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方块文字(求订阅、票票)
    “秦国文字传承至周朝太史籀文。”

    “诸国文字中,统计秦国的文字多少,应当很快吧。”

    中央学宫的藏书楼自修之厅,那里已经被征用了,同样被征用的还有学宫不少学员,参与其中。

    按照先前定下的策略。

    首要便是将诸夏七国文字的总数目一一道出,每一个文字都筛选出来,然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

    诺大的自修之厅,已经被屏风隔开数个区域,每一个区域负责专门的事务,为了早一点将制式文字编定完毕。

    这里卯时就已经灯火通明了。

    周清自咸阳南下,入学宫之内,一切都步入正轨,都在进行自己的工作,按照先前定下的条例。

    哪一个区域完成的最好,会有奖赏落下。

    虽没有惩戒。

    可是,谁不想要做得最好?

    周清行至秦国文字所在的区域,看向负责的学宫博士之人。

    “武真侯,今日午时之前,当可以将秦国文字具体数目统计出来。”

    “大周传下来的太史籀文,只有九千余,不到一万。”

    “而秦国其商君变法以来,再加上同山东诸地的交流,文字也是逐步增多,虽增长的不若山东诸地。”

    “也有不少,现在统计的乃是秦国新增文字,已经有一千个了,剩下虽还没有统计,大体数目当在一万两千字。”

    “或许多些,或许少些。”

    身为学宫的博士之人,此言有着足够的自信。

    中央学宫内,早就通行秦国文字,故而,对于秦国文字的统辖最快,也最为便捷,如其它区域统辖山东诸国文字,还得三两日。

    且人手调动的很多。

    “秦国文字都有一万两千字左右,那么,诸国文字只会更多,两万?”

    “亦或者三万?”

    “若要编定制式文字,不可能将所有的文字一一变化的,那样太耗费时间了。”

    “接下来统计日常文书所用的常见文字,只消将那些常见文字给予变化,其余的文字,便可自行规则变化。”

    “传令其余区域,在统计诸国文字的时候,顺便将常用文字一一挑选出,以为所用。”

    周清微微颔首,抬手从面前的木案上拿起一张写满文字的纸张,是按照雅言八音一一排列的。

    雅言八音相当于岁月长河中的拼音,可是相对于拼音,艰难许多,学宫之内,能够完全掌握的都不多。

    更别说推进了。

    眼下将文字编定完成,再考虑雅言八音的事情也不晚。

    说着,看向身侧的一位学宫督察使。

    “喏!”

    没有迟疑,直接令达各个区域。

    “走,去看看廷尉、太史令他们可有弄出什么形体。”

    “周朝的太史籀文,是属于大周的。”

    “大秦一统诸夏,也当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字。”

    放下手中纸张,自己所在区域是统辖秦国文字的,上面的字体都很熟悉,是太史籀文。

    亦是岁月长河之大篆!

    按照王兄定下的规矩,大秦的文字肯定不能够和太史籀文一般无二,同样还要兼具象形表意的功能。

    同时,还要美观、大方。

    还要书写便利、好认。

    ……

    单一的一样满足不难,诸般种种全部满足就平添难度,抬首看向自修之厅另外的一个区域。

    那里……非统计诸国文字之地,而是根据逐步统计出来的文字,相对对比参照,编定出崭新的文字形体。

    廷尉李斯。

    太史令胡毋敬。

    车府令赵高,他今天来的挺早。

    国府行署官员程邈。

    还有学宫其余精通文字书法之人,彼此汇聚一处,正在不住说着什么,周清没有过多参与。

    如若自己参与了,怕是他们都会以自己的准则为准,就不太好了,等他们拿出各自的章程,再一一评判,删繁就简,定下最后的形体。

    “武真侯!”

    “武真侯!”

    “……”

    刚一靠近,便是一阵的行礼之言。

    “无需这般繁琐之礼。”

    “书同文机要,便是在于将诸夏现行文字定下一个通行的写法,李斯,你等可有思绪?”

    周清点点头,踏步近前,以览诸人在纸张上写下的文字,每一个人写的都不同,不过,大体还有太史籀文的影子。

    随意行走,忽而,眼中一亮,从案上拿起一张纸,上面写着不少的文字,很有些岁月长河的感觉。

    “这是……程邈你写的?”

    身侧便是程邈,周清与有所感。

    “是。”

    程邈一礼。

    “这是结合了太史籀文和你那门书法的文字,笔画上精炼,书写还是相对便利,不错,不错。”

    “就是少了一些官定文字的规矩、正式之意。”

    “对于编定制式文字,本侯之意,是要双手齐下的,其一定下官定文字,这种文字要通行诸夏,让诸夏万民习练。”

    “其二,便是不拘泥于官定文字,另外颁下一门更利于书写交流的文字,程邈献上的那门字体就不错,接下来还可以继续完善。”

    “至于诸夏其余字体的书写,也无需禁止,官定通行,学堂通行,已然足够。”

    程邈落在执掌上的这些文字,已经有了一些小篆的影子,很是相像了,就是还有些扁平,有着他那门书法的痕迹。

    就不妥了。

    对着程邈看了一眼,视线又扫向其他人,缓缓道。

    文字的结构,已经有了,一如岁月长河的文字笔画。

    编定制式文字,就是要对于文字的结构、整体给予变化,太史籀文过于象形,表意尚缺,弧形曲线较多书写困难。

    肯定要给予简化的。

    “武真侯所言甚是。”

    “是以,刚才我等还在商榷,太史籀文传承上古三代,多象形,而万事万物,如苍翠林木,弯曲不直甚多。”

    “大日太阴,亦是浑圆形体。”

    “还有水浪波动,亦是纹理起伏。”

    “山脉巨石,也是凹凸不已,落在文字上,便是形体趋于圆形,线条多曲滑,这就是象形太重的缘故。”

    “之前纸张未出,刀笔刻画在竹简上,甚是艰难,书写在纸张上,曲滑也是难以掌控。”

    “若要削弱象形,最简单的便是化曲为直。”

    “如——水字,太史籀文象形突出,江河之意顿显,可过犹不及。”

    “果然化曲为直,这般如何?”

    廷尉李斯拱手一礼,颔首成事。

    身为咸阳的书法大家,当年在桑海求学的时候,便是专精过书法。

    那个时候,自己所想,将字体写的漂亮了,推荐自己的时候,也许那些贵人们会稍微注意些,会关注些。

    后来也的确如此。

    因为字体的缘故,自己被文信候吕不韦任命编撰《吕氏春秋》!

    后来为咸阳长史,书录文字,大王多赞誉。

    此般,更是精研书法。

    今日欲要定下制式文字,很有心得,弱化象形,最简单的便是化曲为直,边说着,执笔便是在面前的空白纸张上落下太史籀文的——水。

    随即,也写下化曲为直后的水!

    太史籀文的水是仿若江河弯曲体态,化曲为直后的水中,蜿蜒的水韵体态直接弱化甚多。

    虽还是有些弯曲,已经不明显了。

    看上去落笔的动作幅度小了不少。

    “化曲为直,象形却是削弱。”

    太史令胡毋敬轻捋颔下短须,为之语落。

    “廷尉果然书法大家。”

    车府令赵高亦是轻缓道。

    “化曲为直,的确是削弱的最好方式。”

    “廷尉既然想到这一步,那么,何不进一步化曲为直,将水这般写。”

    “程邈的那门书法,本侯觉得可以借鉴。”

    周清与之称赞。

    李斯这个提议深合自己之心,就算他不说,自己也准备化曲为直,现在他提出来更好。

    抬手一招,毫笔入手,凌空蘸墨,笔锋落下纸张。

    对于李斯的水字,更进一步,直接将中间还有些弯曲的笔画变直,旁侧的水韵也柔顺平滑许多。

    不过,较之程邈的那门扁平的书法,显得更为方正一些。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将化曲为直后的水落下,周清心中一动,执笔继续书录文字。

    将《道德》真经之言写下,化曲为直,既有着程邈那门书法的痕迹,也不失太史籀文的象形。

    表意不缺,更为简单。

    却也不是岁月长河的那些简化字。

    而是兼具程邈之书的横竖笔画,加上太史籀文的象形点缀,落笔方正规矩,取势右上,变化略多。

    这种文字……是周清根据脑海中应当出现的小篆字体更进一步,趋势朝向楷书迈进,却还没有彻底迈出去。

    只是迈出去半步而已。

    楷书应有的横平竖直若隐若现。

    程邈之书的太史籀文形体也有保留。

    果然通行,诸国之民接受的不算复杂,至于文字进一步的演变,就看它自己的发展了。

    或许,将来自己兴趣来了,直接将楷书落下。

    现在直接落笔楷书,太过于超前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种字体化曲为直更甚,却也更为美观许多,不……更为规矩很多,如此间房屋,横平竖直,方正不阿,其内夹杂圆润曲滑之形。”

    “若说太史籀文为曲圆之文字!”

    “那么,武真侯所写的这些字就有些像——方块文字,方正规矩,可为楷模,一字一块,清晰可显。”

    “妙哉!”

    “当得大彩!”

    程邈就在旁侧,近距离一观,从武真侯书录文字的取势而观,细细品味武真侯写下每一个文字的笔画、步骤。

    脑海中自成道道轨迹。

    汇聚一语,神容惊讶,而后大喜,双手拍合,朗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