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十四亿国民的王国继承人》正文 第13章辉月阶位的狩猎者,返回光辉之都
    暮色城,夜晚。

    夜莺酒馆。

    当白天在亲吻了殿下的鞋尖后成功晋升为晨星骑士的贝亚来到这里想要畅饮一番庆祝晋升时,却吃惊地发现那站在舞台上弹琴的人正是他朝思暮想的爱人!

    银发诗人穿着一件...

    少年画到第三张纸时,太阳已升至头顶。他的笔触从最初的颤抖逐渐变得狂放,线条如藤蔓般爬满整页:一座教室炸成了烟花,黑板飞上天,粉笔灰化作一群白鸽;数学公式在空中跳舞,变成了会跳绳的蚯蚓;老师站在讲台上,不是训话,而是吹着口琴,脚下踩着一朵会发光的蘑菇。

    林小雨蹲在他身旁,看着那些涂鸦,忽然笑了:“你这画里,有暴食之的味道。”

    少年抬起头,额角沁着汗,眼睛却亮得惊人。“我……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可我读那本书的时候,总觉得他在跟我说话。不是用声音,是用一种……痒痒的感觉,像有根羽毛在心里挠。”

    “那是共鸣。”林小雨轻声说,“有些话不能靠耳朵听,得靠皮肤去感受。”

    少年怔了怔,低头继续画。这一次,他画了一个小孩,独自站在空旷的操场上,手里举着一面破旗,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我??不??服!”风把旗子吹得猎猎作响,而远处的教学楼窗户后,无数双眼睛正偷偷望着他。

    “我想回村子里去。”少年忽然开口,声音低却坚定,“我要把这本书重新抄一遍,贴在墙上,念给所有人听。哪怕他们骂我疯子,我也要让他们听见。”

    林小雨没有劝他,只是从怀里取出那本《民间童谣集》修订稿,翻到最后一页,撕下那张泛黄的照片,递给他。

    “拿着吧。这是‘错误歌会’的第一张合影。暴食之站在边上,像个影子,可他是那天唯一敢唱自己写的歌的人。后来,全村人都跟着他瞎唱,跑调得一塌糊涂,可每个人都笑出了眼泪。”

    少年接过照片,指尖微微发抖。他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终于将它小心地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

    “我会把它还回来的。”他说。

    “不用。”林小雨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真正的书,从来不是用来还的。它是用来传的??像火种,像咳嗽,像一句悄悄话,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开来。”

    少年仰头望着她,忽然问:“您相信吗?一个人的声音,真能改变世界?”

    林小雨望向山谷尽头。那里,春雪融尽,溪流潺潺,几只山羊在坡上啃草,铃铛声随风飘来。她想起十年前那个夜晚,暴食之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却还在哼一首没人听过的调子。她问他:“你还唱什么?”他笑着说:“我在给未来的耳朵写信。”

    她转过身,对少年说:“你不觉得奇怪吗?我们总以为改变世界需要万人呐喊、血流成河。可你看,暴食之一辈子没走出这个村子,连麦克风都拿不稳,但他留下的一首跑调的歌,现在正在三千公里外的小学被孩子改成rap;他随手写下的一个荒唐故事,成了某个城市地下剧场的开幕剧;他临终前录的那段呓语,被程序员编进AI语音模型,现在每天都有陌生人收到一条自动推送:‘今天你可以不完美。’”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下来:“所以我不回答‘能不能’。我只知道,每当有人因为说出真心话而不再害怕时,这个世界就悄悄偏移了一度。偏移一度不算什么,可当十四亿人每人偏移一度,罗盘就碎了,新的方向自然会出现。”

    少年沉默良久,终于合上本子,背起帆布包。

    “我走了。”他说,“路还长。”

    林小雨点点头:“路上小心。如果被人追,就唱歌。大声唱,越难听越好。因为最难听的歌,最不容易被模仿。”

    少年笑了,眼角还有泪光,却已迈开脚步。他走得很慢,但每一步都像在丈量土地。林小雨站在石台边,目送他远去,直到他的身影融入山路拐角的树影中。

    风又起了。

    她转身准备回屋,却发现石台上多了样东西??少年留下的那支铅笔,断了一截,笔芯露出半寸,像一根倔强的刺。

    她没捡,也没动,只是笑了笑,走了。

    当天夜里,林小雨做了个梦。

    梦里,她站在一片无边的麦田中央,天空是深紫色的,星星排列成暴食之最爱哼的那首歌的五线谱。风吹过麦穗,发出沙沙的声响,仔细一听,竟是千万人同时低声说话:

    “我不想……”

    “我觉得……”

    “可是如果……”

    “为什么不呢?”

    声音层层叠叠,汇成一股暖流,托着她缓缓升起。她看见大地裂开无数细缝,每一处裂缝中都钻出一台老式收音机,天线笔直指向夜空,自动开机,播放同一段录音:

    > “……你不是破坏者。你是继承人。”

    她惊醒时,窗外正飘着细雨。

    雨点打在瓦片上,节奏错落,竟像某种密码。她披衣起身,走到书桌前,打开保险箱,取出那盒编号录音带。她随便挑了一卷,放进老式录音机。

    滋啦??

    先是杂音,然后是一段童声清唱:

    > “月亮不是灯,

    > 是一块咬了一口的饼干。

    > 风也不是气,

    > 是天空在打嗝。

    > 我妈妈说我胡说八道,

    > 可昨天晚上,

    > 饼干屑真的落进了我梦里。”

    歌声结束,磁带转动片刻,突然切换成另一段录音??是吴岩年轻时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 “1987年4月3日,风语村小学‘非标准表达实验课’记录第十七次。

    > 今日主题:‘如果你能改写一条规则,你会改什么?’

    > 学生李小满:‘不准哭’这条要删掉。大人可以喝酒抽烟打架,小孩哭一下就要被骂软弱,不公平。

    > 学生王铁柱:作业应该按心情布置。开心时多写,难过时少写,生病时全免。

    > 学生暴食之(原名吴声):我想把‘正确’这个词从字典里抠出来烧掉。

    > 老师批注:思想危险,但情感真实。存档,不销毁。”

    录音到这里戛然而止。

    林小雨静静坐着,听着磁带空转的嗡鸣,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些录音,从来不只是“资料”。它们是活的。每一句被压抑的话语,每一个被嘲笑的念头,都在这里缓慢发酵,变成某种看不见的力量。

    她关掉录音机,翻开日记本,写下:

    > “暴食之从未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

    > 在孩子反驳大人时的语气里,

    > 在妻子拒绝丈夫‘你应该’的瞬间里,

    > 在员工对老板说‘这个方案不行’的勇气里。

    > 他成了一种频率,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 当你说出‘不’的时候,你就接收到了他。”

    第二天清晨,村里传来消息:县教育局派人来查“非法文化活动”,据说有人举报风语村长期传播“歪理邪说”,诱导青少年“不服管教”。

    林小雨听到消息时,正在教几个孩子用树叶和泥土做颜料画画。她听完通报,只问了一句:“他们带搜查令了吗?”

    “带了。”

    “那就让他们搜。”她低头继续调色,“不过提醒他们,别碰墙上的画。那是孩子们的心跳图。”

    半小时后,两名穿制服的干部来到村口,神情严肃。带头的是个中年男人,拎着公文包,目光扫过石台、广播机残骸、墙上贴满的涂鸦,眉头越皱越紧。

    “谁负责这儿?”他问。

    林小雨走过来,手里还沾着绿泥。“我。”

    “我们接到举报,你长期传播违禁书籍,组织非法集会,煽动未成年人质疑权威。”男人翻开文件夹,“请配合调查。”

    林小雨点点头:“可以。但在这之前,我能问个问题吗?”

    “你说。”

    “你小时候,有没有哪一刻,特别想说‘不对’,但没敢说?”

    男人一愣,显然没料到这个问题。

    “这……与本案无关。”

    “有关。”林小雨指了指身后正在画画的孩子,“他们现在敢说‘不对’了。不是因为他们变坏了,是因为他们终于敢做自己了。你们查的那些‘违禁内容’,不过是十年前一个快死的人,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真心话。”

    男人沉默片刻,忽然瞥见地上散落的画纸。他弯腰捡起一张,上面是个孩子画的“理想学校”:没有围墙,屋顶是棉花糖做的,老师是只戴眼镜的猫,学生们骑着作业本飞来飞去。

    他盯着看了很久,嘴角微微抽动。

    “这画……是你教的?”

    “不,是他们自己画的。”林小雨说,“创造力不需要教,只需要不被掐灭。”

    男人把画轻轻放下,忽然问:“那个暴食之……真是你们编出来的?还是真有其人?”

    “你听过《小兔子偏不乖》这首歌吗?”林小雨反问。

    男人点头:“我女儿在家唱过。被她妈骂了。”

    “那就是他写的。”

    男人怔住。

    这时,一个孩子跑过来,仰头问林小雨:“林老师,今天还能唱‘反歌’吗?”

    “当然能。”她笑着摸摸孩子的头,“只要你想唱,随时都能唱。”

    孩子欢呼一声,转身就跑,边跑边大声唱起来:

    > “作业本啊作业本,

    > 你为什么总比我重?

    > 如果我是你,我就飞走,

    > 去海边晒太阳,再也不回头!”

    歌声清脆,像一把小锤子,敲在寂静的空气里。

    那两名干部站在原地,听着听着,竟都没再说话。

    许久,带头的男人合上文件夹,低声说:“我们……回去汇报。”

    林小雨没拦,只说了一句:“欢迎下次带孩子一起来。他们比你们更懂什么叫自由。”

    两人离开后,吴岩拄着拐杖走来,笑着问:“吓跑了?”

    “不是吓跑。”林小雨望着远去的背影,“是醒了。有些人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认出自己心里也住着个不想听话的小孩。”

    午后,阳光重现。

    林小雨回到屋里,发现桌上多了一封信。没有邮戳,没有寄件人,只写着:“致所有仍在做梦的人。”

    她拆开,里面是一张手写信纸,字迹稚嫩却有力:

    > “林老师:

    > 我是西北那个村子的孩子。我回到家,把书里的歌教给了弟弟妹妹。爸妈一开始骂我带坏他们,可后来,我妈听着听着,忽然哭了。她说她小时候也想过这些问题,但从来不敢说。

    > 昨天,我们把歌词贴在村口墙上。今早去看,发现被人划掉了几个字。可下午再去,又有人补上了,还加了一句新词。

    > 现在,那面墙成了‘说话墙’。谁有话不敢当面说,就写在上面。

    > 我们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被拆,但我们知道,有些声音一旦响起,就再也关不住了。

    > 谢谢您让我明白:

    > 叛逆不是罪,真诚才是光。

    > ??一个正在学着说‘我’字的孩子”

    林小雨读完,将信折好,放进保险箱,压在那盒录音带底下。

    她走出来,看见孩子们又聚在石台边,这次他们在做一个“梦想漂流瓶”:把愿望写在纸上,塞进玻璃瓶,准备扔进河里。

    “我的愿望是当一名说笑话的科学家!”

    “我想开一家只卖奇怪味道冰淇淋的店!”

    “我希望全世界的大人,每年至少有一天必须听小孩指挥!”

    林小雨也拿了一张纸,写下:

    > “愿暴食之的频率,永不消逝。”

    她把纸卷好,放进瓶中,亲手拧紧盖子。

    孩子们一起跑到河边,齐声喊着“三、二、一”,将瓶子抛入水流。

    瓶子顺流而下,撞开浮冰,渐行渐远。

    而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公寓里,一个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停下代码,忽然打开一个隐藏文件夹,点开一段音频。那是他多年前从“十四亿国民电台”下载的,标题叫《暴食之未公开演讲?片段09》。

    他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 “……你们总问我,为什么要坚持这些没用的事?

    > 因为‘没用’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 当整个世界都在追求效率、产出、正确率,

    > 我偏要花三天时间,只为写一首没人听得懂的诗。

    > 这不是浪费,这是宣告:

    > 我的时间,我做主。

    > 我的存在,不需要被计算。

    > 所以,请继续做那些‘没用’的事吧。

    > 发呆、做梦、对着镜子做鬼脸、把袜子穿反。

    > 这些小事,都是对系统的温柔起义。

    > 而温柔,是最难被镇压的力量。”

    他听完,闭上眼,靠在椅背上,久久不动。

    第二天清晨,他提交了辞职信。

    理由栏里只写了一句:“我想去种会唱歌的向日葵。”

    与此同时,在南方某所重点中学的早会上,校长正准备发表例行讲话。可当他拿起话筒,却发现台下上千名学生,齐刷刷举起了手中的小卡片。

    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一句话,字体各异,内容却惊人一致:

    > “我有权说‘不’。”

    > “我的想法值得被听见。”

    > “错误,也是答案的一种。”

    > “谢谢暴食之,让我敢做自己。”

    校长愣在原地,话筒悬在半空。

    几秒后,他忽然放下讲稿,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我。把今年的艺术节主题改了。

    不叫‘青春飞扬’了。

    就叫‘跑调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