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7章 江篱考试
    现在还没改革开放,是不好大肆弄这些东西的,将来肯定行,将来她也会靠着这个赚钱。

    “我没敢说,就先问问你。”苏小曼说。

    “三嫂,等将来政策变了再说吧,现在是不能说的,弄点给自家人用用还行,给别人就算了。”

    “行,我知道了。”苏小曼说着掏出了一沓钱,看也没看便塞到江篱手里,“小篱,三嫂不知道那面膜和护肤膏需要用到珍贵药材,也不能叫你破费,这些钱你拿着。”

    江篱没拿钱,“三嫂,自家人不要这么见外。”

    她顶多就出了一点人工和时间成本,至于药材,她多得是。

    她不收,让三嫂承她的情。

    “那行,三嫂就不跟你客气了。”

    下次她送些东西给小篱就是了,苏小曼心想。

    元宵节过后,因着叫胡开明来中医部吃汤圆,江篱还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胡开明是胡院长的亲孙子!

    是郝医生告诉她的。

    胡开明从来没有在她面前表露过一丁点,她也没往那方面想。

    虽然都是姓胡,但是谁能想到呢。

    现在想想,其实也是有迹可寻的。

    比如,她在陕省军区医院的事情,京城军区总医院又怎么会知道她小有建树呢?

    应该是胡开明写信告诉了副院长她在陕省军区医院的事情吧。

    比如她协助他治好了唐鑫外公的脑梗塞;

    比如她治好了顾睿廷的腿和脸,不留下任何后遗症和疤痕;

    比如她积极下乡义诊;

    比如她把止血粉无偿给了军医院。

    江篱猜测,这些事情也许胡开明写信跟胡院长说了。

    她就说呢,她好端端地待在陕省军区医院,怎么会被京城军区总医院借调呢?

    被借调的人总有自身优秀的地方,才值得更高一级的单位借调吧?

    要不然好端端的,谁想要借调一个平庸的人呢!

    ......

    二月中旬。

    江篱要考试。

    江篱也是跟胡开明借书之后才知道,她参加的不是晋升考核,是医师证考核。

    军区医院和其他医院不一样,要通过正式的考核,才会由军队卫生主管部门颁发医生证书,才有资格正式在军区医院工作。

    不像赤脚医生证一样,由地方卫生部门颁发。

    她还以为有了证书全国通用呢,没想到连颁发的部门都不一样。

    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

    她也才知道,军区医院的管理权归属军队卫生部主管,而不是当地卫生部。

    也就是说,她来这里工作,不属于这里的正式医生。

    难怪都没什么人找她看病呢。

    她去年去陕省军区医院的时候是四月份,已经过了考试的时间,也没人跟她说。

    后来十月底,她又来了京市,所以她一直都不知道。

    胡院长也没跟她说清楚,她还以为是参加晋升考核呢。

    谁知道她连正式的医生都还算不上,就更别提参加晋升考核了。

    中医部的人以为她知道,也没跟她说。

    这真是有点误会大了。

    不过没关系,考就考吧,先成为这里的正式医生再说。

    她还年轻,晋升得太快也不好。

    人家军人提干都要攒军功熬资历了,何况她一个小小的医生呢。

    再说了,有本事的人还担心晋升的问题吗。

    今年总军区医院只有江篱一个医生参加考试,所以她自己去了军区卫生部。

    接受上级的考试。

    到了指定地点之后,江篱看到胡院长也在。

    其他的人她不认识,她想:也许是军区卫生部的人。

    其他参加考试的人也到了,总共有十几个人。

    试卷分发下来,江篱看了一遍,她有上一世的理论知识和这一世的实际经验,不觉得有多难。

    加上这一段时间她都在不断看书,答题是不成问题的。

    就是不知道实操会考什么。

    不过和考赤脚医生的理论知识相比,还真不是一个档次的,比考赤脚医生难多了。

    江篱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答题。

    其中有一题是阐述个人对中医和西医的见解。

    这一题对江篱来说还真是不难,她上一世做过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课题,阐述见解而已,轻松拿捏。

    考试答题时间总共一个半小时,江篱用了三十分钟答完题,十分钟检查,然后就交答卷了。

    刚才分发试卷讲规则的时候说过了,答完题的可以先交卷。

    胡院长抬腕看了一眼时间,又看了好几眼江篱,心想:她怎么那么早交卷?不会是不懂吧?

    可是想了想,又觉得不太可能。

    其他监考的人也看向江篱,心里想的和胡院长差不多。

    于是有人先拿起江篱的试卷看了起来。

    这一看,有些不可思议,又看了一遍,暗暗笑了。

    后来江篱才知道,第一个看她答卷的人大有来头,后面还和他产生了很多交集。

    江篱离开了考场。

    九点考试,现在才九点四十分,等会儿十点四十分还要进行考核人员的随机提问。

    谁也不知道会问到什么问题,好赖全凭个人运气和考官的满意度。

    江篱也没走远,就在附近随便逛逛。

    到了时间她又回来。

    江篱没想到第一个问的就是她。

    她出去一趟回来就改变规则了吗?

    她抽到的问答号数明明是六号啊。

    怎么会这样?

    是对她第一个交答卷不满意吗?

    还是觉得她的见解太特立独行了,不符合这个年代?

    一瞬间,江篱想了很多。

    提问江篱的正是第一个看她答卷的老人。

    对方是一个看起来六十上下年纪的老者,他说:“江医生,请谈谈你对中医针灸的思考和看法。”

    江篱心想:这也不难啊,她还以为对方要问她解剖学的相关问题呢。

    江篱稍微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便从容地从针刺治疗外科疼痛病及针灸对内科疾病的效果侃侃而谈。

    还针对十四经穴对疼痛病的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最后还提出了筋膜经线理论和针灸结合的看法和可行性。

    不管是考官还是参加考试的人,都全部认真听江篱讲,这是一种他们没接触过的知识领域,他们觉得很新鲜。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