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5章 得救
    王恪那辆显眼的军用吉普车刚驶离教师宿舍楼,就有几个路过的学生看到了恬恬送他上车的一幕。不过短短一个中午,校园里就开始悄悄流传起“最年轻的美女张老师,原来嫁了个“军官”的小道消息。

    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视线和议论。恬恬松了口气,对婆婆说:“妈,以后就咱们娘仨了。想做饭咱们就自己做点简单的,不想做就去学校食堂吃,方便又省事。”

    张母抱着已经睡熟的小孙子,满脸欣慰地看着儿媳:“我就说还是当老师好吧!工作稳定,环境也单纯,还有寒暑假,能顾家。”

    恬恬笑着点头,很是认同:“嗯,尤其是大学老师,既省心,假期也多,等张张再大点,寒暑假还能带他出去玩。”

    张母看着恬恬,越看越满意:“别看我跟你爸一辈子就是初中老师,我俩的退休工资可不少呢,够我们花的,还能存下不少。”

    恬恬一边收拾着带来的东西,一边自然地接话:“嗯我知道,爸和您的钱您俩好好留着,养老、旅游,想干嘛干嘛。如果多的花不完就留给张张。”

    “留给他干嘛?”张母嗔怪地看了儿媳一眼,“一个小屁孩,给他那么多钱不是惯坏他?留也是留给你。”

    恬恬心里一暖,但还是说:“妈,我自己挣的够花了。学校待遇挺好的,再说我还有个小公司,阿垚的工资津贴也全在我手里。”

    “你自己挣的是你自个儿的本事,”张母语气坚持,“我给的,是我当妈的心意。这能一样吗?”

    恬恬放下手里的东西,走到婆婆身边,挽住她的胳膊,把头轻轻靠在她肩上,声音有些哽咽:“妈…你对我真好,跟亲闺女似的。”

    张母腾出一只手,慈爱地拍拍她的背:“傻孩子,说什么呢。你嫁到我们家,就是我们家的人。在我心里,你就是我亲闺女。”

    公安局的询问室里,气氛依旧带着破案后的凝重,但也透着一丝如释重负。经过两天不间断的搜救,张京泉终于被成功找到并救出,虽然受了些惊吓和皮肉之苦,但总算没有生命危险。那个利用他们研究成果制毒的团伙也被彻底一网打尽。

    夕夕和冯涛作为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被请来配合最后的调查取证。女警陈曦正在与他们核实一些细节。

    陈曦翻看着卷宗,她看向坐在对面的夕夕和冯涛,提出了关键问题:“根据主要犯罪嫌疑人萧山的初步交代,他之所以盯上你们课题组,是因为你们研发的这种新型止疼剂在特定提纯和浓度下,可以产生极强的致幻和成瘾性,被他们称为‘新货’。他说,你们最初在小白鼠身上进行过效果实验,对吗?”

    夕夕的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坚定,她点点头:“是的,陈警官。任何新药在进入临床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这是标准流程。但我们实验记录显示的效果是安全有效的镇痛,并没有观察到那种…危险的副作用。” 她强调道,生怕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误解。

    陈曦点点头,表示理解,接着追问:“那么,在实验过程中,或者之后,你们有没有发生过药物样品遗失或者被盗的情况?”

    冯涛皱着眉仔细回想,然后很肯定地摇头:“没有。实验室管理很严格,样品都有记录和存放规定,没丢过。”

    但他顿了一下,似乎想起什么:“不过…,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一瓶初步提纯的样品原液。当时觉得挺可惜的,但想着还有备份和原始数据可以重新制备,也就按规定清理销毁了。”

    陈曦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锁住冯涛:“你确定,你当时打碎的那瓶,就是你们自己制备的原始样品吗?有没有可能,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它已经被掉包了?”

    “掉包?”冯涛愣了一下,随即下意识地反驳,“这不可能!我们的实验室有门禁,外人根本进不去,怎么掉包?那肯定就是我们自己的样品。”

    陈曦看着他们,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根据萧山的供述,你打碎的那一瓶,正是被他成功掉包后的‘替代品’,而真正的、具有强烈副作用潜力的原始样品,已经被他趁机带出了实验室。你们打碎的,只是一瓶被偷梁换柱的、无关紧要的溶液。”

    “什么?!”冯涛震惊地瞪大了眼睛,几乎要站起来,“他怎么做到的?实验室都有监控!而且他怎么能确定我们一定会把假的打碎?万一我们发现异常呢?”

    陈曦的神情复杂,带着一丝对犯罪分子能力的冷峻评估:“萧山这个人,极其狡猾,对化学和药理很精通,而且非常擅长利用人的心理盲区和意外事件。他具体用了什么手段我们还在深挖,但他就是有这个本事——精准地预测甚至引导你们的行为,制造‘意外’,从而完成掉包并确保‘证据’被销毁,让他盗取的真品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你们后续的研究成果更成熟,他们才动了绑架你们、企图获取完整配方和工艺的念头。”

    夕夕和冯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后怕和难以置信。他们从未想过,早在数月前,一双罪恶的眼睛就已经盯上了他们的实验室,并且在他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上演了一出偷天换日。整个阴谋的缜密和大胆,令人脊背发凉。

    夕夕依旧不解的询问:“他是怎么知道我们这个实验的,他还能知道我们的实验结果。”

    陈曦看着两人震惊又困惑的表情,解释道:“根据萧山的供述,他最初知道这个实验,纯属偶然。大概半年前,他有一次来你们学校附近办事,就在你们学校门口的那家‘老王记’面馆吃饭。”

    她顿了顿,继续还原当时的情景:“正好,隔壁桌坐了几个你们医学院的学生,应该是刚做完实验或者下课,一边吃一边聊天。其中就有人提到了制药系周老师(夕夕他们的导师)课题组的新进展,说是一种效果很强的新型止疼剂,在小鼠实验上效果惊人,比医院管控的某某药强多少倍之类的。”

    “当时可能只是学生们之间的寻常讨论,甚至带点炫耀专业进展的成分,”陈曦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萧山本身吸毒,对这类信息极其敏感,立刻就上了心,默默记下了关键信息——‘周老师课题组’、‘新型强效止疼剂’、‘小鼠实验效果惊人’。”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