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正文 第905章 刘磐惊!【1】
    十一月的临湘城,晨雾如薄纱罩着街巷。

    城中心空地却早早没了雾,热闹得像集市。

    十几顶茅草医棚整齐排开,棚檐下麻布幌子轻摆,朱砂写的&bp;“张仲景施药处”&bp;格外醒目。

    枯黄茅草被昨夜霜露打湿,泛着淡光。

    枯黄茅草被昨夜霜露打湿,泛着淡光。

    医棚前队伍蜿蜒数十步,翁媪、抱婴妇人、踮脚孩童,人人脸上带忐忑与希冀,目光紧锁医棚。

    寒风卷枯叶掠过队伍,没人在意寒凉。

    大家紧了紧破袄,望着医棚,仿佛那里藏着能驱散病痛的灵丹妙药。

    张仲景着素色麻布深衣,衣摆被炭火熏得微黄。

    他端坐医棚木案后,腰背挺直如经霜青松,专注为百姓诊脉。

    这一幕谁能看得出这是一位朝廷命官两千石的太守。

    怎么看此时的张仲景都更像是一个悬壶济世的神医。

    木案上,脉枕光滑温润,麻纸包的草药分门别类码好,几卷竹简摊开,字迹工整,透着医者严谨。

    张仲景指尖搭在老妇人腕上,时而蹙眉时而点头。

    诊完,他拿毛笔在竹简上飞快写药方,墨汁晕开,落下治愈希望。

    “老夫人,您是风寒郁结肺腑,用麻黄、杏仁配伍,日煎一剂,三日可缓咳。”

    张仲景放下笔,声音温和如春日暖阳。

    他指案上草药叮嘱:“煎药用桑柴火,水开再煮一刻钟,别吃生冷。”

    识字士兵上前取药,还念煎药步骤麻纸给她听。

    不远处医棚外,孙策着玄色劲装,佩剑穗在寒风中摇曳。

    魁梧的身材如墙,见百姓拥挤要摔,就快步扶住。

    “大家莫急,人人都能看病取药,慢慢来。”

    孙策声音洪亮却温和。

    有孩童哭着找娘,他还递粗布包的糖块逗笑孩子。

    另一侧棚内,周瑜着青色长衫,挽起袖口露白皙手腕。

    他持绢帛,笔尖滑动,认真记录百姓姓名、年龄与病情。

    见百姓因亲人病重哽咽,周瑜停笔轻声安抚:

    “大姐莫伤心,张大人医术高,定会治好。

    我们已去周边购药材。”

    黄忠派的手下也没闲,推着板车将军中药材运往医棚。

    板车轱辘碾石板,“吱呀”&bp;声像为抗疫伴奏。

    施药现场井然有序:有人诊脉开方,有人取药叮嘱,有人维持秩序,有人安抚民心。

    寒风似被暖意感染,都柔和了。

    “张大人真是活神仙!”

    白发老者捧药,双手微颤,对着张仲景连连作揖,

    “我家老婆子喝药,今日能下床了!”

    “孙壮士和周先生也是大好人!”

    旁边妇人附和,怀中孩子已退烧,

    “前些日子不敢出门,是他们请张大人免费施药。”

    百姓夸赞声此起彼伏,像春日溪流在空地流淌。

    有人送热粥,有人提鲜萝卜,还有人抱干柴火给施药的人。

    孙策接过老丈递的热粥,一口下肚,暖意蔓延四肢。他笑道:

    “多谢老丈,大家心意我们领了,治好病再苦也值!”

    周瑜望着百姓同心抗疫的画面,嘴角露欣慰笑。

    他凑近孙策低语:“伯符,民心像冬日火种,护好能燎原,掌长沙就易了。”

    孙策眼中闪坚定,用力点头:“公瑾说得对!父亲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们来长沙,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张仲景诊完病人,听到对话也抬头笑,眼角皱纹舒展:

    “二位心怀百姓,得民心正常。

    才两日,伤寒患者就好转不少。”

    “昨日街头棺木少大半,药铺药材也易买了。

    照这样,不出半月,瘟疫定能平定。”&bp;张仲景补充道。

    三人相视一笑,眼中都闪希望光。

    阳光升高驱散薄雾,金色光线洒在医棚、百姓笑脸与三人身上,似镀圣洁光晕。

    随着施药推进,更多百姓康复。

    孙策、周瑜与张仲景的名字,像春风传遍临湘街巷。

    不少百姓还在家供奉他们的牌位。

    牌位前摆着简单瓜果,有人问起,百姓就满脸虔诚:

    “这三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得好好供奉,求他们长留保平安。”

    也就在张仲景,孙策还有周瑜三人忙着给城中百姓看病的时候。

    站在城墙上悄然注视着这一幕的刘磐也皱紧了眉头。

    这一切在刘磐看来,无非就是孙策还有周瑜收买人心的计策罢了。

    如果单单只是收买人心,刘磐倒是不怕。

    一些百姓而已,能翻起多大的浪花来。

    但问题就在于,黄忠竟然和他们搅合在一起了。

    “回去。”

    刘磐黑着脸说道。

    ................

    就在临湘抗疫顺行,民心向孙策、周瑜汇聚时,一封襄阳密信像巨石,砸破了这份安宁。

    午后,阴沉天空飘细密冷雨。雨丝落太守府青瓦,“淅淅沥沥”&bp;声像在说不祥预兆。

    坐在书房当中,刚刚从城头上回来没有多久的刘磐坐在正堂木榻上,摩挲玉扳指,眉头微蹙,盘算着怎么顺利调黄忠去桂阳。

    案上摊长沙舆图,桂阳被朱砂圈出。

    “府君,襄阳信使求见!”

    门外侍卫通报,打断刘磐思绪。

    他一愣:襄阳向来少联络,今日怎突然派信使?

    “让他进来。”&bp;刘磐放下玉扳指,沉声道。

    不多时,褐衣驿卒走近,浑身湿透,捧牛皮纸包的物件,还系着火漆印。

    “小人参见刘府君,这是襄阳密信,需您亲启。”

    信使单膝跪地,高举密信。刘磐示意侍卫接信,让信使退下。

    刘磐拿过密信,手指摩挲火漆印&bp;——&bp;这是刘表府专用印记,纹路繁复制不了。

    他小心用小刀刮开火漆,展开绢帛。

    见绢帛上的字,刘磐瞳孔骤缩,脸色惨白如纸。

    双手颤抖,绢帛滑落,“段羽占南郡”“杀刘表”“荆州倒戈”&bp;刺他心。

    “段羽竟占南郡,还杀了叔父.......”

    刘磐喃喃,声音嘶哑如风箱,满是震惊恐惧。他踉跄后退撞翻木案。