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曹洪改缓为急。
亲自率领一部骑兵先行渡河,与汉骑争夺颍水沿线粮仓。
双方很快就在颍水重镇汝阴迎面撞上。
值得一提的是,汝南郡在曹丕统治中期曾经一分为二。
其中。
大致以汝水以南为汝南郡,也算名副其实。
如今这个区域已经被季汉方城军团蚕食得七七八八。
而北岸一直到颍水的两岸县城,则为汝阴郡。
郡治就叫汝阴。
在洛阳易主后,颍水流域成了淮南供养许昌的唯一生命线。
至于为什么汝阴县居然落在了汝水的北岸,而且还挨到了颍水的边上。
那只能说黄泛区的河流改道你别管。
往前几百年,这河那沟谁跟谁不曾有过一腿?
总之,这一次遭遇战来得理所当然,早有预谋,对于双方来说都算不上措手不及。
但确实在很短时间内就有了结果。
魏军方面,大将曹洪身先士卒,加上主场作战,成功保卫了重镇汝阴。
汉军初来乍到,主将之一的寇封虽也身先士卒,却不幸在第一合冲锋之中就被流矢所伤,差点坠马身亡。
全靠另一边的王平渡河接应,方才全身而退。
但随着曹洪的兵马支援上来,汉骑迅猛南掠的攻势就此打住。
这之后,曹洪乘胜追击,寇、王二将且战且退,胜少败多。
最终在颍水中游的项县,被曹洪的兵马彻底撵上。
残存的汉军骑士逃脱不得,只好退入项城。
同时掘开了城外的百尺堰,放水淹没了城外的平地。
曹洪的骑兵也因此停了下来。
“将军奔袭百里,数战皆胜,可谓神勇。”
“然则汉军决堰堤,顷刻便成,足见早有预谋。”
“须慎防敌将诱我深入。”
听到辛毗的提醒,曹洪一脸郑重道:
“辛公所想与我不谋而合。”
“我也早就看出麋威这两部骑兵明来抄掠粮道,实为诱我北上。”
“我一路追击而来,正是要看看他到底意欲何为。”
“原本打算追到陈县附近就停下观望,哪曾想对方退到项县就不退了。”
“这倒也罢。”
“关键是他为何决了项县东边的百尺堰,而非西边的颍水河堤?”
“只是为了阻一阻我北上兖州的行军速度吗?”
听到此问,辛毗眺望一下前方淹得不算太深的平地,一时也有些疑惑。
且说。
百尺堰来自于其所在的百尺沟。
而百尺沟则是上游蒗荡渠(沙水)在陈县分出来的支津。
此渠在项城南边注入颍水主干。
百尺堰就修建在渠、河交汇之处的东边,那里正好有一个用于蓄水的湖陂。
简而言之。
从曹洪当前的视角来看,他既可以继续沿着颍水主干上行,直达西北方的许昌。
也即豫州刺史王凌所在。
也可以转行偏东的百尺沟、蒗荡渠一线,经过陈郡陈县进入正北方的兖州。
也就是兖州刺史毌丘俭所在。
如今汉军决了百尺堰,表面看来,似要阻挡曹洪大军快速进入兖州。
但考虑到百尺堰那个小湖蓄水量不大,哪怕在这个丰水的夏季,也仅能淹没项城附近一圈的平地。
这种阻挡未免显得有些乏力。
而更关键的是。
曹洪救援兖州,并不意味着要直接去兖州啊?
正如麋威救援扬州,却调头来打旁边的兖州。
曹洪完全可以继续走颍水主干,先去解围许昌,然后与王凌合兵,壮大声势。
之后或是继续逆流而上,碰一碰轩辕关,威胁一下洛阳。
或是保守一点,改行鄢陵、尉氏的方向,反过来抄掠麋威的粮道。
都是可行的选择。
围魏救赵的道理谁不懂啊?
而寇封王平只挡一边路,却不挡另一边。
怎么看都有种做事只做一半的敷衍感。
难不成许昌那边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曹洪主动往里钻?
那这个诱敌深入的逻辑倒是成立的。
只是对于曹洪这种积年宿将来说,未免显得有些刻意了。
想了想,辛毗谨慎建议道:
“既然暂时无法速行兖州,何妨暂时停下,回头修整粮道?”
“一路北来,颍水沿线粮仓被敌骑所抄掠,多有破败。”
“毗愿为将军稳固后路。”
“将军宜多派斥候,探听敌情,等待水势退去再北进不迟。”
不论如何,先稳固粮道总是对的。
曹洪当然没有意见。
便道:
“只是修整水仓还不够。”
“此前为南征,寿春的军粮已经半数南调。”
“如今再往北征发余粮,地方必要生乱。”
“辛公何妨在北运的同时,暗中截留部分本该南下的军粮,以备不时之需?”
辛毗顿时眯目:
“臧霸也是宿将,早晚能察觉军粮对不上账,万一其追究,当如何?”
曹洪轻哼道:
“我都已经放弃江东之功了,还管他追不追究?”
“若有怨言,让他亲自来见我便是。我有的是办法收拾他,绝不连累辛公!”
辛毗想了想,没再多说什么。
此后曹洪围困项城,加派斥候北上探路、联络等等不提。
两日后,汉军细作再次出其不意地决了一处湖陂。
乃是北边陈县西郊的涝陂。
这湖陂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具备一定抗涝防洪能力的蓄水池。
实际上也是如此。
此陂东西两侧皆有修渠。
一边连着百尺沟,一边连着颍水的支流洧[wěi]水。
当下的蓄水量远胜眼前的百尺堰。
这一决,直接把曹洪另一条北上的通道给淹没了大半。
这下曹洪更没必要急着北上了。
虽说还是有点没搞清楚麋威的意图。
但经过这数日打探,他已经大致摸清楚敌我双方的情况。
其中曹洪自己在项城下暂时集结了两万余战卒,兵强马壮。
西北方,王凌虽然困守许昌,但暂时不缺粮、员,还能继续守下去。
正北方,东郡郡治濮阳在关平的围攻下,尚未丢失。
而兖州刺史毌丘俭并没有去东郡跟关平死磕到底。
反而在得知曹洪大军北上之后,也即刻集结兵马到更靠南边的济阴郡定陶县。
看样子是打算与曹洪靠近一些,便于互相策应。
如此一来,曹魏三路兵马就对进入陈留国(郡)的汉军形成了一道隐隐约约的反包围圈。
那曹洪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当然,站在汉军救援江东的角度来看。
既然曹洪已经深入北上,甚至还打算抽走臧霸的部分军粮,那多少也算实现了初衷。
或许这才是王平寇封停在项县的原因?
因为目标大致达成,所以不打算继续跟曹洪消磨兵力,干脆隔绝得远一些,各自安好?
对此,曹洪就更没有意见了。
项县距离许昌和兖州都不算远。
就算他一直赖在这里不走,也足以跟邺城交待。
要拖就拖呗。
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