传者是一位住在云南边境小村的老奶奶,名字叫李秀英,七十岁,儿子十年前在抗洪抢险中牺牲。她一生未再婚,独自守着老屋和菜园。

    语音只有四十七秒。

    “小川啊……今天我做了你最爱吃的豆豉炒腊肉。火候我记住了,先煸油,再下蒜苗。你说过这样才香。我一个人吃不完,分了一半给隔壁阿婆,她说味道跟你小时候做的一模一样。”

    停顿了几秒,老人声音低下去:“我知道你在天上也能闻到香味吧?要是冷了,就托梦告诉我,妈给你热一碗饭。”

    在来来闭上眼,把这段话听了三遍。

    她忽然想起自己母亲临终前的那个冬天。也是这样的夜晚,她发烧到三十九度,母亲穿着旧棉袄蹲在灶前熬粥,一边咳嗽一边搅动锅里的米粒。那时她迷迷糊糊睁开眼,听见母亲说:“乖乖,趁热喝,喝了就不怕了。”

    那一晚之后,母亲再也没能下床。

    她睁开眼,手指轻轻抚过“方舟”的外壳,仿佛在抚摸一段沉睡的时光。然后,她打开编辑界面,在“家常鸡汤?母爱版”的数据包里添加了一条新规则:

    > 若检测到用户连续七日未使用任何带情感标签的菜谱,则自动推荐《母亲的汤》组合包,并播放引导语:“也许今天,你想听一个人对你说‘多吃点’。”

    她保存设置,退出系统,正准备起身,门却被轻轻推开。

    丫丫探进头来,穿着粉色睡裙,脚上拖鞋一只在穿,一只拎在手里。“阿姨,在来来……我饿了。”

    在来来一愣:“这么晚还不睡?”

    “我梦见王奶奶生病了,没人给她做饭。”丫丫瘪着嘴,“我想做点什么。”

    在来来心头一软,牵起她的手:“那我们做个暖暖的夜宵好不好?”

    “要彩虹饺子!”

    “好,彩虹饺子。”

    她打开冰箱,取出彩椒、胡萝卜、紫甘蓝,开始切丁。丫丫踮着脚站在旁边,认真地看着,时不时伸手想碰刀刃,都被她轻轻挡开。

    “你知道吗?”在来来一边揉面一边说,“每个人做的饭,都会带着他的心情。开心的时候,饭会特别香;难过的时候,哪怕放再多盐,也尝不出味道。”

    丫丫歪着头:“那如果我想让王奶奶好了,是不是要把‘快点好起来’揉进饺子里?”

    在来来笑了:“可以试试。不过更重要的,是你真心希望她好。”

    她们一起调馅、擀皮、包饺子。小小的饺子捏成月亮形、星星形、花朵形。在来来教丫丫在每个饺子上压一道花纹,说是“祝福的印记”。

    煮好后,两人坐在餐桌旁,热气氤氲。在来来打开“方舟”的微型扬声器,选择了“共享餐桌?治愈系列”,随机播放一则陌生人留下的晚餐语音。

    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响起:“哥,今天我第一次自己做了红烧排骨。你以前总说我笨,可这次我没烧焦。你要是在,肯定又要抢最后一块……但我给你留着呢,放在冰箱最上层。”

    声音很轻,带着哽咽。

    丫丫停下筷子,抬头看着在来来:“这个姐姐也好想她哥哥呀。”

    “是啊。”在来来点头,“所以我们要好好吃饭,替那些不能吃的人,多尝一口人间的滋味。”

    丫丫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说:“阿姨,我能录一句话吗?给王奶奶听。”

    在来来怔了怔,随即打开录制功能:“当然可以。”

    丫丫凑近麦克风,用尽力气说得清清楚楚:“王奶奶,我是丫丫!我做了彩虹饺子,可漂亮啦!等你病好了,我也给你做一锅,咱们一起吃!你不许赖床,不然我就把饺子全吃完!”

    录音结束,系统提示已成功绑定至本次餐食记录,并可选择是否加入公共池。

    “要加!”丫丫坚决地说。

    在来来笑着点击确认,备注:“来自六岁小厨师的康复祝福,建议推送给所有术后恢复期用户。”

    就在那一刻,系统后台跳出一条即时通知:

    【用户“张桂芳”(北京胡同)下载了“彩虹饺子?童心版”,并开启实时反馈模式。】

    几分钟后,一段新的语音生成:

    “哎哟,这孩子真可爱!我老头子要是还在,准得抱着录音机听十遍。我也回一句吧??丫丫啊,奶奶吃了你这份心意,胸口都暖了。病嘛,哪有饺子香?我明天就下楼晒太阳去!”

    这条语音被自动归档,并触发连锁推荐机制,推送给全国正在制作儿童餐的家庭。

    在来来看着数据流动,忽然觉得,这台机器早已不只是复刻味道的工具,它更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散落在各地的孤独与牵挂,织成了某种温柔的秩序。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厨房时,袁长风带来了最新消息:航天局正式批准“星际回音”项目进入实测阶段,首艘搭载“移动方舟-C型”的载人飞船将于三个月后发射升空,目的地??月球科研站。

    “他们要求增加一项功能。”袁长风说着递过一份文件,“宇航员可以在太空烹饪地球菜肴,同时向地面亲人发送‘用餐直播’语音。延迟控制在两秒内。”

    在来来翻看技术参数,眉头微蹙:“双向传输没问题,但情绪识别模块需要重新训练。太空中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波动,一句‘我吃饱了’背后,可能是极度的思乡。”

    “所以他们希望你能亲自参与心理交互设计。”袁长风看着她,“而且……有个特殊请求。”

    他顿了顿:“第一位使用者,想录一段给女儿的话。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他说,只想让她知道,爸爸虽然在天上,但也按时吃饭了。”

    在来来沉默片刻,轻声问:“他女儿多大?”

    “五岁。从三岁起就没见过爸爸。每次视频通话,她都问他:‘爸爸,你吃得好吗?有没有妈妈做的蛋羹?’”

    她的心猛地揪了一下。

    当天下午,她前往航天训练中心,见到了那位即将执行任务的宇航员??赵志远。他四十出头,面容坚毅,眼神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柔软。

    两人坐在模拟舱外的休息区,窗外是巨大的发射塔架。

    “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赵志远低声说,“我答应陪她过四岁生日,结果任务提前。五岁生日,我又在封闭训练。她现在见到我,会躲。”

    在来来静静听着。

    “但我每天都看她的视频。她学会自己穿鞋了,会背诗了,还养了一只小乌龟……我什么都没参与。我怕等我回来,她已经不需要我了。”

    “那你希望她说什么?”在来来问。

    “我希望……她能对我说‘爸爸,你做的饭一定很难吃吧’,然后笑出来。”他的声音有些抖,“只要她还能笑话我,就说明我还活着在她心里。”

    在来来点点头,打开平板,调出“星际回音”测试界面。

    “我们可以这样做:你提前录制几道家常菜的做法,比如番茄炒蛋、清蒸鱼。每道菜配一段语音,不说‘我爱你’,也不说‘想你’,就说些琐碎的事??‘这道菜少放糖,你爱吃酸的’‘锅要预热,不然容易粘底’。”

    赵志远眼睛亮了些:“就像平时唠叨那样?”

    “对。孩子不怕父母伟大,只怕他们完美。她需要的是一个会犯错、会?嗦、会嫌弃她挑食的爸爸,不是一个在太空发光的英雄。”

    赵志远低头笑了,眼角泛光。

    接下来三天,他们共同完成了六道“太空家常菜”的语音录制。没有煽情,全是生活细节:怎么判断米饭熟没熟,煎蛋要不要翻面,汤咸了怎么办……

    最后一道是儿童营养粥。赵志远录完后,犹豫了一下,又按下了重录键。

    这一次,他轻声说:“妞妞,爸爸今天试了你最爱的南瓜小米粥。我按你说的,加了三颗葡萄干。我没告诉你,其实我不爱吃甜的,但这次……我觉得挺好喝。下次回家,咱俩一起做,你负责放葡萄干,行不行?”

    录音结束,整个房间安静了几秒。

    在来来低声说:“这段不用传回地球,我会把它藏在菜谱的隐藏层。等她长大,自己发现。”

    赵志远深深看了她一眼:“谢谢你,不是帮我做系统,是帮我当爸爸。”

    项目进展顺利,“星际回音”完成首轮地面联调测试。与此同时,“共享餐桌”行动已覆盖全国八十六个城市,累计促成超过十万次陌生人之间的“味觉对话”。

    然而,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

    某日凌晨,系统突遭恶意攻击。大量虚假账号涌入,批量上传极端负面语音:

    【“吃了这顿饭又能怎样?反正没人等我回家。”】

    【“你们所谓的温暖都是假的,我妈死的时候,锅里还炖着汤!”】

    【“别骗人了,孤独根本治不好!”】

    这些留言带有强烈情绪诱导性,部分已被错误推送给敏感用户,引发多起心理危机事件。

    在来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关闭公共留言自由上传通道,启用AI情感净化模型,并联合警方追查源头。

    调查结果显示,攻击来自一个名为“清醒者联盟”的网络组织,成员多为长期独居、经历重大丧失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归音计划”制造虚假温情,掩盖社会冷漠本质。

    在来来没有愤怒,反而提出一个大胆想法:**邀请“清醒者联盟”代表参与系统重构会议。**

    “他们不是敌人,”她在团队会上说,“他们是最早感受到痛的人。如果我们连他们的声音都不敢听,还有什么资格谈治愈?”

    一周后,三位“清醒者”来到实验室。为首的女生叫林晚,二十五岁,程序员,母亲癌症去世两年,父亲再婚,现独居。

    她直言不讳:“你们让别人听亡者的菜谱,像在演戏。我妈走了,我再也闻不到她炒青菜的味道。你们给我一段录音,就能让我好起来?不可能。”

    在来来静静听完,然后打开“方舟”,调出一份从未公开的数据包。

    “这是我母亲最后一条语音。”她说,“她知道自己不行了,特意录了一段红烧肉的做法。她说:‘来来,以后每年过年,你自己做一次,当是陪妈吃顿团圆饭。’”

    她按下播放键。

    苍老而虚弱的声音响起:“糖色要慢慢炒,冒小泡就行……别学你爸,急吼吼的,一锅都糊了……还有啊,收汁的时候记得关小火,不然你会哭……”

    在来来没哭,但所有人都沉默了。

    “我听了上千遍。”她轻声说,“每一次,我都觉得她在骂我笨。可正是这些唠叨,让我敢走进厨房,敢面对那口曾经属于她的锅。我不是在演戏,我只是……舍不得放下。”

    林晚低着头,许久才说:“可有些人,连一段录音都没有。”

    “所以我们正在建一座记忆银行。”在来来打开新界面,“未来,你可以提前为自己或亲人录制‘人生菜单’。不必等到告别,就可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早餐’‘这是我希望婚礼上端上的甜品’‘这是我老了以后,想教孙子做的第一道菜’。”

    她看向林晚:“你想试试吗?录一道你现在最想被人记住的菜。”

    林晚犹豫良久,终于点头。

    她选了“鸡蛋面”。最普通,却是母亲每天早上为她做的最后一顿早餐。

    录音时,她的声音颤抖:“水开了下面,打个荷包蛋……葱花一定要最后撒,不然烫死了……还有,记得帮我把闹钟定七点十五,我上学从来不醒……”

    说到这儿,她突然崩溃大哭。

    在来来轻轻抱住她:“没关系,这碗面,我们会替你存着。等哪天你想听,随时都能煮一次,再听一遍妈妈催你起床。”

    会议结束时,林晚留下一句话:“也许温暖不是假的,只是我们太久没敢相信了。”

    系统修复后重启,“归音计划”升级为3.0版本。新增“生命菜单”预约功能、“静默守护者”匿名倾听机制,以及“反向回音”服务??允许生者主动向逝者“说话”,由AI生成模拟回应(仅用于心理疏导,明确标注非真实交互)。

    秋天到来时,阿依古丽大妈寄来了第十八次家宴的照片。这次多了两个新生儿,其中一个怀里抱着一只毛茸茸的小狗。横幅换了:“民族团结食堂?三代同堂”。

    而在贵州山区,那个曾上传腊肉炒蒜苗的留守儿童,如今成了学校厨艺课的小助教。他教会十几个同学做家乡菜,并集体录制了一段语音:“爸爸妈妈,我们现在都会做饭了。你们在外面,也要找好吃的,别光啃馒头。”

    这句话,被袁长风悄悄设为“方舟”开机欢迎语。

    某个雪夜,袁长风陪着在来来调试新模块。炉子上煨着一锅萝卜排骨汤,香气弥漫。

    “你说,十年后人们会怎么回忆我们?”他忽然问。

    在来来笑了笑:“大概会觉得,有一群傻子,非要用锅铲和代码,去修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人心。”

    “可他们修成了。”

    她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说:“不是我们修的。是每一句‘趁热吃’,每一个‘我学会了’,每一声‘我想你了’,自己长出了翅膀。”

    袁长风握住她的手:“那明年春天,我们去哨所看看吧?听说战士们种的菜,已经开始收获了。”

    她点头:“好。带上丫丫,让她看看,雪山上的饭,也有人用心在做。”

    炉火噼啪作响,汤锅冒出腾腾热气。

    在来来打开“方舟”,录入今日最后一句话:

    “今天的汤,咸淡正好。

    如果你也在听,请记得,

    有人正为你,

    守着一盏不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